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

|共63篇|

WeWork 破產,共享辦公室市場卻前途似錦

共享辦公室營運商 WeWork 宣告破產後,共享辦公室市場未有因此完結,疫後工作模式的轉變,使僱主對共享辦公室仍有需求。其中共享工作空間營運商 IWG 就有意再拓展業務,其經營模式與 WeWork 有何不同?學者分析,未來可能有更多寫字樓業主看準市場空缺,加入這個行列。

美國勞動力不足,是因為少了「工作狂」

過去 3 年進入後疫情時代,美國工人短缺,企業難以請人。人們普遍歸咎於失業救濟金過於慷慨、外地輸入勞工不足、太多工人患有長新冠,或純粹因為人類愈趨懶惰。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去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發現減少了的工時,大部分來自就業人士,反映了工人還在,他們只是不再如以往般拼命地工作。

職場「扮工」,不一定是員工問題

渡邊淳一小說「失樂園」中,事業失意的男主角久木祥一郎遭公司投閒置散,調到最無事可幹的調查室。像久木這類上班卻不做事的「無職員工」(jobless employed),現實中確實存在,從最初只會間中「扮工」,到近年因疫情大流行下在家工作、自動化或外判等種種原因,有的人已或被動或主動地完善出自己一套職場「扮工」模式 —— 雖然現身職場,但不做任何工作。

不懂用影印機?社會新鮮人的「科技恥辱」

IT 達人、科技擔當、上網專員…… 社會新鮮人的職場定位,恐怕離不開這些。在年長同事眼中,小至手機設定,大至建立網站,他們都能輕鬆解決。但對 Z 世代白領來說,辦公室的尋常電子用品反而難懂,傳真機、掃瞄器、外置硬碟,用起來都一頭霧水,請教前輩又怕被嫌棄,為此感到「科技恥辱」(tech shame)。

辦公室萎縮,桌椅何去何從?

3 年在家工作,雖然評價有好有壞,既證明部分工作不回公司也能辦妥,也被質疑令員工的自發性下降,但無可否認已經變得普遍。再加上企業大規模裁員潮,滿座的辦公室未必再是常態。人走茶涼,留下張張空凳,二手辦公室傢具市場得以「逆市」發展,迎來回收辦公椅的繁榮時期。

如何成為職場上的強大盟友?

近年美國和許多國家的職場上,人們都希望與被邊緣化的族群結成盟友 —— 給予實質支持、建立更平等而有效的工作環境;但很多時也擔心適得其反,或怕被誤解成扮演「白人救世主」角色。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管理學教授 Meg A. Warren 最近在「商業道德雜誌」發表研究,建議如何促進盟友關係(Allyship),長遠改善工作場域中的不公。

減工時跟 ESG 也有關?

COVID-19 疫情改變人對工作形式的認知,讓全球大量公司和員工體驗彈性工作模式。許多員工正追求更具彈性的工時和工作地點。在勞動力市場緊張之時,公司也在尋找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縮減工時不僅員工受益,也帶來環境和社會效益,可成為企業改善 ESG 的措施之一。

體感溫度,男女各有差別

踏入初夏,冷氣溫度常會令辦公室同事間出現爭論,或是令家中夫婦因此失和,因同一溫度,有些人覺得像置身「雪房」,但有些人仍覺不夠涼快。這種體感差距在兩性之間尤其明顯,過往已有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較高的室內溫度。澳洲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科學及醫系副教授 Christian Moro 及泌尿道生理學及藥理學博士生 Charlotte Phelps 近日在學術網媒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解釋男女體感相異的原因。

WeWork 跌落神壇,大公司卻開始 WeWork 化

2019 年,共享辦公室 WeWork 以時髦裝潢、靈活空間,彈性租期和連繫社群作招徠,公司估值一度高達 470 億美元。同年,公司準備上市,人們卻開始質疑其市場發展,數週內,創始人兼行政總裁 Adam Neumann 卸任,公司估值降至 100 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也被擱置。儘管神話破滅,甚至變成劇集話題,近來美國的傳統辦公室卻相繼「WeWork 化」,改頭換面。

【Soul Monday】同事互讚,告別「自閉」

疫情逐步放緩,又是時候重返公司,跟同事們朝見晚見。但久沒碰面,相處起來會否有點生疏?近來美國一些企業試圖以各種方法,鼓勵員工互相表揚或道謝,藉此加強社內聯繫。成年人或會稍嫌「肉麻」,只是實踐起來,卻又意想不到的感覺良好。

在家工作中,消失的同事互動時光

辦公室同事之間有甚麼互動?茶水間閒聊、切生日蛋糕、下班順道走一段路?在家工作愈趨常見,對不少人來說,除非與工作內容有關,否則也就沒有理由尋找那些原本只會在辦公室出現的同事。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提醒,同事互動是辦公室日常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失去互動已產生不同影響。

Mo 爸:疫情下,英國與香港的職場文化

在疫情下,世界各地於去年陸續封城,work from home(WFH)及無盡的視像會議,已變成打工仔女的常態。但在不同地方,WFH 的心態及支援亦完全不同。筆者有幸在去年疫情時期回香港工作,再於英國封城期間返回英國工作,感受兩地疫情下的工作文化差異。

法國的房屋問題,答案在於空置寫字樓?

疫下一年,在情況依舊嚴峻的法國,寫字樓甚至是整個商業區猶如無人之境。即使疫情消退,預料在家工作仍是常態,一些專家因而大膽建議,把這些辦公空間改作住宅用途,以緩解城市內部的房屋危機。但要把白領職場變得宜室宜居,真有這麼容易?

Moyashi:家與辦公室的距離

2020 年是一場強迫的集體實驗,許多以前無法試、不敢試的策略都試行了,遙距辦公室是其中一樣。不少公司會發現這並沒有很可怕,尤其在通訊技術成熟的環境下,地理距離的阻隔都因為電話、視像會議軟件、雲端儲存服務等而變得稀薄。同一時間,不少人也發現在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沒有了茶水間的閒聊,或者視像會議時不請自來的小孩與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