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局勢近日再引起國際關注,耶路撒冷及約旦河西岸地區陷入新一輪「暴力循環」。日前有巴人槍手報復以軍軍事行動,槍殺數名以色列殖民區居民後,以色列右翼新政府亦誓言報復,推土機即全速清拆西岸巴人社區,令血腥衝突不斷。究竟以巴局勢為何此時突然升溫?
國際關係
|共427篇|
留學生市場太單一,英國學府正轉移目標……
由於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加上意識到過去 10 年過分依賴中國市場,導致國際收生來源太單一,英國大學現正努力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海外學生,印度、南亞地區及尼日利亞成為目標市場。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二)沙特戰略
據「華爾街日報」較早前報道,習近平的確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而華文傳媒紛紛載歌載舞歌頌這是中國一次外交突破,挑戰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云云。然而,沙特外交大臣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 卻一盤冷水倒頭淋,表示毫不知情,認為還未是時候,這段跳了 6 年的探戈無奈只能繼續繞圈下去。究竟中國為甚麼功敗垂成?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下)
普京肆意入侵烏克蘭,逆轉全球局勢走向,適逢佩洛西高調訪台,中國以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軍演回應,一度引起國際疑慮。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盤點全球 10 大值得關注的危機中,台海局勢再次榜上有名。
2023 年全球 10 大高危火藥庫(上)
一年前,沒有多少專家料想到,會有擁核國家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試圖以軍隊征服鄰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寫一切,更牽一髮而動全身,連鎖加劇其他地方的衝突,可能為更大規模戰爭埋下伏筆。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就為我們盤點 10 個值得關注的危機。
【烏克蘭戰爭】烏國急急拉攏非洲,有用嗎?
打仗需要士兵、武器、糧草,還有一些新朋友。過去大半年,烏克蘭抵擋俄羅斯的侵略,還極力爭取國際支持,包括過去沒多來往的非洲大陸。先有外長庫列巴走訪多國打好關係,最近總統澤連斯基再宣佈,明年首季在非增設多間大使館。但俄國早在當地大量投資,影響力持續增強。這場角力會否為時已晚?
2022 年大事回顧:卡塔爾能藉世界盃改善形象嗎?
卡塔爾世界盃在一片爭議聲中順利告終。足球貴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每 4 年才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自然全球矚目。卡塔爾銳意透過大型賽事建立文化成就感,強化國民認同,把自己塑造成國際舞台重要一員,卻惹來勞工剝削、打壓性小眾權益、甚至涉嫌在申辦過程中買票做假的指控。「紐約時報」專題文章就分析,卡塔爾世界盃真的做到體育洗白嗎?
匈牙利:關照俄羅斯間諜的歐盟國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鄰近的匈牙利沒隨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和斯洛伐克這 4 個歐盟兼北約成員國,脫離由俄羅斯主導的國際投資銀行,還跟一眾歐盟國家「唱反調」,未見驅逐冒充外交官的俄國間諜意願。有分析指,總理歐爾班因其親俄取態,對在國內活動的「紅場特務」視而不見,庇蔭他們為所欲為,變相助普京一把。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一)MBS 是誰?
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出訪沙特阿拉伯,受到沙特官方最高規格待遇,又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很多人猜測這是否代表中國成功在中東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插旗開張?更重要的是,沙特是否放棄一路以來的重要盟友 —— 美國,轉軚投向中國呢?
Ryan Fung:氣候貿易戰中歐美為電動車鬩牆
氣候危機催生大量新行業,大國想盡辦法重新瓜分利益,之前介紹過歐盟借碳關稅出招,現在亦有美國透過電動車補貼,打一場「氣候貿易戰」,漸漸開始惹起各國的不滿聲音。
陶傑:「中英黃金時代」的大迷夢
英國首相辛偉誠宣佈,「中英黃金十年」結束。其實此一所謂黃金時代,有沒有真正開始過?
「友岸外判」:美國式的「一帶一路」?
為了控制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政府近月提出「友岸外判」(Friendshoring),把生產線轉移到意識形態相近的國家,但受到不少學者爭議。
阿提密斯大戰嫦娥:中美將在月球展開核能競賽?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本週披露,預計在 2028 年於月球南極基本建成月球科研站,並打算使用核能應對科研站長期大功率的能源需求。中國銳意發展太空事業雖然並不新鮮;惟無獨有偶,美國早於 2019 年也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基地阿提密斯(Artemis),並採用核能供電。
方俊傑:怪罪卡塔爾還是怪罪法國
世界盃決賽週揭幕戰,卡塔爾主場迎戰厄瓜多爾。牌面弱,零球星,實際戰況也像預期般沉悶。要不是一開場來一個 VAR 爭議,恐怕更加平淡。
陶傑:美國不讓澤連斯基跳得太高
拜登的電話訓斥事件,向全世界宣示:烏克蘭只是美國棋局的一角,澤連斯基是美國的一隻棋。之所以在這時公佈出來,就不怕俄羅斯其中挑撥,因為普京已經強弩之末。
「波叔」引發的風波:2012 年科威特誤播哈薩克國歌
過去也有不少在國際大賽誤播國歌而引發外交風波的例子,最經典是 2012 年科威特誤播哈薩克國歌案。
【*CUPodcast】ESG 傾呢啲:氣候賠償列 COP27 議程,窮國有救了嗎?
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氣候賠償問題,甚麼是「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埃及作為 COP 27 主辦方,能否為其他受到氣候影響的非洲國家捍衛利益?
1969 年,美國如何從蘇聯核威脅中解救中國?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台海危機白熱化,美國與中國的矛盾持續升溫,外界甚至擔心兩國會否走向全面軍事衝突。其實,中美兩國今日的緊張局勢本非必然,在 1969 年的珍寶島事件,美國就曾經解救中國於蘇聯核威脅中。
陶傑:烏克蘭戰爭進入最後階段
俄國至今已經損失了 300 架戰機,導彈消耗量大,對烏克蘭的制空權早已削弱,地面部隊又亂作一團,這場仗不知如何打下去。
【團抱】緬甸與俄羅斯,一對被制裁夥伴
去年 2 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對反抗民眾施行暴力鎮壓,令其與西方隔絕,鄰國對其避之則吉,與中國的關係亦趨於不穩定。盟友所剩無幾,渴望提升執政合法性的軍政府正與俄國建立更深的關係,利用彼此的力量抵制西方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