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農業需要大量土地,導致棲息地喪失和森林砍伐,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芬蘭初創公司 Solar Foods 就注重食物來源和製造過程。這家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即從水、空氣、電力提煉出一種名為 Solein 的蛋白質食物,且製作過程不涉及任何農業活動和碳排放,貫徹可持續的食物生產理念。
芬蘭
|共47篇|
赫爾辛基的新客運大樓,要與普京鬥長命?
香港能否恢復航空樞紐地位,近月經常引起熱議,芬蘭赫爾辛基亦受類似問題困擾。赫爾辛基曾經是歐亞航空樞紐,香港飛往赫爾辛基只要 9 個多小時,是轉機往歐洲各地的捷徑。奈何俄羅斯年初封閉領空,令亞洲飛往赫爾辛基需要超過 13 小時,燃料消耗量增 40%,芬蘭航空頓失競爭優勢,新落成的客運大樓門可羅雀。
鎅出未來:芬蘭木製城市
木材已成為芬蘭建築業發展趨勢之一,當地政府目標是確保到 2025 年,45% 的公共建築使用木材作為主要材料。
水能載舟,沙能……儲電?
由於氣候變化及化石燃料價格迅速上漲,各國更倚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但這些供電方法受天氣因素所限,沒有陽光及風,就無法發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日常過剩電力儲起。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安裝首個有效運作的巨型「沙電池」,充電後就能儲存可使用數月的綠色電能,以解決全年電力供應問題。
芬蘭式教育,在印度可行嗎?
測驗考試是大多數地區教育系統的主軸,成績也自然成為莘莘學子學習歷程上最重要的事,但一味追求成績,學童容易陷於壓力之中,亦易忽略應有生活技能。所以上課時間少、作業少、考試少,學生學習能力卻相對高的芬蘭,近年頓成各地倣效對象。不過據「德國之聲」報道,「以考試定生死」的印度雖嘗試採用芬蘭教育系統,但目前仍面對不少困難。
芬蘭人俄國人,兵役心態決定成敗?
北歐國家芬蘭及瑞典宣佈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馬林稱:「不能再相信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在俄羅斯旁邊會有和平的未來。這就是我們決定加入北約的原因。」回顧過去與蘇聯的冬季戰爭,儘管單靠自己難以保證和平,至少可以相信一旦被入侵,芬蘭不會願意放棄抵抗。「外交政策」雜誌專欄作家 Elisabeth Braw 指出,同屬徵兵制度,與逃避徵兵的中、上層俄羅斯人相比,芬蘭人對兵役有著強烈的公民義務感。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也出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局勢受舉世關注。俄國國內不缺乏支持或反戰之聲,除此之外,當地獨立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早在俄國揮軍烏克蘭前曾指出,開戰令俄羅斯人深感恐懼。如今戰爭已成事實,加上戒嚴的傳言、國內經濟受西方孤立影響,一些害怕留下的俄羅斯人,就選擇出走。
【北歐式育兒】遊樂場是讓兒童勇於冒險的地方
在香港的遊樂場,滑梯變得愈來愈短,搖搖板、旋轉設施等漸漸消失,這樣無疑更安全,但兒童也會失去無所畏懼地玩耍的能力。反觀北歐國家的遊樂場,充滿可以讓兒童冒險及探索的設施,讓他們從小就懂得遊樂趣味。
俄羅斯正將芬蘭推向北約?
美蘇冷戰以來,蘇聯近鄰芬蘭一直奉行軍事不結盟路線。直至今天,芬蘭與瑞典一樣均未加入北約組織。身為其中一個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芬蘭若加入北約,可能如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指,「將產生嚴重軍事及政治後果,俄羅斯方面需作適當反應」。「泰晤士報」報道則形容,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部署,在芬蘭掀起討論:國家應否加入北約?
以弱勝強:芬蘭何以戰勝蘇聯紅軍?
在 1939 年,芬蘭士兵在對抗強大的蘇聯紅軍時,取得驚人突破,在托爾瓦湖戰役(Battle of Tolvajärvi)中擊退入侵者。該戰役後的 10 星期內,芬蘭更奇蹟地將蘇聯拒諸門外。學術媒體 Foreign Policy 有文章指出,目前烏克蘭正因邊境頓巴斯地區問題,面臨俄羅斯入侵威脅,目前烏方已在訓練平民迎戰,似乎有向芬蘭學習的必要。
北歐國家,在行社會主義制度嗎?
北歐國家生活水平較高,有人會將之視作社會主義典範。在部分國家,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政黨或者取得一定成功,但北歐卻不是社會主義烏托邦。瑞典庫爾德裔作家、著有「斯堪的那維亞非例外主義」(Scandinavian Unexceptionalism) 的 Nima Sanandaji 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認為,儘管北歐國家部分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有再起之勢,但他們的政策實際上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中間派。
完善的公共交通能否令人放棄私家車?
不少人為方便上班、出遊、接載家人而購置汽車,但在香港駕車並非易事,由於路窄車多,遇上交通意外和大塞車等等乃駕駛者的日常。若車主放棄愛車,轉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又能否解決問題?芬蘭初創公司 MaaS Global Oy 已開發出應用程式 Whim,致力完善交通服務,希望人們不必靠私家車也可方便出行。程式目前已應用於多個歐洲城市及東京。在赫爾辛基,有 12% 用戶表示 Whim 成功促使他們放棄私家車,同等數量的用戶亦表示他們將會這樣做。
恐共浪潮之下,赫爾辛基在冷戰時期構建的地下天堂
在冷戰時期,歐洲被一分為二,分別是英美法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以及蘇聯控制的共產主義陣營。北歐五國之一的芬蘭與蘇聯接壤,但仍維持獨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並致力行中立國路線。可是,與強鄰相連,令芬蘭民眾長期處於恐懼之中,冷戰時,首都赫爾辛基就建造一個巨型的地下天堂,以作求生準備。
我們最「快樂」?芬蘭人的獨特幸福論
最新一份「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上月出爐,芬蘭連續 4 年名列首位,即使疫症大流行之下,仍是幸福之最。全球人類羨慕妒忌恨,唯獨在這北歐國家的男女,卻對調查結果表現詫異,甚至反問「是真的嗎?」。皆因對於「美滿生活」,芬蘭人自有一套,這樣與人一較高下,更非他們所好。
用 90 天,試試能否成為芬蘭專才
過去,芬蘭為世界貢獻出開放源碼操作系統 Linux、電信巨頭 Nokia 及短訊 SMS 技術,但近 10 年似乎已難以為繼。為延續科技神話,該國正努力增加科技行業勞動力,更坦承當地人才已不足應付世界龐大需求,希望透過赫爾辛基 90 天體驗計劃,吸引世界各地專業人才到當地工作。
旅行安慰劑 —— 超市中的飛機餐
為解武肺大流行期間日益難耐的「旅遊心癮」,航空公司相繼推出遊飛機河,或只是到機上吃頓飯等活動外,北歐芬蘭航空(Finnair)想出更平民化的選擇 —— 在超市出售飛機餐,像安慰劑一樣稍為紓解芬蘭人對旅行的渴望,讓他們在家中也可再嚐旅行的味道。
派錢提升生育率成效如何?
香港生育率多年來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 1981 年的每千名女性有 1,933 名嬰名,下降至 2003 年的 901 名。2012 年雖曾回升至 1,285 名,2017 年卻又再下降至 1,125 名。這狀況同樣出現於歐洲的先進經濟體國家,一些國家採取增派育兒福利作為應對方法,但這些金錢利誘成效又是如何?
廖康宇:街頭賣藝必須規管
歸根究底,我認為街頭賣藝問題的糾結,始終不在於大媽歌姬的奇裝異服、表演項目類型或者打賞與否,而是政府在土地規劃時欠缺遠見,並沒有考慮文化表演活動的需要。
芬蘭打贏假新聞的致勝關鍵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 Eliza Mackintosh 撰文指出, 芬蘭意識到假新聞的嚴重性,於 2014 年號召人民一齊打擊假消息。政府向美國專家請教,加強對假新聞的認識及制訂研究策略。芬蘭的教育制度也因此再改革,以加強民眾的批判性思考。
閒聊,芬蘭人也要學
不是每個人也擅於與人閒談,這對於長期要保持舒適距離的芬蘭人來說尤為困難。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不少芬蘭人為解決拙於面對陌生人的問題,正於學校修讀「閒聊課程」,學習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