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週末,美國高中老師 Emma Smreker 都會到舊書店尋寶,為的是找到遺留在書頁間的物品。在過程中,她發現物件雖小,但有時對於物主而言,意義卻非常重大,更為此建立專頁,方便找回物主。
失物
|共4篇|
日本人路不拾遺,只是因為誠實?
東京城市人口接近 1,400 萬,每年有數百萬件物品遺失,但當中大部分能回到物主手上。日本人拾金不昧,純粹是因為民族本身擁有誠實這種特性,還是另有更現實的原因?
為海外客失物所苦的京都酒店
近年到訪京都的外國客激增,市內酒店總是客似雲來,收益節節上升。不過多了客人,卻也多了客人遺下的物件。從食物、化妝品到飾物甚至手機,都被丟落房間之中。不少酒店會把失物寄給物主,但這種待客之道,現在卻苦了自己 —— 寄送海外的確認和手續,極為費事失時。
搵嘢搵不到,到底點算好?
正當你準備就緒,打算拿起鎖匙出門時,才驚覺鎖匙不在平常擺放的位置——它失蹤了。人永遠有尋找「失物」的時候,東張西望也毫無用處。搵嘢搵不到,到底點算好?或可參考紐約時報所整理的專家意見,讓你快快找回失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