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後,往日常有旅客「爆買」的日本,卻未見太多中國遊客。原因是針對中國旅客的航班限制、簽證問題及入境規則,均使他們卻步,並轉往限制更少的東南亞地區。
旅客
|共27篇|
活在旅遊大國,日本人不欲出國遠行
旅遊限制逐步取消後,不少外國旅客視日本為第一目的地,有些旅客甚至急於回到精神上的「第二故鄉」。所以日本在開關短短數月,已接待數百萬旅客,不過,當地人卻因為憂慮疫情仍未消退,加上日元疲弱,寧願留在本國,不願到外地旅遊。
赫爾辛基的新客運大樓,要與普京鬥長命?
香港能否恢復航空樞紐地位,近月經常引起熱議,芬蘭赫爾辛基亦受類似問題困擾。赫爾辛基曾經是歐亞航空樞紐,香港飛往赫爾辛基只要 9 個多小時,是轉機往歐洲各地的捷徑。奈何俄羅斯年初封閉領空,令亞洲飛往赫爾辛基需要超過 13 小時,燃料消耗量增 40%,芬蘭航空頓失競爭優勢,新落成的客運大樓門可羅雀。
當不戴口罩的外國旅客來到日本
日本政府 5 月放寬室外口罩令,現打算進一步解除室內口罩令,但當地人仍傾向用口罩保護自己,認為口罩有如內衣褲般不能隨便脫下。專欄作家 Gearoid Reidy 在彭博社撰寫的評論指出,目前世界各地已放棄口罩政策;日本開放邊境,遊客陸續到當地觀光,戴口罩的日本人與不戴口罩的外國人成一大對比,也引起當地應否繼續堅持戴口罩的討論。
迎接旅客報復式消費:新加坡將舉辦甚麼活動?
港府宣佈「0+3」措施後,不少港人都爭相搶購日本機票,不過,主辦多場國際盛事的新加坡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剛剛舉行完畢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1)新加坡站,吸引多達 30.2 萬人次入場,打破歷史紀錄,多項數據都見證疫後的「報復式旅遊消費」。究竟新加坡還會舉辦哪些國際會議及展覽?
當旅客回來時,京都如何擺脫過往困擾?
隨著日本下月開關,港府亦放寬入境措施,不少港人已開始計劃遊日「返鄉下」。京都作為最多人到訪的日本城市之一,在遭受疫情打擊兩年多後,極需要旅遊業帶來收益。不過,京都在疫情前曾飽受旅客過多的問題困擾,當地人希望久違的旅客能在尊重當地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再度好好遊歷這個日本古都。
旅行新常態:坐飛機,預咗遺失行李?
隨著各地逐步解封,航班開始恢復,不少人終於能在今年夏天外出旅遊。但航空業受到將近 3 年的疫情打擊,客運量下降而要大幅削減成本,導致現時欠缺資源處理大量行李。據「衛報」報道,在復飛之後,旅客遺失行李的問題,將成為疫下旅行的「新常態」。
度假天堂積分計劃:獎賞負責任消費的旅客
曾經與台灣建立「旅遊氣泡」的太平洋度假天堂帛琉(Palau),上月向國際旅客開關,但為免「報復式旅遊」傷害本土文化與生態,當地即將推出獎賞計劃 Ol’au Palau,讓旅客透過負責任消費儲積分,以積分解鎖獨家的旅遊體驗,為全球首創的可持續旅遊積分獎賞計劃。
日本何時會向遊客開關?
許多人最後一次「返鄉下」去日本旅行,已是 2020 年前。因應疫情大流行,日本至今仍向外國遊客關閉邊境,「日本時報」引述關西大學教授估計,單是 2020 一年,當地因缺乏外國遊客造成的損失就高達 10.96 萬億日元;按此推算,兩年沒有外國旅客的損失可能達到 22 萬億日元。日本政府確實收到許多放寬邊境限制的呼聲,但目前開關與否,仍有不少考慮。
威尼斯減遊客之法:變為完全監控城市
疫情下,備受遊客喜愛的威尼斯不再人滿為患,當地人不用與他人共享城市,得以重新感受久違的安靜。為保護城市免於再次受遊客過多問題困擾,該市市長正加強人群管制,以科技「解決」問題,包括在遊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其電話數據,又動用數百監控鏡頭,防止出現擠迫問題。當局更計劃明年夏天在關鍵入口安裝閘門,遊客必須提前預訂及付費,才能在當天入場,而且名額有限。
睡火山爆發,冰島旅遊業得救
火山爆發會為所在地區帶來危險,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契機。今年 3 月,冰島一座睡火山近 800 年來首次爆發,就成為這個北歐國家一個意外喜訊。該熔岩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配合旅遊限制放寬,得以挽救該國停擺已久的旅遊業。
【中門大開?】無需隔離,即飛即玩的夏威夷
自 10 月中旬開始,夏威夷重新歡迎遊客到訪。旅客只需在出發前進行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即可免除 14 天隔離期。正式重開後,當地吸引到超過 10 萬旅客到訪。在州經濟停滯不前大半年後,州政府官員、旅遊相關行業均視重開為曙光,但當地居民則認為當局做法是為了旅客,而置他們於病毒風險中不顧。
被遺留在機場的百萬零錢
不能外遊的日子,令人對旅行相關的一切,都有一種莫名的懷念,包括在途上丟三落四的經歷。有時候,我們甚至連掉了錢也沒察覺。美國運輸安全局(TSA)近日發表的報告便揭露,2019 財政年度中,在全美機場安檢站遺留的現金,合共竟多達近百萬美元。
中國對澳洲發種族歧視警告,反損當地華人生意?
中國早前以澳洲種族主義襲擊事件增加為由,警告中國公民不要前往澳洲,及後又呼籲中國學生重新考慮選擇是否要在澳洲留學。有當地中國留學生直言,不認同澳洲的種族歧視問題已嚴重至威脅人身安全,認為兩則警告並不旨在保護中國公民,純粹打著種族主義旗號處理兩國近期的政治衝突。無論如何,當地有中國背景的商戶及企業認為,假如中國留學生與遊客不再到澳洲,將造成生意損失。
疫情穩定後,泰國何時開放旅遊業?
各地因應武肺疫情封關,靠旅遊支撐經濟的國家首當其衝。歐洲各國打算於暑假開關迎客,日本亦逐步重啟旅遊業。同為旅遊大國的泰國,卻堅持抗疫為重,最快都要數月後才容許遊人到訪。要繼續封關防疫,泰國人如何自強,以便日後走更遠的路?
未來疫下旅遊:澳紐計劃中
武肺肆虐全球,多國已封關數月,禁飛的日子令人難以忍受,不少人只能在社交網站上載旅行舊照,懷緬昔日美好。究竟何時才能重開旅遊業?澳洲及紐西蘭似乎要交出答案,兩國開始討論開放邊境予彼此國民,建立「旅行保護網」的可行性。未來更有可能會將安全旅遊網絡擴展至疫情受控地區,讓旅客「有限度」及安心地去旅行。
【武漢肺炎】東南亞佛系抗疫原因: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宣佈武漢肺炎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既然疫情值得國際關注,加上鄰近中國,東南亞國家理應以積極態度處理。然而,「紐約時報」報道指,印尼、泰國及柬埔寨等依賴中國經濟及旅遊業務的國家,似乎未有特別提高警剔。
北韓導遊新問題:中國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即使在北韓亦如是。總部設於美國的朝鮮新聞(NK News)報道,自 2018 年中朝領導人舉行一系列峰會後,兩國處於當代所未有的良好關係。年半至今,到北韓旅遊的中國人數量激增。保守估計,單是今年已有 35 萬中國遊客到訪北韓。儘管北韓當局可能藉此賺取大筆意外之財,但有限的基礎設施,因人滿為患而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
兩種旅人,一種早到,一種趕到
登上飛機前,要先經歷辦理登機手續、托運行李、接受安全檢查、過關等一系列程序。旅人的做法大致有兩種,一種喜歡預早到達機場處理,然後安心上機;一種總愛匆匆忙忙,最後一刻才趕到機場,到最後召集才上機。
旁觀他人的苦難:到專制國家旅行的道德兩難
在這個「不去旅行會死」的年代,旅遊除了吃喝玩樂,是否有道德責任需要兼顧?假如目的地由壓榨人民的專制政權執政,到當地旅遊是否助紂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