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共114篇|

科普作家為何不應宣揚宇宙虛無?

啟蒙運動以科學理性祛魅,令人類邁進了現代。但每當涉足昔日信仰壟斷的課題,探討創世、生命與意識的奧秘時,科普作家卻經常急於證明,宇宙不過是物質組成的冷酷世界,意義與價值終歸是虛無。悉尼大學跨學科講師 Chris Ellis 則撰文呼籲,科普作家不應該著力宣揚虛無主義,否則只會偏離科普作家的真正使命。

【愛在左右】佐敦的救贖 慈悲香港食堂

]胡頌恆神父生於澳洲,1985 年來到香港,多年來扎根廟街服侍弱勢社群,得到「廟街神父」的稱號。近月他多了「點心神父」這個暱稱,皆因其創辦的非牟利機構 MercyHK 於 9 月在廟街開設社區飯堂「慈悲香港食堂」,為區內的無家者、吸毒者等有需要人士提供溫飽。食堂聘請員工的唯一要求,竟是「曾有定罪紀錄」,希望藉此幫助更生人士就業,在水深火熱的佐敦,為沒有盼望的人提供一線曙光。

萌島:可能是英國最快實現安樂死的地方

英國自治的皇室屬地萌島(Isle of Man),其議會近日提出一項「安樂死」法案,使該島可能超越其他英屬群島及許多國家,成為首個准許安樂死的地方。根據法案,年滿 18 歳、預計剩餘壽命不足 6 個月,並於該島上居住至少滿 12 個月人士將合資格申請,在這個人口不足 84,000 的島上正掀起爭議。

「非宗教」迫害:以沉默保命的無信仰者

宗教自由本是人權,要信甚麼以至甚麼也不信,也該全憑一己決定。但在穆斯林佔多數的中東和北非國家,針對「非宗教」的施壓和迫害如影隨形。無論是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抑或以上皆非,這類無教派人士(nones)為免惹怒家人、引起民憤甚至刺激政府神經,只能沉默以自保,甚至是陽奉陰違。

新易卜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親述創作心路歷程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由 64 歲挪威作家福瑟(Jon Fosse)奪得,以表揚他「以創新的戲劇和散文,表達難以言喻的內容」。如果說法太抽象,不妨一同翻看他去年接受美國文化雜誌 The New Yorker 的專訪,透過其人現身說法,認識他的成長出身、對劇場的見解、對寫作和宗教的信念。

【天主教】是否奇蹟,由誰決定?

天主教相信奇蹟,認為那是天主親自或藉其代表所行的事。在上月初世界青年日期間,就有少女宣稱奇蹟降臨。過去兩年半,馬德里主業會會眾 Jimena 雙目失去 95% 視力, 但現年 16 歲的她聲稱於葡萄牙花地瑪彌撒期間竟奇蹟復明。不過對負責認可奇蹟的天主教會來說,Jimena 的故事尚不足以獲承認。

瑞典為何成為穆斯林國家的頭號敵人?

瑞典近月發生多宗焚燒「可蘭經」事件,惹來穆斯林國家抨擊,更觸發連串外交風波,沙特阿拉伯及伊朗先後召見瑞典外交官,伊拉克下令驅逐瑞典大使,加劇瑞典與穆斯林國家的緊張關係。但有分析認為,伊朗和伊拉克政權正利用事件來轉移國民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俄羅斯也在背後發功協助傳播虛假消息,企圖擴大瑞典與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之間的矛盾,阻礙其加入北約之路。

時代如何塑造集體歇斯底里?

印尼西爪哇省馬賈倫卡一間製衣廠傳出過百名工人集體失常。據報剛開始時有一名工人異常,隨後其他工人同樣有自言自語、大笑大哭、尖叫等表現;警方懷疑事件與工人未食早餐有關。失常的行為像傳染病般傳播,聽來匪夷所思,但歷史上確有集體歇斯底里(mass hysteria)的先例,例如 1374 年、1518 年的舞蹈瘟疫,以及 1491 年修女集體失常。然而,集體歇斯底里的原因十分複雜,背後或牽涉各種社會信念和文化背景。

我反戰,但我不能說:俄羅斯東正教神父的「告解」

普京派兵入侵烏克蘭,獲俄羅斯東正教會大力支持。牧首區禱詞所祈求的從和平改為勝利;神父們被鼓勵向出征的軍人送上祝福;牧首 Patriarch Kirill 更指「當兵時所作的犧牲可洗去一切罪孽」。然而不少神職人員受良心驅使,暗裡反對戰爭及獨裁政府,只是為求自保,表面仍要裝作若無其事,忠君愛國。

【本色化】太平天國如何重塑基督教?

有香港宗教界人士稱「『基督教中國化』即『本色化』、免太多洋教色彩、將基督教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提到基督教中國化,不妨回首當年太平天國創始者洪秀全。在太平天國的基督教裡,洪秀全從理解清代基督教傳教士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開始,到修改「聖經」內容,充分將個人本色帶到基督教之中。

【*CUPodcast】集中營倖存作家瀕死後.以「開放的心」反思生命信仰

猶太裔作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以自傳「夜」最廣為人知,其對納粹集中營暴行慘況的描述至今仍然警惕後世。但他晚年經歷瀕死後寫成的回憶錄「開放的心」,同樣發人深省。他從一次「開心手術」,寫到對人生、死亡和信仰的各種反思,繼續提醒世人生命的價值。

餓死見耶穌、不信現代醫學⋯⋯ 邪教何以在肯雅發展?

東非國家肯雅傳出邪教牧師 Paul Mackenzie Nthenge 宣揚「禁食見耶穌」,導致至少 90 人禁食至死的新聞,震驚全國。肯雅人口超過 5,000 萬,有 85.5% 為各基督宗教信徒,全國有 4,000 多座教堂在冊。但樹大有枯枝,以基督教義為包裝的異端邪說也在該國大行其道,包括自封牧師的 Nthenge,以容易接觸的網上佈道方式,在這片不少國民貧窮、教育程度低的土壤,撒下讓邪教茁壯成長的種子。

【以神之名】聲名狼藉的攝理教,如何向日本大學生傳教?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南韓新興宗教「攝理教」(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教主鄭明析的性侵惡行,當中現身說法的受害者是香港人,並為男星方力申女友,因此引起廣泛關注。2006 年鄭在性侵民事訴訟敗訴,其中一位受害者為日籍前信徒。案件引起日本民眾騷動後,全國大學開始設法防止攝理教滲入校園。然而,日本的攝理教信徒卻是有增無減,專家認為這與其獨特的傳教手段有莫大關係。

英國信仰趨勢:遠離耶穌,擁抱撒旦?

英國國家統計署月前公佈的人口普查,顯示在英格蘭及威爾斯自稱「基督徒」的人數,在 2011 至 2021 年間減少 13.1% 至 2,750 萬,為普查史上首次少於當地人口一半。反觀信仰非傳統宗教的人數明顯上升,其中自認為撒旦教徒的增幅更高達 167%。這個神秘甚至帶有負面形象的宗教,被厭倦「古板」和「教條主義」的年青人視為「替代方案」。

早期基督教徒不會驚訝的神跡 —— 處女生子

世間之所以將 12 月 25 日定為聖誕節,與異教和羅馬文化有關,其中關乎一個重要的宗教故事 —— 瑪利亞處女生子。基督宗教信徒相信,耶穌是瑪利亞由聖靈懷了孕而生。對現代不信者來說,處女生子自然有悖生殖科學原則。那麼,最早領受福音的早期基督教徒們,對此又作何想?

Moyashi:神呀,請給我假期

在法定假期的層面上,戰後日本成為了一個徹底的世俗國家,無論哪一個神都無法擁有自己的假期,雖然在泛神論的神道信仰中,甚麼是「神」本來就很模糊。一草一木皆可成神的國度中,只要有心,或者「山之日」和「海之日」也可以是宗教節慶。

重回世俗?伊朗示威潮衝擊信仰之道

伊朗掌權者以宗教之名,對女性作出多種嚴格限制,反成近月全國示威的導火線,引發人民抗議伊斯蘭系統的核心價值觀。即使數十年來,領袖們致力確保國家走在保守的伊斯蘭道路上,為此擴大宗教教育、呼籲多生孩子及打壓異見,但如今爭取自由的聲音響徹雲霄,一場威脅政權的文化戰爭更趨白熱化,甚至演變成各個家庭的世代之爭。

「打死不離喇星夢」:被印度小粉紅杯葛的電影

香港近日上映的印度電影「打死不離喇星夢」(Laal Singh Chaddha),由「印度劉華」之稱的阿米爾汗(Aamir Khan)監製兼主演。故事改編自荷里活名作「阿甘正傳」,主角亂入多個敏感的歷史場景,政治取態卻與執政黨不合,遭到極端民族主義者群起杯葛,18 億盧比製作費恐難以歸本。

日本人信仰和宗教思想分野 —— 新興宗教與邪教在冒起嗎?

在神社、寺廟遍佈的日本,一個人同時參拜寺廟和神社的情況並不罕見;何況人人都能參與神社祭典,大多數日本葬禮則是佛教儀式。然而,「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資深撰稿人 Alex K.T. Martin 指,許多日本人其實不認為自己有「宗教」信仰。現今日本人生活各方面仍受各種宗教傳統儀式影響,但西方角度理解的「宗教」,在日本人看來卻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