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重建

|共4篇|

美國發明的貨櫃箱,如何改變尖沙咀面貌?

談到海運大廈,大家只會想到購物商場,但曾幾何時,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貨運中心,尖沙咀與維多利亞港沿岸同樣佈滿貨倉和碼頭,無數咕哩在其中賣力,支撐著香港航運貿易。這幅原本象徵經濟繁榮的風景,在 50 年前突然消逝,尖沙咀不再是「海運中心」,維港沿岸的貨倉碼頭相繼倒閉。整個市區面貌的劇變,可以從一個美國人發明的貨櫃箱說起。

黃大仙竹園:引發外交風波的拆村事件

在黃大仙祠旁的小巴總站,有條名為「竹園村」的古村,如今只剩數十座鐵皮屋及村屋,昔日卻曾經盤踞整個黃大仙區。1957 年港英為興建黃大仙徙置區下令拆村,引發九龍 13 條村落聯合抗爭,中國外交部以代表「中國居民」名義,兩度向英國政府提出外交照會。究竟這件香港內部事務,是如何升級到外交層面?

舊區士紳化是社會問題,也是一道哲學課題?

近年有很多舊區湧現文青風格的小店,吸引大家消費打卡,卻也推高同區物業價格,原區居民和商戶恐有被迫遷風險,觸發舊區「士紳化」(Gentrification)的爭議。紐約大學法律學院學者 Daniel Putnam 撰文指出,士紳化現象遍及全球大城市舊區,很多人視之為社會政策議題,但其實哲學上同樣有介入討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