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充滿末日感的一年,人類要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瘟疫,以及緊接下來的經濟寒冬,專制主義同時威脅世界秩序。在這個末日感蔓延的時代,剛從牛津大學取得英文博士學位的莫伊尼漢(Thomas Moynihan)就在學術網站 Aeon 分享他的研究,追溯人類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信仰
|共63篇|
陶傑:生與義
瘟毒肆虐全球之際,2,500 名英國平民竟然參與一個「自願染疫」的計劃,以便協助政府展開新冠病毒的研究。
千年以來,為何總有人希望禁賀聖誕?
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的羅馬教會,由公元 336 年起正式將聖誕節定於 12 月 25 日。今年受武肺疫情影響,多國政府實施不同限制措施,令群眾無法像以往一樣熱鬧慶祝。不過,要群眾放棄歡度佳節並不容易。牛津大學近世神話學博士 Tim Smith-Laing 就在「經濟學人」生活雜誌 1843 撰文指,聖誕節選定的日期,本身已決定了其狂歡性質,昔日不同國家想禁止,亦禁之不絕。
猶太教拉比聲援維吾爾人 —— 不如相信改變
本週有美國智庫報告指,新疆大量維吾爾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被迫採摘棉花。近年,不時有維吾爾人在新疆遭受再教育營、強迫勞動、絕育等新聞,再度傳出相關新聞或消息,也許已不令人陌生。同樣或類似事情一次又一次浮現,會令人們麻木,不過英國猶太教首席拉比 Ephraim Mirvis,日前在英國「衛報」撰文,提醒人們要避免麻木心態,不分彼此、相信自己可以帶來改變的能力。
逆權教會:為南韓民主化奮鬥的基督教會
在很多國家,教會一直是民主化重要的推手,受到專制政權無情打壓。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南韓民主運動,很多基督教會無懼壓迫,為自由奮鬥。
陶傑:當自由主義變成災難
中國百年的知識分子,無法深切了解西方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因為文化水土衝突。其中許多在清末之後極力想「學貫中西」,但一生時間太短。
美國第二位天主教徒總統:拜登?
截至 11 月 17 日,美國下任總統人選仍然是未知之數,主流媒體都推算拜登已勝出大選,可是現任總統杜林普揚言會提出司法挑戰。若果拜登團隊最終成功就任,將會創造一些新紀錄,例如年紀最大的總統、首位黑人亞裔女性副總統等。除此之外,拜登也將會是美國 200 多年歷史中,第二位天主教徒總統。近年羅馬教廷醜聞不絕,不少分析員就關注拜登如何處理和教會的關係。
泰國女性,如何出家?
在泰國街上,不難看見正接受信眾布施的比丘(男性僧人)。不論密宗、大乘及上座部佛教,出家弟子中除了比丘,亦有女性身份的比丘尼。不過,以上座部佛教為主流信仰的泰國,由於僧伽最高委員會認定比丘尼的傳承已經中斷,故禁止女性成為僧人。無法在當地出家的女性,只好前往另一主要信仰為上座部佛教,且唯一允許女性受比丘尼戒的國家 —— 斯里蘭卡。
唐明:選舉制度到底依靠甚麼?
如果一件價值幾百元的貨品也有必要裝警報鎖,如此珍貴的選票,70 多年前犧牲了數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自由,為甚麼就不值得嚴格看管一下呢?
【Soul Monday 】由教堂的不速之客,到為其辦史無前例的葬禮
倫敦一間大教堂,近日舉行了一場另類的喪禮,悼念教堂收養 10 多年的花貓 Doorkins Magnificat。雖然惹來非議,但教堂的神職人員都深信 Doorkins 的存在,令教堂及信眾都變得更好。
陶傑:崇拜亦有分別
因此帝王個人專權,不等於帝皇個人崇拜。個人崇拜只在宗教裡有。
向波斯遺民學習,在滅頂之災中尋求慰藉
社會崩壞、道德淪喪,很多人對前景心感絕望,但放眼歷史,同樣的苦難早就上演過無數次,究竟前人又是如何在絕望中保持希望?有專研波斯史的以色列學者,為我們剖析阿拉伯人毀滅波斯帝國,令原來社會秩序土崩瓦解後,波斯遺民是如何尋找慰藉和堅定信仰。
成為共產黨員的原因
中國網絡上,不時有人問「成為共產黨員有甚麼好處」;部分人成矢志成為黨員,是否只求「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澳洲廣播公司(ABC)最近就訪問了兩名身在澳洲、有入黨經驗的人,聽他們自我剖析入黨初心。
李衍蒨:含著硬幣的兒童
近日,波蘭喀爾巴阡山省(Podkarpackie)尼斯科縣(Nisko)一村莊附近進行修路工程時,意外發現了一墓地,當中共有 115 兒童遺骸,佔所有骸骨的 7 至 8 成。當考古學家仔細檢查時,更發現他們的口裡含著硬幣。
【Soul Chill】嗎哪餐廳:免費派飯的老闆,不願領糧的員工
飲食行業本來就辛苦,要兼顧社福工作更是不易。一年前,方達賢(Leo)在觀塘翠屏道浸信會內開設名為「嗎哪餐廳」的社區飯堂,聘用戒毒、復康人士為員工,並利用餐廳賺得的盈餘,向無家者及基層人士提供實惠甚至免費的無味精健康餐。
世界異常是末日,還是啟示?
由去年的澳洲山火,到今年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在不足一年時間裡承受的災難之巨,可能超出常人所想,甚至有世界末日之感。翻查權威字典 —— 英語 Apocalypse —— 雖解作「滅頂之災」、是「聖經」描述的「世界末日」;但按其希臘語源 apokalyptein 解釋,另有「揭示、啟示」之意。從宗教角度來看,「末日」也許並非電影、遊戲所描繪的失落世界;經籍的啟示,更為人提供一絲慰藉。
【短片】語文陶話廊:中國養出一堆財富動物的原因
近年中國崛起,不時為世界秩序和西方價值觀帶來衝擊。然而,早在半世紀前,胡適已洞見此一文化差異。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回顧西方世界在「人」這個課題上,走過的掙扎和變革;而胡適所冀望的人民幸福、三大自由,又為何從未在中國出現?
陶傑:若有一高僧
中國自清末到民國,佛教信仰是減輕戰亂、瘟疫、饑饉,帶來的民生疾苦一支重要的力量。
陶傑:心靈的大光
中國武漢肺炎形成全球瘟疫。禍不單行,南亞次大陸有四千億蝗蟲,枕待邊境,隨時向東北方向烏雲蓋頂,巨潮洶湧大撲殺。這是歷史上的「聖經時刻」。
唐明:「不惜一切」思維的背後
譬如法家的帝王術,鼓吹帝王為了保持權位,不惜用恐怖統治,務求臣屬變成匍匐拜倒的奴僕,而國民只不過是可供驅使的工具,使所有人喪失人格,易於管治;又譬如被譽為梟雄的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毒咒,也廣傳為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