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 Code 點餐曾被視為餐飲業的未來,現在卻不再受餐廳老闆、顧客及服務員歡迎,他們認為這讓用餐失去樂趣,也為不諳科技者帶來不便。「紐約時報」專文指出,美國不少餐廳曾在疫情期間使用 QR Code 點餐,後來陸續轉回紙餐牌,原因是即使科技帶來方便,但餐飲業仍是講求人與人接觸的行業。
服務業
|共29篇|
呂嘉俊:香港經典西餐廳 —— Amigo 不可能複製
近 10 年經常聽到餐飲業人士慨嘆香港難請人,要找一位服務貼心的侍應,更是難上加難。每聽到類似的話,我便想起跑馬地的 Amigo 餐廳,一家開了 50 多年的老牌餐廳,內裡的侍應員工全部都是活字典,不少都年過 70 歲,在餐廳內一做就是 40 至 50 年。
紳士大哥:落後社會才會講 顧客永遠是對的
在背後嘲笑顧客,今時今日這種服務態度固然不應該,但亞洲人喜歡說的「顧客永遠是對的」,卻未必能夠套用到西方國家。這正是很多人由香港移居到英國之後,其中一個非常不適應的地方,甚至有些人,會因為從事服務行業的西方人沒有給予亞洲式的「尊重」,而感覺被歧視。
【不是錯覺】顧客真的愈來愈沒有禮貌
在疫症、戰爭、經濟下行種種不利情況下,人們壓力大增,更似乎變得比以往更不禮貌。美國喬治城大學管理學教授 Christine Porath 研究不文明(Incivility)行為 20 年。她在最近進行的調查發現,針對前線員工的不文明行為,包括粗魯、不尊重或未有顧及他人感受的行徑,正大幅增加。
英國皇室支持者,成倫敦旅遊業強心針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後,皇室支持者紛紛前往倫敦。女王靈柩車隊由機場移送到倫敦市中心,沿途人頭湧湧。當靈柩送往西敏廳後開放公眾弔唁,人龍長達十公里,人們排隊十數小時,只為向女王作最後致敬。當來自各地的人到來懷念這位在位長達 70 年的女王時,亦意外惠澤當地疲弱已久的旅遊業。
服務人員為甚麼會成為出氣袋?
無論是購物、飲食、搭飛機,都需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有時,這些遍佈各行各業、無處不在的陌生人,更有其他「作用」—— 成為顧客的發洩對象。不滿服務質素的顧客可能會責罵服務人員,但世上也有無理指罵的顧客。英國客戶服務協會的研究指,自大流行以來,超過一半招待顧客的員工,被顧客惡意對待的情況有所增加。
無休止的全球化:擁有寬廣的未來?
在香港,我們很容易見到美國快餐店、英國銀行、日韓家電,甚至足不出戶就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影視娛樂,全球化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關鍵詞。在學校裡,我們會概括理解到,全球化就是科技進步,人類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的現象。美國經濟史學家 Marc Levinson 就撰文解說,全球化演進其實來得複雜,而第四波全球化亦已展開。
疫情 2.0 再起,歐洲各國金融崩潰在即?
隨著意大利和許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衝破今年春季第一波疫情高峰,歐洲各國已重新實行不同程度的全國封鎖,試圖遏制疫情再度蔓延。餐館、酒吧、健身房、電影院和劇院被迫關閉。法國、愛爾蘭和比利時關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引起店主不滿。
【Soul Monday】南韓配送員賣乳酪飲品,兼賣人情味
在網購盛行的年代,負責派送營養飲品的人似乎早已消失。但在南韓小社區,仍有穿著制服、戴上頭盔的中年婦女,駕駛著裝有雪櫃的電動車行走,沿路親切大喊:「大家好,好久不見了」。車上滿載乳酸飲品、人情味,以及鄉土風情。
日本機械人酒店開業 4 年,人工智能反遭人類淘汰?
日本機械人酒店今年初逆潮流而行,宣佈「解僱」逾半數機械人,職位空缺由人類補上。究竟「大裁員」是反映人類無可取替?抑或人工智能技術未臻完善?
Moyashi:禮多人奇怪
因為要在臨別前最後一刻表現禮貌,所以分別時鞠躬說再見,這基本上是日本的指定動作。這可以發生在任何日本人身上,但指名上班族是因為他們特別嚴重。有機會對方是上司前輩,如果在他們轉身離開前停止鞠躬、自己先離開,會給人很趕時間或者不禮貌的感覺。所以在對方轉身前,你總會見到鞠躬永不停止。尤其最近年頭年尾,公司有許多忘年會和新年會,完結後一堆上班族同時走進車站,就更容易遭遇上述情況。
為海外客失物所苦的京都酒店
近年到訪京都的外國客激增,市內酒店總是客似雲來,收益節節上升。不過多了客人,卻也多了客人遺下的物件。從食物、化妝品到飾物甚至手機,都被丟落房間之中。不少酒店會把失物寄給物主,但這種待客之道,現在卻苦了自己 —— 寄送海外的確認和手續,極為費事失時。
Gloria Chung:到底一間房需要幾多個插頭?
數學題:酒店房間幾多個插頭才為之夠呢?這個也許不只是數學題,也是科技題,亦是一條很難算的公式。
Gloria Chung:是甚麼讓酒店服務員真誠服務
首先利申,這不是工作出差,而是和朋友結伴的旅遊,朋友雖做酒店和飲食相關行業,但和該酒店三九唔搭八的,朋友負責訂酒店,過程中沒有跟任何酒店人員打招呼。訂此酒店,因為早聞首爾人人「Rysing」,不但當地人對 RYSE Hotel 讃不絕口,連母公司 Marriott 酒店的員工也跟我聊過酒店如何正斗。
一個峇里島成功,等於十個新峇里島都成功?
受自然祝福,印尼有水清沙幼的海灘;但同時有自然的詛咒,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同時最基本的水資源問題仍未有辦法妥善處理,以致部分地區的居民將來要面臨家園被水淹沒的問題。這片土地要發展,政府會如何選擇?
Gloria Chung:從容的酒店服務
為甚麼香港酒店的從業員,永遠都目無表情,或者緊張兮兮呢?在 1 號風球之下走了一段路,我們全身濕透來到酒店小小的服務櫃枱,大約有 3、4 個像學生一樣的服務員,狀甚忙碌,當然沒有留意到我們需要紙巾或者毛巾去擦乾身體,亦沒有刻意去打招呼。
消費心理學:罐不如杯,容器影響味道(還有售價)
「支飲管有咁粗得咁粗、冰有咁大舊放咁大舊、杯汽水咪啅一聲飲完買過第二杯囉。」電影「食神」的對白,或多或少體現了現實的餐飲管理策略。除了飲管可下功夫,假如客人點了飲品,餐廳老闆還應該考慮用甚麼器皿呈上飲品:用杯、用樽、還是直接遞上鋁罐?客人會因此願意消費更多嗎?
Gloria Chung:「食物還好嗎?」侍應與食客的真心話大作戰
我現在身處澳洲,由咖啡店到高級餐廳,服務都很不錯,通常都會問這句:「食物還好嗎?」這邊的侍應通常問得(好像)很真心,感覺是真的想問意見,當然,真心與否,不用深究,反正大部分都是琅琅上口機械式的必須要做的服務的一部分;而食客呢?也要玩這個遊戲,嘴裡還嚼著生菜批評食物,侍應突然殺你一個措手不及,馬上要換個臉說:「Amazing」。
Gloria Chung:餐廳後台記
朋友聚首,輕談淺酌,花上 3、4 個小時,也算短,但是對於由早上 9 點開始在廚房準備的大廚、等你吃完甜點叫咖啡的侍應、還有穿著高跟鞋站在前台一整天的同事而言,最大及最卑微的願望是能馬上坐下,好好地吃一頓飯,別忘了你在吃飯的時候,其實他們也應該吃飯。
Gloria Chung:如果演唱會需要先付費才能看,為甚麼吃一頓飯不可以呢?
過往的父親節,大家有沒有外出吃飯呢?如果有,你們預先訂了多少間餐廳?最後甚麼時間取消?最後去了哪一間?香港人最喜歡預先訂定多間餐廳,然後當日才決定去哪一間,從消費者的角度這樣當然十分方便,但是從業界的角度,簡直是自私兼阻人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