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錢鍾書《宋詩選注》。第一個感覺是,竟然有那麼多農事詩。題材之所以勞歌憫農村居田家為主,春思秋聲野望郊遊為輔,選目被批「迎合風氣」,當然與出版年份 1958 年「學術界的大氣壓力」有關。「由於種種緣因,我以為可選的詩往往不能選進去,而我以為不必選的詩倒選進去了。」88 年港版序錢鍾書歎詩集過時,不免淪為當時學術風氣「半間不架」的文獻。三十年為一世。如果說 1958 年政治主宰文學,前後一世則見證了泛政治化的興起與衰落。
唐詩
|共6篇|
【短片】愛情詩人李商隱 陶傑談「無題詩」艱澀之謎
李商隱一系列「無題詩」受千古傳頌,詩中描寫的傾慕對象藏於層層薄紗中,加上苦澀的深情,朦朧而纏綿。不少人覺得「無題詩」讀來晦澀,而有關「無題詩」的主題及女主角,亦眾說紛紜。陶傑又如何解讀李商隱的「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短片】杜甫「登樓」 情景湧心頭
唐詩講求情景交融,杜甫將這技巧運用得出神入化,更將七言律詩開拓至最高境界,陶傑與我們細讀「詩聖」名作 -- 「登樓」。
【短片】語文陶話廊:木蘭辭是低質古文
「木蘭辭」可說是兒時回憶,但被陶傑評為低質古文,不宜仿傚。故此他推薦了數篇高質古文,更說古文不 Out, 關鍵在教法而已。
【短片】語文陶話廊:讀唐詩 學電影?
要學古文,入門級別可以先讀讀唐詩,原來還可以用來學電影?
唐明:讀一首快詩
能欣賞的東西多一點,樂趣也就多一點,但教育制度可能認為,大多數人是不需要這種樂趣的,欣賞從來不是教育的重點,如果上課等於枯燥沉悶,則中文課更是悶蛋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