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共105篇|

【本色化】太平天國如何重塑基督教?

有香港宗教界人士稱「『基督教中國化』即『本色化』、免太多洋教色彩、將基督教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提到基督教中國化,不妨回首當年太平天國創始者洪秀全。在太平天國的基督教裡,洪秀全從理解清代基督教傳教士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開始,到修改「聖經」內容,充分將個人本色帶到基督教之中。

【*CUPodcast】集中營倖存作家瀕死後.以「開放的心」反思生命信仰

猶太裔作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以自傳「夜」最廣為人知,其對納粹集中營暴行慘況的描述至今仍然警惕後世。但他晚年經歷瀕死後寫成的回憶錄「開放的心」,同樣發人深省。他從一次「開心手術」,寫到對人生、死亡和信仰的各種反思,繼續提醒世人生命的價值。

餓死見耶穌、不信現代醫學⋯⋯ 邪教何以在肯雅發展?

東非國家肯雅傳出邪教牧師 Paul Mackenzie Nthenge 宣揚「禁食見耶穌」,導致至少 90 人禁食至死的新聞,震驚全國。肯雅人口超過 5,000 萬,有 85.5% 為各基督宗教信徒,全國有 4,000 多座教堂在冊。但樹大有枯枝,以基督教義為包裝的異端邪說也在該國大行其道,包括自封牧師的 Nthenge,以容易接觸的網上佈道方式,在這片不少國民貧窮、教育程度低的土壤,撒下讓邪教茁壯成長的種子。

【以神之名】聲名狼藉的攝理教,如何向日本大學生傳教?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南韓新興宗教「攝理教」(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教主鄭明析的性侵惡行,當中現身說法的受害者是香港人,並為男星方力申女友,因此引起廣泛關注。2006 年鄭在性侵民事訴訟敗訴,其中一位受害者為日籍前信徒。案件引起日本民眾騷動後,全國大學開始設法防止攝理教滲入校園。然而,日本的攝理教信徒卻是有增無減,專家認為這與其獨特的傳教手段有莫大關係。

英國信仰趨勢:遠離耶穌,擁抱撒旦?

英國國家統計署月前公佈的人口普查,顯示在英格蘭及威爾斯自稱「基督徒」的人數,在 2011 至 2021 年間減少 13.1% 至 2,750 萬,為普查史上首次少於當地人口一半。反觀信仰非傳統宗教的人數明顯上升,其中自認為撒旦教徒的增幅更高達 167%。這個神秘甚至帶有負面形象的宗教,被厭倦「古板」和「教條主義」的年青人視為「替代方案」。

早期基督教徒不會驚訝的神跡 —— 處女生子

世間之所以將 12 月 25 日定為聖誕節,與異教和羅馬文化有關,其中關乎一個重要的宗教故事 —— 瑪利亞處女生子。基督宗教信徒相信,耶穌是瑪利亞由聖靈懷了孕而生。對現代不信者來說,處女生子自然有悖生殖科學原則。那麼,最早領受福音的早期基督教徒們,對此又作何想?

Moyashi:神呀,請給我假期

在法定假期的層面上,戰後日本成為了一個徹底的世俗國家,無論哪一個神都無法擁有自己的假期,雖然在泛神論的神道信仰中,甚麼是「神」本來就很模糊。一草一木皆可成神的國度中,只要有心,或者「山之日」和「海之日」也可以是宗教節慶。

重回世俗?伊朗示威潮衝擊信仰之道

伊朗掌權者以宗教之名,對女性作出多種嚴格限制,反成近月全國示威的導火線,引發人民抗議伊斯蘭系統的核心價值觀。即使數十年來,領袖們致力確保國家走在保守的伊斯蘭道路上,為此擴大宗教教育、呼籲多生孩子及打壓異見,但如今爭取自由的聲音響徹雲霄,一場威脅政權的文化戰爭更趨白熱化,甚至演變成各個家庭的世代之爭。

「打死不離喇星夢」:被印度小粉紅杯葛的電影

香港近日上映的印度電影「打死不離喇星夢」(Laal Singh Chaddha),由「印度劉華」之稱的阿米爾汗(Aamir Khan)監製兼主演。故事改編自荷里活名作「阿甘正傳」,主角亂入多個敏感的歷史場景,政治取態卻與執政黨不合,遭到極端民族主義者群起杯葛,18 億盧比製作費恐難以歸本。

日本人信仰和宗教思想分野 —— 新興宗教與邪教在冒起嗎?

在神社、寺廟遍佈的日本,一個人同時參拜寺廟和神社的情況並不罕見;何況人人都能參與神社祭典,大多數日本葬禮則是佛教儀式。然而,「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資深撰稿人 Alex K.T. Martin 指,許多日本人其實不認為自己有「宗教」信仰。現今日本人生活各方面仍受各種宗教傳統儀式影響,但西方角度理解的「宗教」,在日本人看來卻是另一回事。

遇刺作家魯西迪,真的仇恨伊斯蘭教嗎?

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不幸遇刺,震驚國際文壇。魯西迪小說被指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1989 年被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下達追殺令。有學者卻分析指,來自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其實頗為熟識和尊敬伊斯蘭教;霍梅尼則利用追殺令,以挽救自身的政治聲望,事隔 33 年釀成這宗慘劇。

邪教與一般宗教有甚麼分別?

過去,不少藝人曾捲入疑似邪教風波,最知名事件有日本傳奇樂隊 X Japan 主音 Toshi,被洗腦奴役 12 年,家財盡散,也賠上了事業黃金期。可是,有人認為這些所謂的「邪教」,其實與一般宗教差別不大,有時候「邪教」標籤很容易會被某些政府挪用來打壓宗教自由。有學者就嘗試解釋邪教與一般宗教的區別,讓受害者及其親友注意。

解放神學:天主教版本的馬克思主義?

天主教總是讓人聯想到保守政治,與政權關係密切,但其實教會內部亦存在另類主張。20 世紀後期拉美興起的解放神學運動(Liberation Theology),強調從受壓迫貧苦大眾角度詮釋信仰,鼓勵信徒投身政治抗爭,堅持教會要肩負解放使命,神職人員甚至投身革命,是天主教內部的激進革命派,也長年被教廷指控為變種的馬克思主義。

史前不列顛群島的巨石陣世界

位於英國威爾特郡埃姆斯伯里 (Amesbury)的巨石陣,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除此之外,英國還有其他史前石陣遺址。大英博物館本月 17 日開始的展覽「巨石陣的世界」,便揭露公元前 4,000 至 1,000 年之間,英國、愛爾蘭以至歐洲大陸社區,如何共享巨石陣時代。

緬甸軍政府,正設法討好佛教領袖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由上街示威發展至武裝衝突,軍政府與反對力量的衝突並未停歇。除了平民成為軍方攻勢對象,一些反對政變的僧侶亦曾成為軍方打擊目標。不過,半島電視台報道,軍政府領袖敏昂萊正拉攏國內知名僧侶,試圖通過國內宗教力量支持,建立政權合法性。

逆權的宗教領袖:當一行禪師遇上馬丁路德金

今年 1 月 22 日,舉世知名的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於故鄉越南順化的慈孝寺圓寂,享年 95 歲。他出版上百本著作,是把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畢生弘揚「入世佛學」,在全球各地掀起反戰運動。他以行動告訴我們,宗教領袖應該走入社會,救濟受苦難的人民。而他與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主席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跨宗教友誼,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