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中,英國每 15 年才出現一次日間最高氣溫達攝氏 35 度以上,現在每隔 5 年便發生;英國氣象局更預測,至本世紀末高溫將隔年出現。倫敦工程技師 Joe Springett 就指,他在 2007 年擔任學徒時,甚少需要為住宅安裝冷氣,但現在愈來愈多新建築配備冷氣系統,而不少舊建築也進行改建,以應付愈趨頻繁的酷熱天氣。
住宅
|共5篇|
安靜、低成本、無過敏的被動住宅
隨著氣候問題加劇,新興的節能建築設計「被動房屋(passive house)」正在紐約及其他城市流行。此類房屋的通風系統會為室內空間持續換氣,加上超級絕緣的結構,即使有鄰居正在做飯,其他單位也不再聞到任何氣味,在客廳也不再聽到交通噪音。而且該類房屋具有高節能效益,有利於環境之餘,也為居民省下不少帳單費用。
我們要經商場回家:香港商場上蓋屋苑是如何誕生?
在香港稍有生活經驗都必定知,商場是無數市民回家必經之路。但究竟以商場作為平台(Podium)、在上蓋興建住宅物業的發展模式,在香港是何時出現?它們是如何主宰香港城市發展,成為新城鎮最常見的建屋模式?
我在日本屋邨的日子:樓梯轉角的「團地」節奏
有時出門回來,便會看見「回覽板」掛在別家的門把上了。有時又會多天也在同一家的門把上,這時候我又會擔心,會不會鄰居生病了?但也不敢打擾。僅僅以「回覽板」的傳閱,感受團地內的共住節奏。
Moyashi:給我統統拆掉
所以「Pruitt-Igoe 之死」的確是一個象徵,不過是社會整體淪落的象徵。建築的摧毀,其實是因為住在裡面的人被社會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