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將盡,但世界各地仍烽煙不斷,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暴力,令人不禁對人性啞然。有人避而不見,亦有人選擇直視。今年的「人性的色彩藝術獎」就以「我們變幻萬千的世界」為題,從藝術創作透析變遷與傷痛。
CUP 媒體
|共1714篇|
【愛在左右】言語治療師教製軟餐 推廣吞嚥障礙友善餐廳
進食,除了是人的基本需要、進一步化成享受,更可以是一段將來與家人細味的回憶。但社會上其實有一群人,正因為吞嚥障礙而食不下嚥,面對著種種不便和痛苦。藉著推廣「吞嚥障礙友善餐廳」概念,「言語」與社區不同餐廳合作,指導製作軟餐的技巧,配合廚師手藝,讓呑嚥障礙人士也能夠與親朋好友一起享受在外用膳的滋味。
跨年
無論好的 壞的
傷心的 快樂的
無論是甚麼
跨過去就是了
看看另一邊是甚麼
【愛在左右】SEN Free 運動班,給 SEN 成年人一個「動」「融」機會
「香港自閉症聯盟」估計,本地自閉症總人數高達 191,952 至 230,342 人。有相關病症的學童自然需要多關注,但其實自閉症成年人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學童少。然而,目前只有 5 間由社署資助的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服務 15 歲以上人士,僧多粥少,令大部分成年患者在起居飲食,以至融入社會方面都感到無比吃力。本身是臨床心理學家的 Vivien 受師父 Rachel 啟發,幾年前創立 SEN Walker 星伴行,自 9 月起夥拍幾位朋友為自閉症成年人免費提供 SEN Free 恆常運動班,讓他們既可鍛鍊身體,又能擴闊社交圈子,協助他們在人生跑道上,找尋同路人。
循規與創新
在你熟知如何遵守規則前,犯規是不明智的。
—T.S.艾略特(1948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美國詩人、劇作家及文學評論家)
“It’s not wise to violate rules until you know how to observe them.”
—T. S. Eliot, 1948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merican-English poet, playwright and literary
溝通的鴻溝
溝通之所以困難,正因為「你想的」與「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往往有很大的落差。
—唐鳳(台灣數位發展部部長、自由軟件程式設計師)
禮物
本喵
最喜歡聖誕禮物 盒
喵~喵~喵~
美食如哲學
…… 美食是無與倫比的文化樂趣,因為沒有其他的文化樂趣帶來同樣的哲學挑戰 —— 要欣賞一樣東西,你需要摧毀它,崇敬和消滅是一體的……
—路易斯.費南多.維里西默(巴西作家)
“…gastronomy was a cultural pleasure like no other, for no other brought with it the same philosophical challenge by which appreciation demand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hing appreciated and where veneration and consumption were one…”
—Luis Fernando Verissimo, Brazilian writer
煽動比辯證簡單
因為人性啊,人喜歡激烈的批判,喜歡一錘定音的東西,他喜歡你看完後,從此不用再想這個問題了,我有這個答案,從此我就抱著這個答案到我死都不要改變,最輕鬆!
—劉致昕(台灣記者、獨立媒體「報導者」前副總編)
忘掉痛苦
人會這麼固執地緊抱著恨不放,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感到一旦沒了恨,就要被迫去面對痛苦。
—詹姆斯.鮑德溫(美國作家及民權運動家)
“I imagine one of the reasons people cling to their hates so stubbornly is because they sense, once hate is gone, they will be forced to deal with pain.”
—James Baldwin, American writer and civil rights activist
博物館
博物館應該是讓你提出問題的地方,而不是單純展示的地方。
—威廉.索賽爾(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前館長及行政總裁)
“Museums should be places where you raise questions, not just show stuff.”
—William Thorsell, Former director and CEO of the Royal Ontario Museum
日月
當我願意把 過去 交給你的時候
你把 未來 交給了我
【愛在左右】佐敦的救贖 慈悲香港食堂
]胡頌恆神父生於澳洲,1985 年來到香港,多年來扎根廟街服侍弱勢社群,得到「廟街神父」的稱號。近月他多了「點心神父」這個暱稱,皆因其創辦的非牟利機構 MercyHK 於 9 月在廟街開設社區飯堂「慈悲香港食堂」,為區內的無家者、吸毒者等有需要人士提供溫飽。食堂聘請員工的唯一要求,竟是「曾有定罪紀錄」,希望藉此幫助更生人士就業,在水深火熱的佐敦,為沒有盼望的人提供一線曙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遇見有些人天生就想從事那些社會需求高的工作時,幾乎該感到慶幸。相比起另一些說「我想成為小說家,但我被迫當個會計師」的人,那真是種恩賜。
—阿倫.迪保頓(英國作家)
“It’s almost a blessing when we meet people who naturally want to do the sort of things that are in high demand in society. What a gift to do that, as opposed to other people who would say, ‘I want to be a novelist but actually I have to be an accountant’. ”
—Alain de Botton, British author
不選擇
我總是可以選擇,但我必須懂得如果我不選擇,那也仍舊是種選擇。
—桑 – 保羅.沙特(法國哲學家)
“I can always choose, but I must know that if I do not choose, that is still a choice.”
—Jean-Paul Sartre, French philosopher
心心暴走族
為甚麼
遇見你的時候
心會急急地跳
為甚麼
想念你的時候
心會加速跳動
【短片】氈酒蒸餾 香港探索之旅
原本只是普通打工仔、與製酒沾不上邊的 Ivan 與小阮, 在 2018 年一場旅途中發現值得探索的目標。一年後,二人創立香港首間氈酒蒸餾廠 Two Moons Distillery。找過「香港最後的打銅匠人」炳記修理小型蒸餾器、利用香港農作物製作氈酒…… Two Moons 創辦人探索香港寶藏之餘,也面對申領牌照、由零開始磨鍊蒸餾技巧、疫情衝擊等重重困難,旨在為香港注入一些新元素。
當年讀過的那些故事
你在適合的年齡時讀過的故事,從不真正離開你。你可能會忘記作者或故事的名稱,有時會忘記細節,但如果有故事曾讓你感動,就會一直留在你身邊,徘徊在你腦海中那些鮮少拜訪的角落。
—尼爾.蓋曼(英國作家)
“Stories you read when you’re the right age never quite leave you. You may forget who wrote them or what the story was called. Sometimes you’ll forget precisely what happened, but if a story touches you it will stay with you, haunting the places in your mind that you rarely ever visit.”
—Neil Gaiman, British writer
長大與變老
大多數人並不長大。長大太困難了。大多數人只是變老而已…… 他們繳信用卡單、找泊車位、結婚而且膽敢生兒育女,但他們並沒有長大…… 他們只是變老。
—馬婭.安傑盧(美國傳記作家、詩人及民權運動家)
“Most people don’t grow up. It’s too damn difficult. What happens is most people get older… They honor their credit cards, they find parking spaces, they marry, they have the nerve to have children, but they don’t grow up… They get older.”
—Maya Angelou, American memoirist, poet, and civil rights activist
罐罐
對喜愛的事物
再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
也不會嫌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