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澳洲如何建構「新天地」

A+A-

舊區重建,從來是一個綜合的城市文化課題。澳洲重新定位,雪梨和柏斯,幾年來新舊交融,十九世紀末的維多利亞建築,如何配合廿一世紀的現代風格,兩者不可衝突,只能融和,而且必須有民眾的討論和參與。

許多人想起了上海的「新天地」,視為大陸城市「引入外資」之後舊區重建的典範。

但「新天地」之類的「中國模式」,由市委書記拍板香港地產商進行,大陸社區居民,從來無權參與討論,「老百姓」缺乏人文修養和建築品味,也沒有參與討論的能力,只關心發展商的賠償銀碼,足夠與否。

大陸沒有新聞自由,要拆一片舊區,報紙不准反對,但澳洲的輿論和反對黨(包括在上院有議席的綠黨),卻都可以由美學、環保、交通、經濟各方面,激烈辯論。

雪梨和柏斯的舊區重建,也著重振興品味消費,希望刺激小資產階級花錢。所以,不像「新天地」的店舖幾全部由珠寶手袋的跨國名牌(包括香港的周大福)壟斷,澳洲同類型的「新天地」,排斥名牌大企業,優先讓小商戶、新興企業家提交的設計進駐:咖啡店、畫廊、酒吧、餐廳,各有性格。雪梨的 Chippendale 舊區,今日已成「優皮族」部落。

柏斯過去二十年拆舊建築拆得多,「災情」最慘,但新舊對照,要求的視覺和諧更嚴格。柏斯市政府以罪疚之態,建新廈戰戰兢兢,視覺第一。

色彩不可俗艷,線條必須簡約,新舊 Fusion, 如在哈利波特電影中三個青春童角與老戲骨 Ian McKelly、李察哈里士一同卡士。

在華人城市,新舊交融能在品味的綜合視覺上與澳洲並列者,唯新加坡而已。上海、香港、北京,俱各有各的不忍卒睹。建築畢竟是屬於公民的社會事業,一個城市,無公民精神,即無從論說「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