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窮人:一身頑疾的長壽

A+A-
在津巴布韋,一名老年婦人正在等候義診。 圖片來源:ZINYANGE AUNTONY/AFP via Getty Images

時移世易,不僅富有國家居民愈來愈長壽,貧窮地區人士死亡率亦大大降低。這聽來是件好事,但除了智慧和尊重,老人家積累的,還有各種慢性病。若百病纏身,卻無法獲得合適治療,長壽則未必是福。先進國家的醫療系統已為應對老人病下了一番苦功,但發展中國家,又準備好了嗎?

目前,醫學界對貧窮地區年老人口的健康狀況認識有限,近期一個針對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的研究,或能帶來一點啟示。作為全球最窮困的地區之一,當地 22.8% 的 40 歲或以上受訪人士有多於一種疾病,包括傳染病、非傳染病或心理病。女性、未婚、老年人都是身患多重病症的高危族群,而女性又比男性更易同時患上生理與心理疾病。研究同時顯示,若同時患有非傳染病與心理病,對生活質素影響至為巨大。另外,一般而言,在富有國家,政經環境較差的一群最易患上慢性病;但在貧窮國度卻相反,較富有的人才能負擔得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繼而患上「富人病」。

專家推斷,不論貧富,全球高齡人口間均有多重病症問題。然而,各國人口比例有異,醫療工作的重心亦不同。例如,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於平均壽命不長,當地醫療資源與研究資金一直以年輕人福祉為先,專注於傳染病、母嬰健康等範疇,治療方式亦多針對急性病,以處理單一症狀為主。

但類似的貧窮國家,人口結構正在轉變:經過各界多年努力,難產、夭折等問題得以改善。人類愈趨長壽,預計到 2050 年,世上絕大部分老年人口都居於發展中國家。落後地區年老人口增加,但年輕人數量亦無減少,當地醫療配套又是否準備好,應付社會對醫療服務的新需求?

多重病症麻煩之處,在於不同症狀會互為影響,療程需顧及病人整體健康。比方說,糖尿病與高血壓均對腎臟造成壓力,廢物排泄及平衡水分功能均受影響,醫生在治療時,就需更留意患者的腎功能。在人均壽命較長的國家,無論是社會及醫療系統,均早已習慣照顧多重慢性病患者,當中,診後跟進、隨時應診的前線醫護等,都極其重要。病人教育工作亦不可或缺,只有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診治方案,方有改善的契機。

但在落後地區,這些配套通通欠奉。布基納法索中,少於 1 成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能妥善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若缺乏適當治療,病人的身體機能或會受影響,甚至因而導致殘障,大大影響生活質素。要建立個人化的醫療體驗,醫護專業、設施、政策缺一不可,對貧困地區而言可謂一大挑戰。

根據世衛 2016 年數字,慢性病佔全球 3 分之 2 的死因,而當中不少人身患多於一種疾病,情況不容忽視。在愈來愈長壽的世界,要令老人生活有價值,減低慢性病對醫療系統、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負擔,還須看政府與研究機構如何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