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人尋根,挖掘香港的歷史故事。「阿群帶路」就是其中一個流傳最廣的傳說,甚至曾得「官方認證」,衍生出「阿群帶路圖」,更一度成為殖民時期香港的標誌。
影片
|共168篇|
【星 CUP 人物】通識教育的最佳教案:取消?
有關通識教育科的改革引起社會熱議,是去是留,意見兩極。兼容中西教育理念的盧安迪就認為,要真正實踐通識教育,首要的就是取消通識科,到底他何出此言?今集「星 CUP 人物」,讓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其通識見解。
【心明大義】病童的遊戲科醫生
醫院遊戲師這個服務病童的職業在歐美已算普及,但對香港人來說或許仍覺陌生,甚至可能認為遊戲無益。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廿年來就在本地致力發展這項服務,希望保障病童玩樂的權益。只是,去年疫情來襲,他們的處境變得尷尬。疫情未見盡頭,無法陪伴病童身邊,這班醫院遊戲師又有何應變方法?
【短片】語文陶話廊:西方知識分子的盲點
若要踏出香港,了解外國價值和觀點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功課。綜觀大局的歐美歷史學家,視野與身在香港的你我自然不同,亦可能有其盲點。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繼續與你細閱「歷史」月刊,看看四位英美知識分子眼中的本年頭等國際大事。
【短片】語文陶話廊:另一個世界 如何回看2020年?
2020 年,香港人經歷反修例運動、國安法,還有武漢肺炎疫情,定必覺得這些就是影響至巨的年度大事;對於其他國家其他種族來說,今年哪些事件最重要?這次陶傑就分享 BBC「歷史」月刊中一位歷史學家的觀點,帶大家離開自己的「同溫層」,拓闊國際視野。
【短片】語文陶話廊:移民英國 首先要讀的雜誌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計劃移居海外,英國則是不少人的首選。居英不容易,要融入當地社會更絕非易事,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分享他的秘密武器。
【星 CUP 人物】佑王歌到國歌:詠彭定康 曾蔭權
1997 年香港回歸,奏國歌由 God Save the Queen 變成「義勇軍進行曲」;坐落於中環半山的官邸,也由港督府易名禮賓府。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邀來專欄作家盧安迪,繼續以其所作長詩,回憶禮賓府前後兩任主人 —— 彭定康與曾蔭權。
【星 CUP 人物】顛覆荷里活的法國電影節
當「荷里活巨製」已經不夠吸引的時候,或許別具深度的作品已成 21 世紀電影新潮流。這集 「星 CUP 人物」,陶傑邀來法國文化協會總監 Jean-Sébastien Attié 跟大家談談今屆「法國電影節」,一起體驗荷里活、甚至是英語世界以外的視聽藝術。
【心明大義】研發長者軟餐 空姐為「吃」辭職
80 後的鍾倩盈(Sandy)從前是一位空姐,因為外公中風後過身,令她毅然轉換跑道,投身研發軟餐的行業。她和幾位拍檔成立了食品科技初創公司「吞嚥易」,希望讓長者重拾吃的樂趣。
【短片】海上阿媽上岸 香港非遺如何回春?
停泊在銅鑼灣避風塘超過半世紀、香港唯一船廟 —— 銅鑼灣三角天后廟,將於下年搬到陸上新廟。船廟現時由一群平均 60 歲的漁民後代守護,他們都稱這位海上女神為「阿媽」。三角阿媽庇佑幾代漁民,亦不只是信仰。
【星 CUP 人物】古風詠港督金文泰 楊慕琦
禮賓府至今逾 160 年歷史,見證香港更迭。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其長詩「禮賓府詞」,回顧這座前港督府的其中兩位主人 —— 金文泰與楊慕琦的事跡。
【星 CUP 人物】在宋王臺悼國
對我們來說只是香港一個尋常角落的宋王臺,其實是古今旅港文人的創作靈感。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繼續請來專欄作家盧安迪,分享清朝遺老賴際熙藉宋王臺寫下的亡國輓歌,以及介紹他自己的懷古詩作。
【星 CUP 人物】趣怪元曲 詠人先詠痣
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常說唐詩、宋詞、元曲,雖然並列,偏偏元曲俚俗,往往受輕視。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就與盧安迪共賞一首立意新奇的小令,從楊貴妃一點無中生有的痣,發掘元曲獨有的幽默與美感。
【星 CUP 人物】美女求愛 如何示好
委身青樓的柳如是憑詩寄意、大膽求愛,年近花甲的錢謙益會如何應對?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一同細讀錢謙益回覆柳如是之作。看看曲折委婉之下,才子的真意。
【星 CUP 人物】名妓遇才子 情詩寄衷腸
歷代文人憑詩寄意並不罕見,但青樓女子賦詩向心上人求愛,則不可多得。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和專欄作家盧安迪,就細讀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贈錢謙益的詩句,看看佳人如何妙詩寄情意。
【短片】暴政倒台 30 年 為何難走出傷痛
極權倒台至今近 30 年。近年,阿爾巴尼亞政府終於立法,開放 1944 年至 1991 年前國安局緊緊把關的檔案,讓共產時期的受害者及家屬查閱;又與國際人權機構合作,用科技辨認死者身份。然而,直視真相需要莫大勇氣。有失去自由十多年的政治犯,發現告密的是至親好友;有人多年來搜遍山野尋找被秘密處決的家人遺體,最後翻查文件,才得悉當年定罪何其荒謬。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詩詞 畫龍點睛
提到中國詩詞,我們通常都會聯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家,但其實小說「紅樓夢」中的詩詞同樣值得細味。今集「語文陶話廊」,陶傑就從中挑選出兩首經典,帶各位走進曹雪芹「滿紙荒唐言」的世界。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筆觸濃淡見匠心
「紅樓夢」中的關鍵人物,登場方式和描寫手法各異。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剖析了金陵十二釵之一的王熙鳳如何亮相,細說曹雪芹在雕琢「紅樓夢」人物時的匠心獨運。
【短片】語文陶話廊:紅樓夢 —— 二百年前的 4K 鏡頭
考慮到疫情影響教學進度,考評局宣佈明年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刪減「岳陽樓記」及「六國論」兩篇篇章,引發對教材篩選的爭議。陶傑則認為,教育局應選更貼近年輕人的篇章,吸引中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今集「陶話廊」,陶傑就以「紅樓夢」第 3 回的賈寶玉登場一幕為例,看看這部聲畫俱佳的名作,如何貼合當今的影像新世代。
【短片】書籍與機遇相撞的萬種可能
今時今日,在香港再講「機遇」是否太離地?今年 2 月出版的「機遇之後」,卻以這個官腔字眼,重組香港社會脈絡,成為一部奇特的紙上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