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共61篇|

英國新移民政策,為何將拆散無數愛侶?

英國內政大臣祁湛明宣告,由於移民人口「遠超合理範圍」,每年移入人數必須減少 30 萬。明年 4 月起,工作簽證最低年薪要求升至 38,700 英鎊(約 38 萬港元);英國公民的外籍伴侶申請居留簽證,家庭收入亦必須高於 38,700 英鎊,相比現行的 18,600 英鎊門檻高出一大截。不少有外籍伴侶的英國人都視之為噩耗,人生大計也就此被打亂。

用現金不能鼓勵生育,那怎樣才可?

早前施政報告公佈鼓勵生育措施,當中包括對每名新生嬰兒發放 2 萬元獎金,但最新調查發現,96% 受訪港人表示不會因政策而考慮生育。事實上,生育率大跌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各地嘗試用現金、各種資助,甚至以傳統責任作號召,仍無法扭轉劣勢。

留下爛攤子的卡梅倫回朝:辛偉誠的最後掙扎

6 個星期前,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還自詡為「變革首相」,決意要與過去 30 年的失敗劃清界線,如今卻邀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回朝出任外交大臣。輿論普遍都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指控英國今日亂局就是卡梅倫一手造成,其回朝反映辛偉誠政府既無法擺脫過去,也想不出任何新法子。

老齡化日本:認知障礙症員工的初體驗

在日本一家咖啡室,85 歲的侍應在門口熱情迎接客人,但當客人落單時,侍應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甚至送餐送錯給另一枱客人,也有客人入座後等了 16 分鐘才拿到一杯水,但完全沒人投訴或大驚小怪,因為這是一家聘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咖啡室。這類咖啡室近年在日本盛行,作為一個安全空間,方便年老患者在店內與朋友互動,提高工作效率之餘,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被需要。

Ryan Fung:國土經濟強勢崛起,ESG 只是棋子?

近年美國又以推動降低通脹和綠色經濟為由,大規模補貼和實施政策優惠,以奪回「戰略產業」的控制權,如晶片、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不單止美國,各國政府也正投入大量資金,以誘使企業在其國家設立或擴展業務。由西方率先提倡的 ESG 概念,就是發達國家的一記妙著,既能站在道德高地,亦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本。

【*CUPodcast】ESG 傾呢啲:何謂冬甩經濟學?活出苦中一點甜

英國經濟學家 Kate Raworth 於 2017 年提出「冬甩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啟發經濟新思考。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討論「冬甩經濟學」,歐洲國家如何在政策中應用概念,實現循環經濟,並達致可持續發展?

美國將極端高溫列為「災難」可行嗎?

全球正在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 7 月,極端高溫造成的死亡數字持續增加,幾乎比其他自然災害的死亡人數總和更多,但各地政府是否會像應對颶風和洪水一樣應對潛在致命的高溫風險?答案是還沒有。在香港,我們看到天文台在酷熱天氣警告中增設「極端酷熱」級別警惕市民,另一邊廂,美國社會有聲音要求將極端高溫列為「災難」應對。

公民大會:民主政治的另類替代方案

公民大會在不少國家日益流行,其淵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典。當時的立法部門、法院和地方議會都是經由抽籤產生;30 歲以上的希臘公民均有機會議政,涉及地方財政以至軍事戰略等事務。最近,美國洛杉磯召開公民大會,商討如何幫助無家可歸者;澳洲墨爾本議會透過 43 人參與的公民大會,制訂最高達 5 億澳元的 10 年財政預算;愛爾蘭的公民大會於 2017 年建議政府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廢除禁墮胎法。現今的公民大會,可能成為有效的政治替代方案?

深不見底:新亂世下聯儲局的權力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美元亦是現時世上最普及的國際交易貨幣,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每項政策,都牽動全球經濟。3 月 8 日,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揚言會加快加息步伐,隨即引發香港股市震盪,恆指一度失守兩萬點。資深財經記者 Jeanna Smialek 就剛剛出版著作 Limitless,解釋美國聯儲局如何被賦予深不見底的權力。

3.11 十二週年:日本人準備重啟核電

3.11 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災重創經濟,引起各國省思與警惕。12 年後,一場全球能源危機使該國計劃重啟核電,首相岸田文雄更強調將推進開發新一代反應堆,意味著推翻 3.11 後零核政策。這個冬天面對不斷上漲的供暖費用,令更多民眾開始重新評估使用更便宜、更穩定能源的好處,甚至有些住在核電站附近的人已放下恐懼。那麼,日本要重新擁抱核電嗎?

【新詞】基礎型經濟:把經濟政策重新聚焦人們生活所需

經過全球經濟電子化和產業升級,很多國家都希望把經濟中心轉移到高階產業,例如金融產業、專業服務、創意科研等。不過,很多時一些更基本的衣食住行,才是真正影響日常生活。在 2018 年,一個跨國的研究團隊就發表著作 Foundational Economy: The Infrastructure of Everyday Life,呼籲把經濟政策重心返回基礎型經濟(Foundational Economy)。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歐洲各國退休年齡差異

法國近日因退休制度改革計劃而有大型示威,當中建議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 62 歲提高至 2030 年的 64 歲,一旦落實,預計由 2027 年起,法國打工仔要工作 43 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結果引發國內大罷工。當局聲稱延遲退休年齡是「挽救退休制度」,歐洲其實同樣面對退休金壓力,老年人口近年大幅增長,勞動人口大幅下降,在這情況下,法國的退休制度改革會否成為仿效對象?

身體經濟學:緊縮改革的經濟怎樣影響國民健康?

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滯脹危機,繼續為世界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並醞釀一波環球債務風暴。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很可能是一項項緊縮政策。2013 年,歐美多國剛渡過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David Stuckler 和史丹福大學醫學家 Sanjay Basu 當時就發表著作 The Body Economic,分析緊縮政策帶來的公共衛生代價。十年過後,是時候回顧書中內容,為未來作好準備。

【*CUPodcast】ESG 傾呢啲:展望 2023,拯救氣候新出路

今集「ESG 傾呢啲」請來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莊陳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一起討論對來年的展望,政府會否實踐 2050 年碳中和藍圖具體計劃,包括引入公義轉型概念,並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等,力求擺脫氣候危機。

高達之死的背後:安樂死合法化的浪潮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著名導演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在 9 月 13 日與世長辭,享年 91 歲。高達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自我了結,再次激發人們對安樂死議題的關注。而在香港,時不時也有聲音爭取安樂死合法化。根據外媒報道,法國、烏拉圭和蘇格蘭正展開有關討論,可能開展一股把安樂死合法化的全球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