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成立的昆士蘭原住民女性護林員網絡(QIWRN),為當地土著和托雷斯海峽群島的婦女鋪路,讓她們發揮祖先累積 4 萬多年的珊瑚礁知識,帶領保育澳洲著名的大堡礁,繪製地圖和追蹤生態系統變化;還終可確立這一代土著婦女的價值,親自保護家園。
澳洲
|共147篇|
品牌紛紛停用袋鼠皮,原來是好心做壞事?
兩大運動用品公司 Nike 和 Puma 日前宣佈,今後停用袋鼠皮來製鞋。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議員正在推動禁售袋鼠製品的法案。多數澳洲人看來,上述舉動未免荒謬。袋鼠在其祖國,肉被當作食材,皮用來造袋、錢包和皮帶。生態學家亦普遍支持捕殺袋鼠,以及延伸的商業活動。為袋鼠好,到底是誰決定?
2023 年初,我出發到澳洲升學去
大約在 2022 年時申請了澳洲的碩士學位,同年年尾,便陸陸續續收到 offer,值得高興的是也收到了就讀心儀大學的機會,煩惱的是選科時其實不是一個慎重的考慮,直到此刻仍擔心會否不適合。到海外讀書於我而言,不論碩士或學士,其實都是頗奢侈的。
全球暖化,白蟻禍延萬里
達爾文澳白蟻(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在 1.5 億年前就與恐龍共存於世,並作為祖先物種的最後倖存者活至現在。這種巨型北方白蟻具有極強破壞力,近年氣候變化令溫度上升,更讓喜熱的牠們胃口大增,不斷擴大活動範圍,南下蠶食更多地方。惟專家警告,受全球暖化影響,白蟻之禍已非地區性問題。
背包客重返澳洲,難再窮遊?
2019 年,逾 30 萬人以工作假期簽證計劃入境,亦使該國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旅遊市場。但經歷兩年多疫情,背包客陸續重返這個陽光明媚之地,卻發現悠閒的窮遊天堂不復存在。
澳洲版「安心出行」:二千萬澳元發現 2 名隱藏患者
2020 年全球疫情爆發以後,各國都著手開發手機應用程式,試圖追蹤病毒傳播鏈。事隔兩年,多個程式陸續退役,其中澳洲版「安心出行」被視為最失敗案例,投資逾 2,100 萬澳元,僅追蹤到 2 名隱藏患者,程式今年終於停止服務,政府更鼓勵國民「刪 App」。究竟這個失敗個案,給我們甚麼教訓?
【Soul Monday】澳洲足球隊的咖啡時光
世界盃比賽期間,日本國家隊五朝隨隊廚師西芳照,為國腳烹調美味而有營養的三餐,被譽為球隊第十二人,也是球隊近日獲得佳績的功臣之一。同樣晉級 16 強的澳洲隊今年亦新設隨隊咖啡師,用咖啡因為運動員提神之餘,也讓愛好咖啡的球員有家的感覺,助他們發揮更佳效能。
雨下不停,如何危及澳洲人的心理健康?
澳洲飽受山火和旱災蹂躪後,終於在今年迎來雨水,但如今又變成另一極端,好幾個月都下個不停。這個本來終年溫暖、陽光明媚的國家,現在卻總是灰暗潮濕,甚至洪水頻生。這種天氣非但影響「全民情緒」,令很多澳洲人感到鬱悶。醫療人員更警告,當地正因此面臨心理健康危機。
英女王之死,引發澳洲討論君主制之存廢
英女王除了是英國君主之外,名義上也是 14 個前殖民地國家的元首,包括加拿大、紐西蘭等港人熟悉的國家。英女王之死,在澳洲就引發十分激烈的討論,政界藉此討論君主制之存廢。
在清零與共存之間:亞太國家的第三條抗疫路線
8 月 12 日,香港縮減入境隔離限制至 3 日酒店加 4 天居家隔離,不過仍然保留「健康碼」、「安心出行」、「口罩令」、「社交距離」等抗疫措施。過去兩年多,世界可以劃分為「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大路線。學術平台「外交家」雜誌的評論指出,日韓澳紐新等亞太國家正走上第三條路線,以常理抗疫。
一人兼任 5 部長,澳洲前總理攬權風波
澳洲政壇本週爆出重大醜聞,前總理莫里森被揭發在位期間秘密自我任命,兼任衛生部長、財政部長、國庫部長、內政部長及資源部長,直至 5 月聯邦大選落敗下台,並把全國蒙在鼓裡。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狠批他「破壞民主」、「攻擊議會機制」,但莫里森持續辯解並拒絕辭任議員。雜誌「外交政策」分析,這場攬權風波衝擊當地政界,憂慮會否立下不良先例。
復活袋狼:投資一個科技童話?
以前,我們難以想像可以將已滅絕的動物重新帶回世上,但現時已有人著手研究通過基因工程復活動物,包括猛獁象。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一個致力復活袋狼(Thylacine)的團隊 TIGRR LAB,今年先後獲得共 1,500 萬澳元投資或捐款;團隊希望未來 10 年可創造出有生命的袋狼。但也有科學家質疑,是否真的能否復活動物。
恢復海洋生態,在海中「植林」?
植林及野化是為了讓陸上動物有更多棲身之所,由此保持生態多樣化。事實上,海洋也需要植林,讓生物可在當中繁衍生息。據「衛報」報道,澳洲塔斯曼尼亞的巨型海帶森林本已將近消失,近年透過恢復工作,成功令海洋生物珍貴的棲息地得以再生。
困於魔鬼和深藍大海之間:地緣政治中的所羅門群島
太平洋島國成為地緣政治角力場,其中,所羅門群島早前與中國簽訂安全協議,便引發澳洲等國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日益增強、可能在其附近建立軍事基地的擔憂。所羅門群島廣播公司首任總經理 Ashley Wickham 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就認為中國在當地首都霍尼亞拉(Honiara)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澳洲可能會被拋離。
中國擬與 10 島國簽約,新冷戰恐延伸至太平洋?
中國外長王毅今日起訪問太平洋多國,路透社獨家取得文件指出,中方預先向 10 國領袖發出信件,附帶聯合公報草案,務求在警務、安全及數據通訊達成多邊區域協議,但至少有一個島國拒絕邀請,憂慮中國勢力擴張「威脅地區穩定」,令太平洋捲入中美新冷戰。
大選在即,澳洲選委會以 Fact Check 捍衛民主
澳洲將於週六舉行聯邦大選,網上的假資訊數量也達到高峰。面對各種流言蜚語甚至無中生有,澳洲選舉委員會透過 Twitter 等社交媒體,以嚴謹的 Fact Check 和幽默的語調反擊,捍衛該國的民主及選舉制度。一些專家認為,對於近年備受「假新聞」及「操控大選」醜聞困擾的美國,這種做法值得借鏡。
澳洲大選展望:在亞洲的定位之爭
「五眼聯盟」之一的澳洲,向來在亞太區扮演重要的地緣政治角色。今年 5 月 21 日,澳洲將會舉行三年一度的聯邦大選,選出第 47 屆澳洲議會,關乎管治權誰屬。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展望大選如何左右澳洲在亞洲區的定位。
走近不存在於地圖的「國中國」
在地圖上,要找出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很容易,較小的國家例如不丹、汶萊、卡塔爾,就可能要花點時間。小如梵蒂岡,也能放大地圖去找,但像西蘭公國、莫洛西亞共和國、懿德公國等「國家」,卻不可能出現在一般地圖上。有些人熱衷於建立不獲主權承認的微國家(Micronation),在「領土」裡自任王公、總統;估計全球就有上百個微國家,他們「獨立」或「立國」的原因各有不同。
來自遠古的奇妙卵生哺乳類動物
澳洲生態極為多樣化,有著各種獨特生物,尤以鴨嘴獸這種卵生哺乳類動物最為「另類」。最近,澳洲博物館首席科學家 Kristofer Helgen 及主要研究科學家 Tim Flannery 就帶領團隊,揭示這種大洋洲最神秘生物的起源及歷史。
在西澳洲,就業不穩正式被視為公共衛生災害
病毒可以殺人,貧窮同樣可以殺人,不過其影響有時會被醫學專家忽視。澳洲的西澳洲省就正式把就業不穩(job insecurity)列為公共衛生災害(health hazard),伊迪斯科文大學商業法學家 Alexis Vassil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背後的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