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

|共5篇|

芬蘭加入北約,反映世界撕裂程度

一些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地緣政治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大國能夠制訂、掌控甚至破壞規則,較小的國家只能適應他人主宰的世界。芬蘭曾經是小國教科書,所謂「芬蘭化」(Finlandization)就是順從強鄰來換取領土完整。不過,隨著芬蘭在 4 月 4 日加入北約,這套法則正式被打破。密芝根大學歷史系教授 Ronald G. Suny 就撰文,分析事件對小國的啟示。

【烏克蘭戰爭】瑞士會否放棄中立國身份?

持續一年的烏克蘭戰爭,改變歐洲的政治面貌,更令座落於大陸中央的瑞士,面臨利益衡突的困境。西方盟友想把瑞士製武器送到基輔,當地法例卻禁止此事;國際對展開侵略的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瑞士銀行卻替俄國寡頭匿藏龐大財富。這個以維和者自居的小國,應否改變其中立理念?一場全國辯論就此展開。

瑞士加入聯合國安理會 —— 中立的終結?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五個常任理事國各擁有一票否決權,而合共 10 席、任期兩年,每年改選一半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則是其他國家爭取的目標。安理會會議不時成為不同立場、不同意識形態國家之間的角力場,但到了在 2023 年,也許會有一個中立國家成為非常任理事國。去年 10 月,候選國瑞士向聯合國各特派團作簡介時,就以「為和平加分」(A Plus for Peace)為口號。但來自加拿大的駐紐約外交事務記者 Stéphanie Fillion 指,瑞士進入安理會,將與她的外交政策原則起衝突。

不必中立,也能為人道主義服務?

談及人道主義或人道組織,絕大部分人對紅十字會並不陌生。「人道、公正、中立、獨立」正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CICR)秉持的其中四項原則。有意見認為,沒有上述原則,救援人員便喪失合法身份、難以提供有效援助。不過,牛津大學道德、法律與武裝衝突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紅十字國際前政策總監 Hugo Slim,早前在瑞士獨立人道新聞通訊社「新人道主義者」撰文,認為不必保持中立,也能成為出色的人道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