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疫情中,老人絕對是高風險群組,像意大利染疫死亡者平均年齡在 80 歲左右,其中大多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等長期病。而意國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高達 23%,為免有生命危險,他們一概被政策及家人限制外出。但有長者因禁足而感痛苦,因他們仍有工作,並非既有印象中,要被照顧且不事生產的老人。
老人
|共72篇|
【Soul Monday】大流行中,傳遞溫暖的手寫信
武肺疫情蔓延,使老人留家的時間更長,逐漸失去昔日在社區建立的聯繫。有見及此,大阪吹田市的一班大學生,決定寄信予獨居老人,用有溫度的文字,令他們覺得自己仍有人陪伴。
武肺加水災,成為日本老人催命符
九州破紀錄降雨,暴雨成災造成超過 60 人死亡,死者當中不少居於護老院。情況凸顯出日本潛藏著的奪命組合:人口老化及全球變暖。在山多河流多的島國日本,氣候變化引發更多暴雨,連帶出現致命的洪水及山泥傾瀉。同時,該國老年人所佔人口比例為全球最高。當地護老院看護工作本已極繁重,要在災難中要及時疏散病弱老人,考驗更是嚴峻。
新世紀窮人:一身頑疾的長壽
時移世易,不僅富有國家居民愈來愈長壽,貧窮地區人士死亡率亦大大降低。這聽來是件好事,但除了智慧和尊重,老人家積累的,還有各種慢性病。若百病纏身,卻無法獲得合適治療,長壽則未必是福。先進國家的醫療系統已為應對老人病下了一番苦功,但發展中國家,又準備好了嗎?
老人政治:國難的根源
5 月 5 日,董建華和梁振英牽頭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舉行成立典禮。可是記者會上,最年輕的梁振英都已經 65 歲,今年將 83 歲的董建華就被多次拍到「戴口罩飲水、除口罩講野」的滑稽畫面,被評論人揶揄該聯盟是「長者再出發大聯盟」。在香港,很多職業包括公務員都有法定退休年齡,政治卻由老人主導,同樣問題亦出現在美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地。這個現象被稱為 Gerontocracy —— 老人政治。
【追究武肺責任】意國人:若有人犯錯,便應付出代價
意大利武漢肺炎疫情近期終於有所緩解,政府計劃 5 月 4 日起放寬全國封鎖政策。意大利人或許能稍稍喘息,但有些損失已無法挽回,包括生命。除了有療養院及老人院工作人員正接受調查外,有不少意大利人認為,衛生官員未能處理危機,造成大量國民病死,更有人計劃追究相關人士責任。
網絡黃昏戀騙局
從未見過的那個他或她,也許更添一層神秘感。不過,這個在電話裡道盡甜言蜜語的人,假如有日突然跟你說急需周轉,或許就是網戀的終結、詐騙的開端。在美國,向年長者甚至老人家下手,隨時能騙取更大金額。
為得尊嚴,歐美老人在東南亞養老
全球多個國家都正在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但發達地區醫療費用昂貴,長者難以用相宜價錢獲得妥善照顧。為了有尊嚴地度過老年生活,不少歐美老人選擇離鄉別井,用低廉價錢在東南亞接受高質素的安老服務,像英國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人會到泰國養老,更有越戰美軍回到越南生活。
長者遊樂場何以成為城市新景象?
經過遊樂場,除了滑梯、鞦韆等遊樂設施,現時還有一系列色彩繽紛,專屬大人的獨立器材,如太極推手、腳踏平台、扭腰踏步機等等。城市人口年齡老化,政府也積極改變遊樂場面貌,建造適合銀髮族活動筋骨的運動環境。城市面貌因而有了一番新風景,英國廣播公司(BBC)為此撰文分享,專屬老人的遊樂場。
【Soul Monday】讓老人院變成 Happy 之家的方法
日本踏入超高齡社會,老人院數目日漸增多,但兒孫親友多在假日才會到訪,顯得其他時間分外寂寥。在神戶市長田區,卻有一間院舍總是熱鬧無比。平日常見小學生、青少年甚至外國人進出,而他們和院友往往非親非故。因為此處不只是長者的住所,更是區內居民的聚腳地。
預防長者致命威脅 —— 跌倒
「年紀大,機器壞」,聽來雖然無奈,卻也真實。年輕時摔上一跤,再痛的損傷也能復元,但身為長者,輕輕一摔可能就是禁不起的事。長者跌倒後最嚴重的情況,是足以致命。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老年病學家 Elizabeth Eckstrom 博士相信:「年齡增長是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但大多風險可以降低。」專家們就提供以下建議,有助預防跌倒。
人到中年,健康老去的 7 個建議
英國作家 Annabel Streets,以及身兼電視監製及烹任書作者的 Susan Saunders 因家族病史與自身疾病,有感邁向更大年紀,維持身體健康最為重要。二人熱衷閱讀各種醫學研究,並將她們的發現寫在網絡博客「The Age-Well Project」上,更推出書本、食譜、課程及活動,推廣健康老去。
年輕創業者止步,專屬長者的共享工作空間
順應年輕創業家的營商模式,標榜自由、具彈性的共享工作空間在大城市遍地開花。有美國非牟利機構反其道而行,在紐約市開設長者專用的共享工作空間,同時提供課程,鼓勵長者在老後歲月繼續創新。
長者嗅覺衰退,是健康警號?
隨年齡增長,身體退化自然不過。相比行動不便、視力模糊等,嗅覺的減退似乎不太重要。但近日載於「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表明,老年群體中,嗅覺表現遜色者,10 年內死亡風險比正常高出 46%,意味嗅覺或是發現健康問題的早期預警系統。
【Soul Monday】南韓配送員賣乳酪飲品,兼賣人情味
在網購盛行的年代,負責派送營養飲品的人似乎早已消失。但在南韓小社區,仍有穿著制服、戴上頭盔的中年婦女,駕駛著裝有雪櫃的電動車行走,沿路親切大喊:「大家好,好久不見了」。車上滿載乳酸飲品、人情味,以及鄉土風情。
關塔那摩灣監獄,將成恐怖分子養老院?
專門關押恐怖份子的關塔那摩灣監獄,大多數在囚的恐怖份子年過半百,最老囚犯年紀高達 71 歲,監獄終將變成養老院。但在監獄設備限制下,這些受過嚴刑的恐怖分子,實際會得到怎樣的護老看顧,仍然是未知之數。
李衍蒨:日本人瑞蒸發之謎
在 2010 年 7 月以前,全日本都相信該國最長壽的人瑞,是來自東京的加藤宗現。在他 111 歲生日當天,當地政府派人前往探望及恭賀他。的確,加藤是在房間裡,不過那個不是人,而是穿著衣服的骸骨。
中國老人,電子難民
在香港,不用電子支付也可以正常生活,但在電子支付技術橫行,追捧無現金時代的中國,少了支付寶、微信支付,或不懂便用智能電話,也許會為生活帶來不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中國老人們因不懂使用 QR code 等「新技術」,擔心成為社會邊緣人。
青春讀物已過時,玄冬讀物才是主流
老年書籍在日本書業正異軍突起,在整體市場老齡化下,同處於銀齡的作者,道出老年人所思所想,能引起讀者共鳴,而老齡題材也易得社會關注。此氛圍下,老年作家的著作漸成大熱書籍,更屢獲文學獎項,正式進入主流市場。
機械人 —— 人口老化困境的幫手?
南韓、德國和日本等國家,都面對著人口老化問題,需依靠更先進的機械協助填補勞動力。豐田研究所的行政總裁 Gill Pratt 被問及關於認知障礙症的問題時,就表示自己之所以身任此職,主要原因是因為公司對於衰老問題的關注:「人們都在變老,我們如何能夠利用科技改善生活質素,是一個與所有人相關的問題。」機械人將如何幫助人類面對此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