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美國全面入侵伊拉克,成功推翻薩達姆政權,但始終未發現大殺傷力武器,更未能為中東帶來自由民主。當世界已進入新冷戰時代,我們該如何為伊拉克戰爭蓋棺論定?究竟伊拉克戰爭的失敗經驗,如何為新冷戰埋下伏筆?
中東
|共54篇|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二)沙特戰略
據「華爾街日報」較早前報道,習近平的確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而華文傳媒紛紛載歌載舞歌頌這是中國一次外交突破,挑戰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云云。然而,沙特外交大臣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 卻一盤冷水倒頭淋,表示毫不知情,認為還未是時候,這段跳了 6 年的探戈無奈只能繼續繞圈下去。究竟中國為甚麼功敗垂成?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一)MBS 是誰?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出訪沙特阿拉伯,受到沙特官方最高規格待遇,又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很多人猜測這是否代表中國成功在中東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插旗開張?更重要的是,沙特是否放棄一路以來的重要盟友 —— 美國,轉軚投向中國呢?
阿拉伯鐵路網,真的要復興了?
阿拉伯地區曾有多條重要鐵路,但因為戰爭、衝突或停運,令這些路線長期被封或損毀。近日「經濟學人」報道,如今摩洛哥及伊朗等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重新連接及擴大鐵路網,預計到了 2040 年將增加數萬公里,足以改變整個中東,甚至有望接通歐亞。不過,多個歷史問題成為「通車」的絆腳石。
沙特女性工作的權利
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市中心,Reham Al-Ahmed 從一輛共享的士下車,走進購物中心,她每星期有 4 天會在那裡銷售化妝品。高中畢業的 Al-Ahmed 是家中首位有工作的女性。雖然父母不希望她「拋頭露面」,但首都的生活成本變得難以負擔,而且家中還有 5 個年幼的兄弟姐妹,最終只能妥協。隨著當地徵收新稅項及政府削減補貼,愈來愈多家庭要依賴女性外出工作幫補家計。當地女性可藉此在受保守傳統束縛的國家中,爭取一個新位置。
中東四國集團:新的反中聯盟形成?
10 月 18 日,美國、印度、以色列和阿聯酋外交官舉行視像會議,商討加強在全球事務上的合作,並成立聯合工作小組進行戰略協調。有媒體稱之為「中東四國集團」(Middle East Quad),或者「印度亞伯拉罕聯盟」(Indo-Abrahamic alliance)。在中美新冷戰的格局下,外國關注新集團形成對中國有何影響,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Guy Burton 就在「外交家」雜誌拆解四國背後的盤算。
杜拜世博能成功為參展國粉飾太平嗎?
本月在杜拜舉行的 2020 年世界博覽會內,受政局動盪困擾的參展國,期望遊人可以把政治擱置一旁,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展覽上。像伊朗希望參觀者專心欣賞於華麗的波斯地毯,不要思考該國貿易制裁、核問題等糾紛;敍利亞則希望人們忘記當地殘酷的戰爭,用心了解世上最早的字母系統;也門雖瀕臨飢荒邊緣,但仍希望人們享受其生產的蜂蜜及咖啡。
美軍撤出伊拉克與敍利亞,會否釀成阿富汗式亂局?
杜林普與拜登政府先後承諾,不會讓美軍陷入「無休止戰爭」(Forever Wars),預告將要從中東戰場抽身,奈何撤出阿富汗卻亂象叢生,究竟同樣亂局會否重演?假如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和敍利亞,將如何改變當地政局,乃至整個中東的地緣政治?
【阿富汗易主】回顧 90 年代塔利班崛起之路
8 月 16 日,塔利班佔領總統府,代表正式重掌全國控制權,世界各國正密切注視當地事態發展。1996 年塔利班也曾經入主喀布爾,並施行一系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措施,但 2001 年 10 月展開的美國阿富汗戰爭,以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把其趕下台。到底塔利班在 90 年代是如何崛起?
哈馬斯之野望:借衝突謀取巴勒斯坦領導權
以色列驅逐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居民,觸發各地巴人示威,武裝組織哈馬斯(Hamas)發射火箭炮支援,以巴再次瀕臨全面戰爭邊緣。有巴勒斯坦專家卻分析,以巴衝突可能只是幌子,哈馬斯真正圖謀的是巴勒斯坦領導權 —— 團結加沙與西岸,榮登為兩地巴人共主,進一步架空西岸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權力。
從伊朗沙特密談,透視未來中東局勢
中東局勢近年變化莫測,杜林普臨下台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對伊朗形成圍堵之勢,但近日傳媒又證實,伊朗與勁敵沙特阿拉伯秘密談判,背後究竟反映甚麼樣的中東政治新格局?假如雙方奇蹟修好,又將對各國關係帶來甚麼變化?
邊打仗的中東,邊流到(黑)市的文物
談論中東地區,話題往往觸及當地不穩的局勢。偏偏中東地區擁有不少考古遺址,藏有豐富文物,稱得上寶庫。部分近年陷入戰亂的中東國家,不時傳出黑市商人、犯罪組織及 ISIS 趁火打劫,掠奪文物並出售的新聞。有反「血腥文物」(blood antiquities)人士就向「亞洲時報」(Asia Times)披露,大量遭洗劫的中東文物,到底如何在世界各地流通。
林喜兒:德黑蘭行動 —— 非英語荷里活式特務故事
八集的故事發展,也就像其他反恐或特務劇一樣,是一貫的荷里活公式,追逐鬥智、人質互換、間中間,還有最老套的愛情線,主題音樂也是最典型的中東風格。
陶傑:戰略主流的背後
克林頓以反越戰為從政的洗禮,按道理整個美國自由派的民主黨政府都應該反戰、厭戰,而促進世界和平。但諷刺而吊詭的卻是:民主黨自由派政府執政的紀錄,卻充滿戰爭的印記。
倒台 17 年,獨裁者薩達姆為何仍在國外被崇拜
有些獨裁者生前殘暴不仁,但死後卻被人懷緬,甚至崇拜。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曾經獨裁統治伊拉克 23 年,被指屠殺數以十萬計平民,例如什葉派穆斯林、庫爾德人和異見人士。在他任內,伊拉克又先後入侵伊朗和科威特,造成數以十萬計的軍民死傷。可是,這一個備受爭議的獨裁者,卻成為很多約旦人的偶像。
伊斯蘭版「權力遊戲」:土耳其憑電視劇征服中東?
當「韓流」橫掃東亞之時,一股「土流」正席捲中東,造就土耳其電視節目外銷量穩佔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高成本製作的長篇歷史劇「帝國崛起:埃爾圖魯爾」,更被譽為伊斯蘭版「權力遊戲」,近年在伊斯蘭世界掀起熱潮,內容卻被指承載土耳其重建霸業的野心,遭遇部分阿拉伯國家禁播抵制。
一場爆炸,造就新冷戰中東篇
以色列與阿聯酋在美國支持下建交,打破在中東的孤立狀態,或逐步組成圍堵伊朗的包圍網。同時,孤立無援的伊朗又進一步向中國靠攏,兩國最近被揭發秘密草擬 25 年戰略夥伴協議,藐視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之餘,有評論預料中國亦將會得失其他中東國家。在美中新冷戰下,連串事件可能正模塑出中東地緣政治新格局。
不安時勢,助長暴政
武漢肺炎除了導致人心惶惶,也重擊各國的經濟活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全球正面臨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可怕的經濟危機。在疾病和貧困夾擊之下,人們將面臨龐大的不安感。有研究就顯示,當人們感到不安,就會失去對民主的期盼,滋長獨裁暴政。
中東外來勞工的悲歌:失業、挨餓、武漢肺炎
中東的波斯灣國家,長期依賴由亞洲和非洲輸入的廉價外來勞工來發展經濟,但一場武漢肺炎,令潛藏的問題無所遁形:一方面,2022 世界盃主辦國卡塔爾繼續冒險趕工、建設球場;另一方面,經濟不景導致大量人失業,對缺乏政府幫助的外來勞工來說,病毒的恐懼只是其次,解決飢餓才是燃眉之急。
拒關清真寺的理由:誇大疫情、散播恐懼……
宗教儀式及聚會近日成為病毒傳播的「最佳」場所,或是信眾相信有所庇蔭,所以疏於自我衛生防護。南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暴增,多例與「新天地耶穌教會」相關;香港與佛堂「福慧精舍」相關案例亦已增至 14 宗。現更出現另一隱憂,在確診個案累積到 141 人、死亡人數 19 人,連副總統埃布特卡也證實確診的伊朗,神職人員仍堅持開放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