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琋鎂 兩全其鎂

|共15篇|

關琋鎂:點讚先唔會讚壞小朋友?

上述的情況除了反映出一種偏差的教養方法和心態之外,更帶出一樣更貼地更常要面對的事,到底如何稱讚孩子才是正確呢?不讚又怕欠鼓勵,讚又怕讚壞,這時候,就要問問自己,是否不斷讚美就可以培養出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是否這樣就適當呢?我認為即使是對與錯,過程之中體驗到甚麼才是最重要,而體驗就由討論開始!稱讚孩子是需要的,但讚完之後就要和孩子討論並且總結,我們要讓孩子學習自己分析為甚麼媽媽要稱讚她。

關琋鎂:循循善誘還是針鋒相對?

明顯,對話中的婆婆是比較傳統的家長,在他們眼中,玩與學習是兩碼子的事情,難以共存,更帶點「怪獸家長」的味道。試想像一下,若果維持著婆婆和孫女的溝通方法,最後的結果將會是怎樣? 想必孫女甚麼也不會說,為甚麼? 因為無論她說甚麼,婆婆都不會得到正面的回應,這樣的親子關係不是自討沒趣嗎?

關琋鎂:小朋友食雪糕整污糟件衫,第一時間你會點做?

上述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旁觀者也覺得父母忙著應付,不但身心俱疲,自身也會覺得不愉快,好像每次都「執手尾」。如果稍為嚴厲訓斥,又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真是左右做人難!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只要改變少許習慣就可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關琋鎂:點講小朋友先會聽?

上星期,和朋友 C 一起帶孩子們去行山,對於她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我是不敢恭維的。例如,當孩子邊走路邊玩手機,朋友 C 說︰「成日掛住玩手機,跌死你呀!講極都唔聽!」孩子發現未見過的花草,立即上前嗅和舔,朋友 C 再罵道︰「你有冇腦嫁,食得落肚咩?」這些對話方式,真的可以令孩子聽入耳嗎?

關琋鎂:放手,不放棄

我在意的不是最後的輸嬴,而是過程,這是最能夠讓孩子學習和體驗的部分。做城堡這個夢想很異想天開嗎?偉大的發明有哪樣不是由「異想天開」作起點?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小宇宙,不要給他們大人的枷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一片很不一樣的天空。

關琋鎂: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是甚麼?

較早前,電影「數造傳奇」在香港上映,是繼描寫物理學家霍金人生順逆的「霍金:愛的方程式」,和敘述電腦之父圖靈發明自動解碼儀始末的「解碼遊戲」後,荷里活另一齣出色的人物傳記電影。電影帶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數學本身的價值是甚麼呢?是融入生活以解決問題,還是流於算式計算的學科?

關琋鎂:Children See,Children Do!

諺語「Monkeys See,Monkeys Do」,而小朋友「有樣學樣」也是同一道理。80 年代後期,意大利的研究團隊先後在猴子及人類的大腦中發現了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鏡像神經元令人在嬰幼兒時期就獲得了一種特殊能力——模仿。其作用有如大腦中的無數面鏡子,讓孩子從小就通過模仿來學習,不論好壞,照單全收。

關琋鎂 :放低啲分數

科技可以為學生帶來無窮知識,但是學生有能力去分辨對錯或解釋當中的來龍去脈嗎?高分並不代表理解:學數學,貴在求真,貴在考證,懂得思考,懂得分析,懂得解釋,這樣才能言之成理,亦成為領袖的必備條件。現在的教學方法能夠培養上述的思維嗎?我們應該要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和解難技巧,而非高超分數;香港教育需要的是「Teach People,Not Content」。

關琋鎂:贏在起跑線,是歪風還是清風?

無線的節目「沒有起跑線?」除了為晚間收視開了頭炮,也為香港的父母敲響了反思的鐘聲。在生育計劃當中,孩子已經成為了被計算的一環。早前小一派位那天,受記者訪問的方太說:「小朋友唔識辛苦,係大人先辛苦」。實情就是兩邊都辛苦,何不讓孩子快樂學習,自己輕鬆,來個兩全其美呢?

關琋鎂:如何得到小一叩門的快證?

今天是小一派位的大日子,如果派不到心儀的學校,家長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叩門,叩門不單純是在「自行分配學位」或「統一派位」填寫第一志願學校等的策略云云,由填表到等面試,由等面試到有結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如去主題公園排隊玩機動遊戲一樣。嫌機動遊戲等太久,不要緊,你可以用錢買快證。小一叩門,有快證可買嗎?

關琋鎂:用創新的方法,讓孩子快樂學習,父母輕鬆!

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怪獸家長,不顧一切地讓孩子「日操夜操,背得就背」,以為她們這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從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以為這樣就是為她們好。但原來是有令孩子快樂學習,既有效益,又不用過份操練的秘方。要令人主動學習,不論孩子和大人,必先引起他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