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保健計劃,普遍被視作 20 世紀各國開始注重人民福利的產物,但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有專文指出,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就曾出現由國家支援的醫療保健網絡,為的是確保參與興建皇家陵墓的工匠維持生產效率。
公共醫療
|共4篇|
新世紀窮人:一身頑疾的長壽
時移世易,不僅富有國家居民愈來愈長壽,貧窮地區人士死亡率亦大大降低。這聽來是件好事,但除了智慧和尊重,老人家積累的,還有各種慢性病。若百病纏身,卻無法獲得合適治療,長壽則未必是福。先進國家的醫療系統已為應對老人病下了一番苦功,但發展中國家,又準備好了嗎?
德國穩著疫情的關鍵:本來過剩的醫院
疫症大流行,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中國等多個大國都因床位不足而頭痛。反觀德國,確診數字不算特別低,醫療系統卻仍然游刃有餘。不少人把疫情受控歸功於當地龐大的醫療系統,但有經濟學家卻提倡應關掉過剩的醫院,以改善效率、善用資源。面對公共衛生危機,醫院果真愈多愈好?
沒火神山的南韓,如何應對病床短缺?
武漢肺炎在內地爆發之際,醫院病床供不應求,中國政府因而用 10 天速建火神山醫院,接收大量病人。如今疫症蔓延海外,南韓確診個案在上月底連續出現單日破百的情況。同樣面對病床短缺,南韓沒有光速建設,而是應用醫院裡常見的做法: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