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港西貢海域的布氏鯨已經死亡。儘管死因仍待解剖確認,但一些專家認為布氏鯨生前可能被駛來觀鯨的船隻撞擊,如設立禁船區或可避免其死亡。而最終,負責任的觀鯨行為,也是希望湊熱鬧的人需要思考的一環。
噪音
|共17篇|
Percy Leung:Rome’s Concert Hall of Noise Pollution(羅馬噪音音樂廳)
However, a fortnight ago, I had the misfortune of attending an orchestral concert in a hall that was even more calamitous and woeful than the aforementioned one in the Austrian capital.
研究:超過 10 億年輕人或喪失聽力
串流音樂平台及無線耳機普及之後,聽音樂及 Podcast 也變得更隨心,但收聽音量過大及長時間聆聽也為人類的聽力帶來壓力。近日一項研究預測,超過 10 億年輕人或會因為長期使用耳機通話、收聽音樂及節目、看影片,以及到嘈吵的消遣場所,而要面臨喪失聽力風險。
安靜、低成本、無過敏的被動住宅
隨著氣候問題加劇,新興的節能建築設計「被動房屋(passive house)」正在紐約及其他城市流行。此類房屋的通風系統會為室內空間持續換氣,加上超級絕緣的結構,即使有鄰居正在做飯,其他單位也不再聞到任何氣味,在客廳也不再聽到交通噪音。而且該類房屋具有高節能效益,有利於環境之餘,也為居民省下不少帳單費用。
噪音雷達,還市民清夢
噪音帶來的健康問題日益受關注,而且不少大城市居民在感受過封城期間的寧靜後,難再忍受來自道路噪音,尤其是電單車刻意發出的隆隆巨響。法國當局就在 7 個城市安裝「噪音雷達」作試驗,檢測及拍下發出過大噪音的車輛,希望藉此訂立一個噪音污染限制,並對超過限制的駕駛者處以罰款。
交通噪音增加患腦退化症風險
噪音令人煩擾,居於長期聽到噪音的地方,更可能為人帶來嚴重疾病。涉及過百萬丹麥中老年人的大型調查發現,公路及鐵路交通所發出的聲音,與認知障礙症之間存在關聯。
噪音問題,只能默默忍受?
居家抗疫,既怕無盡 Zoom 會議,更怕鄰里噪音多。在南韓這個約 3 分 2 人口居於大廈的國家,樓層間的聲浪滋擾已是公認問題。去年起盛行在家工作後,由此引發的爭執再度飆升,早前有藝人被揭發放任孩子在家跑跳,樓下住戶忍無可忍在網上投訴,甚至演變成網絡公審。政府成立專責部門調停,甚至與大型發展商討論,想從建築方式入手解決難題。但為何韓國男女,仍難逃離噪聲地獄?
在家開窗,也能隔絕外來噪音?
疫情迴環往復,留在家中的時間比以往更長。想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卻要面對汽車往來、地盤施工、修路、裝修等噪音滋擾。究竟如何才能保持家居寧靜?據「紐約時報」報道,新加坡研究人員已開發一種原理類似「降噪耳機」的家居系統,能夠將外面傳入室內的聲音降低達 10 分貝。
居住環境嘈雜,派錢會令你「好」一點嗎?
現今世代人人提倡環保,可再生能源大行其道,然而,這些標榜零污染的綠色能源並非天衣無縫。以風力發電為例,巨型風車轉動時發出的噪音嚴重滋擾附近居民,更因而引發不少訴訟案件。德國有政黨為調停官民糾紛,提出發放「噪音資助」,「獎勵」居住在風車附近的市民。
Percy Leung:維也納噪音音樂廳
兩個月前,2019 年 4 月,我再次到訪這個知名的音樂廳,觀賞維也納愛樂樂團(由尼爾森斯指揮)的全貝多芬演出。這毋庸置疑是我經歷過最難忘及最令人失望的演出。事實上,以往我的耳膜從未持續地被如此超出想像,且不悅耳的聲音所轟炸。
一鍵即按:全車靜音
我們周遭總是有很多聲音,街上有車聲人聲;路過工地時有刺耳的電鑽聲;在餐廳用餐時也有小孩的尖叫聲…… 大家是否很渴望現實中也有一個靜音按鈕,可以隔絕外界聲音,讓自己有寧靜的空間,緩解一天的疲勞呢?
為何餐廳總是這麼嘈?
不管是哪種食肆,總是有嘈吵感,有時要聊天,或是在咖啡店用電腦工作都變得困難,但舉目環視店內四周,其實顧客只是小聲說話,偶爾夾雜碾磨咖啡豆、咖啡機運作、杯碟碰撞到檯面的聲音,其實都可算是靜態,究竟食肆的聲音從何而來?
基層的慢性毒藥:噪音
都市中惱人噪音處處:出奇不意的大聲喧嘩、呼嘯而過的汽車,要找個幽靜環境又談何容易,而「絕望真相」就是:寧靜是常人買不起的奢侈品,所以也買不起寧靜帶來的健康。
曾幾何時,大自然才是「噪音」來源?
很多人一到假日都選擇遠離都市繁囂,到郊外享受大自然的寧靜,但環境歷史學家 Peter A. Coates 卻指出,曾幾何時,人類視大自然中鳥聲、蟬聲、風吹樹葉的沙沙聲是「噪音」,生活城市反而樂得清靜。甚麼是嘈吵?甚麼是寧靜?其實不是絕對,一切都受意識形態左右。
人類噪音如何破壞生態?
擾人之聲處處,但困擾的不僅是自命敏感的人類,生態環境中,比人類聽覺更敏感的動物多的是,噪音不單止會影響牠們的生活,更會令牠們身陷危險。所以接下來除了光、水、廢物污染以外,解決噪音污染也需要記在環境保育的日程之中。
擾人的咀嚼聲:你有恐音症嗎?
你說你怕了咀嚼食物、刀叉刮碟甚至翻閱報紙的聲音?不少人相信會嗤之以鼻:這也要煩,你有病吧?也許這沒說錯,因為真有種病叫「恐音症」(misophonic)。患者對雜音特別敏感,甚至產生恐懼。他們絕非大驚小怪,或想嘩眾取竉,箇中難受的感覺,也不是「忍忍就過去」、「包容一下吧」的程度。近日英國的研究發現,此病原來與大腦的結構有關。
機艙設「無兒童區」 耳根清淨?
在數年前,有個別航空公司開始在機艙設立無兒童區,如新加坡酷航、馬來西亞全亞洲航空、馬來西亞國際航空,以及近日才增設的印度靛藍航空。這些航空公司似乎都集中在亞洲。這是亞洲人的問題,還是亞洲航空公司特別關注兒童噪音的問題?無兒童區又有沒有必要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