杜林普

|共282篇|

兩大票源離棄,拜登提早告急?

展望來年美國總統大選,最愁的或許是競逐連任的拜登。「華盛頓郵報」指他在年底 17 項民調的平均支持率已追平個人歷史新低,並在全國及多個關鍵州落後於最大潛在對手杜林普。據報拜登曾向心腹訴苦,不明為何民望差強人意。但是「路透社」及「全國廣播公司」分析,作為民主黨兩大票源的西語裔選民和年青一族,都有拋棄這位白宮主人的趨勢。

被指控或入獄,可以當美國總統嗎

在涉嫌推翻 2020 年大選的調查中,美國前總統杜林普面臨聯邦指控(federal charge),四項控罪包括串謀詐騙美國政府、妨礙官方程序、侵犯公民權利、干擾證人;正爭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的杜林普團隊形容事件為政治迫害。不過即使受刑事起訴,杜林普依然可以獲得總統大選提名,因為美國憲法並沒有就相關指控限制當事人的參選資格。

佛羅里達州長大勝,杜林普回朝無望?

美國中期選舉大致塵埃落定,共和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的同時,選情卻未如預期一面倒,唯獨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不但成功連任,更近乎全取佛州所有選區。不少共和黨人為他為 2024 年總統大選希望,有意回朝的杜林普亦把他視作勁敵,近日頻作攻擊。

維珍尼亞州州長選舉,揭示共和黨將逆轉?

美國維珍尼亞州州長選舉結束,共和黨候選人楊金(Glenn Youngkin)擊敗 2014 至 18 年間出任州長的民主黨代表麥考利夫(Terry McAuliffe)。自 2008 年奧巴馬勝出總統選舉以來,民主黨連續四次總統大選均在維州獲勝,並囊括兩個參議院議席,更在 2017 年全取州長、副州長及州檢察長三大職位。雜誌「大西洋」評論指,既然共和黨人能打破民主黨長年主政維州的地位,意味著民主黨還有可能於包括藍州在內的任何地方吃敗仗。

在後杜林普時代,反省美國菁英階層的暴政

杜林普數個月前在爭議聲中下台,自由派菁英歡呼喝采,一如既往嘲弄杜林普選民低學歷、鄉下佬。著名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桑德爾(Michael Sandel)卻在新書「才德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台譯:成功的反思)警告,才德至上的制度,使菁英階層恃才傲物,被全球化淘汰的勞工卻尊嚴掃地,積累的民怨成就杜林普上屆當選,但菁英階層始終不明白自己該負的責任,未能反省政治失敗的成因。

後杜林普時代:阿富汗和平進展的前景

到 2 月 20 日,杜林普就正式離任一個月。這一個月內,世界局勢已產生了很大變化。杜林普離任後,留下很多政治遺產,美國和塔利班的「全面和平協議」是其中一個最常被提及的,號稱結束長達 18 年的阿富汗戰爭,但又有人批評此舉令當地政局更混亂。2 月底將會是協議簽訂一週年,有媒體就檢討後杜林普時代的阿富汗和平進程。

杜林普下台後:美墨邊境圍牆的未來

杜林普在任美國總統 4 年,無論是支持抑或是反對者,大抵都會同意他改寫了美國甚至是環球的政治格局。杜林普下台後,留下很多難以一時被扭轉的政治遺產,其中已興建了 450 英里的美墨邊境圍牆,就令繼任的拜登政府十分頭痛。美國媒體彭博社近日亦刊文,探討美墨邊境的未來。

陶傑:杜林普下台之後,是否足以掀起第二場戰役?

有如拿破崙第一次失敗,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小休之後捲土重來,雖然最後仍全軍盡墨於滑鐵盧。1 月 20 日之於杜林普,到底是他的「厄爾巴島時刻」(Elba)還是「滑鐵盧終局」(Waterloo),就視乎拜登 4 年的表現。但拜登就職後 4 日,局面凌亂,形象軟弱,美國人驟失去了強人的陰影,也好像政治生活失去了重心。

唐明:西部片式的落幕

新來的神槍手,雖然神通廣大、本領高強,但是在這泥潭裡,要重建鎮上的清明秩序,對西部片的主角而言,太多餘也太費事了。難道在槍林彈雨裡全身而退之後,還要挨家挨戶,登門拜訪,表明心跡嗎?這時候,這位神槍手,總是悄然而退,「不帶走一片雲彩」。

唐明:「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責任在誰?

財富、名氣、威風八面,早在當上總統之前他就擁有了,但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並不是一位總統可以做到的事情,偉大的力量在更廣大的範圍,在更深刻的核心,需要人心普遍的覺醒、信心的復甦,是價值觀的重塑,恢復立國之初山巔之城的榮光 —— 這樣的歷史重擔,怎能壓在他一人身上,指望在四年內就做到呢?

封鎖杜林普 —— 科技巨頭開創可怕先例

日前,美國總統杜林普發佈一則「將不出席總統就職典禮」的推文,Twitter 認為杜林普的支持者,或會將此理解成鼓勵他們相關場合上使用暴力,並以此為永久封鎖杜林普帳號的理據之一。如此「讀心」的理由,讓部分評論人士感到匪夷所思,保守派如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就警告科技巨頭的壟斷力量十分危險。擔心科技巨頭顛覆民主的,還有其他外國新聞工作者。

古希臘方式修補美國分裂

古希臘年代久遠,故事中的譬喻和人物行為,必不能完美套用在今日政情及社會面貌更複雜的美國身上。但當對立中一方壓倒另一方時,前者承諾不趕盡殺絕,換取倖存後者對過去受到的傷害釋懷,今天或許仍舊適用,避免人們墮進周而復始的報復循環。

阿富汗撤軍:共和黨的黨內鬥爭

美國總統杜林普希望在這次任期之內,完成「退出無休止戰爭」的競選承諾,在 11 月 17 日宣佈加快從阿富汗撤軍。國務卿蓬佩奧亦於 11 月 21 日,與阿富汗政府和武裝組織塔利班開展會談。可是,杜林普的撤軍計劃招來各方批評,北約警告撤軍的代價可能很高,阿富汗朝野也希望可以延緩撤軍,杜林普亦要同時應對共和黨內元老強烈的反對聲音。

陶傑:曾經,「領導世界」的成績

民主黨候任總統拜登宣佈內閣主要名單,並提名舊人布林肯出任國務卿。拜登說:「美國回來了,美國準備要領導世界。」這句話自然是針對杜林普所說的「美國優先」。然而矛盾的問題來了:拜登代表的眾所周知是左派,杜林普被視為極右。若一個左派的美國總統說:「美國回來了,美國要領導世界」,那麼美左是不是要維持全球挑動戰事四起的美帝國主義?

美國第二位天主教徒總統:拜登?

截至 11 月 17 日,美國下任總統人選仍然是未知之數,主流媒體都推算拜登已勝出大選,可是現任總統杜林普揚言會提出司法挑戰。若果拜登團隊最終成功就任,將會創造一些新紀錄,例如年紀最大的總統、首位黑人亞裔女性副總統等。除此之外,拜登也將會是美國 200 多年歷史中,第二位天主教徒總統。近年羅馬教廷醜聞不絕,不少分析員就關注拜登如何處理和教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