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年歷史的彩虹邨重建消息傳出後,很多大事回顧都提到政要名人到訪的足跡,最早必定要數 1964 年到訪的尼克遜(Richard Nixon)。說到尼克遜,很多人都想到中美「乒乓外交」,但當年到彩虹邨打羽毛球的尼克遜尚未當總統,更在香港鼓吹圍堵中共戰略。究竟當時尼克遜為何訪港?
外交
|共397篇|
1886 年,張之洞奏請成立大清駐香港領事館
隨著在鴉片戰爭和英法聯軍失利,滿清被迫「割讓」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予英國。但英國佔據後,香港與廣東商務往來依然十分頻繁,加上境內華民人口眾多,故此滿清政府,特別是廣東當局,需要與港英政府交涉以處理各種政治、經濟、民生問題。兩廣總督張之洞就曾經奏請朝廷,建議在香港設立領事館來解決爭端。
澳洲大學改變招生目標,能否減少對華依賴?
過去 20 年,澳洲的國際生人數漲近 4 倍,到 2019 年共有 44 萬名。縱然往後因疫情而一度回落,但現有約 42.5 萬人在澳留學。各間大學更表示,2024 年申請入學的國際學生數字創下歷史新高。但據「經濟學人」分析,基於政治因素,很多院校有意減少對華依賴,校長們都在積極爭取新市場,寄望將中國學生的比例降低。
基辛格:政治生涯毀譽參半,何以贏得政壇崇高地位?
被奉為「中國人民老朋友」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前日逝世,享年 100 歲。這位百歲政壇老人以促成中美破冰而聞名,身兼外交家、國際政治理論家等多重身份,今年大壽連場私人宴會,重量級賓客如雲,足見其難以動搖的政壇地位。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Stephen M. Walt 當時回顧基辛格一生,卻諷刺他談不上有豐功偉業,在學術上也乏善可陳,究竟甚麼為他帶來超然聲譽和地位?
只有會談的中美首腦會談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在三藩市費羅麗莊園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受全球關注。會談歷時約兩小時,就看法分歧的領域交換意見,如習近平所言:「兩國是不可以不打交道,想改變對方亦不設實際」,分析認為兩國會談幾乎沒有任何成果,但這場世紀會面至少可以讓中美穩定這些年來直線下滑的關係。
陶傑:辛偉誠的歷史性誤判
英國首相辛偉誠連下兩步怪棋:解聘敢言剛烈的女內政大臣柏斐文,卻起用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外相。前一步是向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和國內的伊斯蘭激進勢力讓步,後一步被指為向中國叩頭。
中美首腦會談前,美國會報告看淡兩國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非正式會議,並於香港時間凌晨 3 時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歷時兩小時,成為國際矚目大事。然而,不少輿論看淡會面成果之餘,適逢習近平抵達前一天,美國亦發佈對中美關係年度評估,對會面持保留態度,還在科技產業、人工智能與軍事等領域,警告正中國漸趨「強勢」。
旅美大熊貓回歸中國,「熊貓外交」走入末路?
大熊貓「美香」和「添添」在美國生活 23 年後,上星期四(9 日)與幼子「小奇蹟」返回四川成都,結束中美友誼大使的外交任務。隨著中國陸續收回向西方租借的熊貓,象徵著中西關係愈趨緊張,究竟熊貓外交是否走到了盡頭?面對熊貓回歸中國,美國輿論又如何反應?
澳洲乒乓外交:與中國建交的幕後故事
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近日訪華,中澳緊張關係急速降溫,時間正恰逢中澳建交 50 周年。很多人都知道,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透過乒乓球隊互訪,令中美兩國破冰,但其實同年的澳洲亦奉行「乒乓外交」。兩位當年訪華的澳洲球手最近亦再訪京,惟這段故事完全被中美破冰的風頭蓋過。
北韓關閉駐外使館,經濟亮起紅燈?
從烏干達、安哥拉到香港,北韓接連關閉多個駐外機構,包括駐港領事館。儘管北韓宣稱這是改善對外關係的「例行事務」,但如此舉動引人關注該國是否陷入經濟困境。北韓近來提供武器彈藥給俄羅斯,無疑會為北韓經濟帶來短期提振作用,一些學者認為軍事產能有助經濟發展,但如果不徹底改變經濟體系,這些效應將受到限制。
先烏克蘭、後以色列:美國可兼顧多少戰線?
烏克蘭戰局未平定之際,美國又同時支援以色列,早前美國國會委員會更發表報告,警惕美國要準備與中國和俄羅斯同時交戰之可能。有西方評論甚至警告,潛在的多面戰爭,可能使總統拜登的困境更甚於戰時總統羅斯福。即使美國作為超級大國,軍方可同時兼顧多少條戰線,實在頗成疑問。
以巴戰爭|普京是左右戰局的隱藏角色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普京遲遲未有聲援以色列,週二卻開腔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翌日又批評以色列奪取巴人土地。回顧過去 10 多年,普京與內塔尼亞胡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卻掉轉槍頭,相信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泥足深陷,愈益依賴伊朗支援有關,而伊朗正是哈馬斯主要靠山。有西方評論認為,普京取態可能使以巴戰爭更難測,以巴戰爭也反過來改變俄羅斯外交。
以巴戰爭︱當進入戰爭狀態,以色列沙特關係難前行?
哈馬斯武裝分子 10 月 7 日大規模突襲以色列,以色列宣佈進入戰爭狀態,衝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如同 50 年前「贖罪日戰爭」重演,專家警告局勢可能演變成跨境衝突。外界同時關注事件會否對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構成影響,挑戰美國拜登政府的新中東政策。
亞運誕生:印度的亞洲解殖夢
亞運發展至今,已經發展為大型區域盛事、規模僅次奧運會的綜合體育賽事,中國政府便為杭州亞運花費約 2,000 億人民幣。回顧 1951 年首屆,雖然規模遠不如現在,但就寄託了亞洲戰後多國的解殖夢,而印度正是亞運概念的重要推手。
陶傑:為甚麼「馬歇爾計劃」中國無法複製
中國的「一帶一路」,十年前康熙大帝式的藍圖,背後沒有成熟的經濟學家,也沒有盟國協商合作。中國單方面的撒幣,沒有美國在戰後的道德高地,也沒有美國戰前的雄厚經濟實力。
雖遠必誅:一場被印度追殺到加拿大的獨立運動
加拿大有錫克教領袖 3 個月前遇刺身亡,總理杜魯多直指是印度特工所為,令兩國關係跌入谷底,錫克教獨立運動是問題的核心。經歷多年血腥鎮壓,印度國內的錫克教獨立運動早就一蹶不振,但仍然活躍於海外錫克教社群,印度為此經常向西方國家施壓,早就是印度外交上的暗湧。究竟錫克教獨立運動甚麼回事?終極目標是甚麼?
全球南方之主,巴西也來爭?
國際政治重新洗牌,除了舊有的東西陣營,還有「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這股新勢力,在今年的 G7 廣島峰會及金磚國家峰會成為焦點所在。印度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被視為與中國爭奪領導地位。但欲當盟主者,又豈止此亞洲兩國?南美的巴西及其再任總統盧拉,同樣虎視眈眈。
【普京會晤金正恩】選址太空發射站,有甚麼意義?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自 2019 年以來首次會面俄羅斯總統普京,日漸被西方孤立的兩國有望聯手對抗制裁。向北韓尋求武器供應成為普京的主要目標,為回報北韓,普京表示將協助平壤製造人造衛星。「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二人選址在東方太空發射場「聯盟-2」號運載火箭的工程車間會晤別具意義,因該中心正正代表俄羅斯在太空事業上的獨立自主,不受其他國家干預。
G20 印度戰略:「新香料之路」抗衡「一帶一路」
在普京和習近平缺席下,G20 峰會週末結束,以東道主印度的收獲最豐厚。印度不但鞏固作為發展中「南方世界」的領導角色,還趁機宣佈建立印度、中東與歐洲經濟走廊,通過鐵路和海路連接,以「新香料之路」(New Spice Route)抗衡以絲綢之路為靈感的「一帶一路」。
中俄首腦擬缺席 G20,印度趁勢鞏固國際地位
G20 峰會將於本週六舉行,不少傳媒都報道中俄首腦擬缺席峰會,反而忽略印度作為東道主的角色。為迎接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辛偉誠等元首貴賓,印度為新德里展開大規模美化工程,以巨型雕像粉飾太平。不少分析亦相信,印度正利用 G20 鞏固國際地位,繼續駕馭壁壘分明的國際形勢,總理莫迪亦會趁勢為明年大選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