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共7篇|

黃宣游:招牌之「氣」—— 香港招牌碑林

過去 10 年,招牌相繼落下帷幕,奇觀早已苟延殘喘,命不久矣。以往不少電影取景於香港,早期為了那種 70 年代前雙語融合的東方美感,後期則追求 80 年代後一種獨一無二 Cyberpunk。當奇觀不復存在,有製作單位斥巨資覓地嘗試重現風光,其他則利用 CG 配合資料蒐集複製場景。不管是哪種方式,往往都不得要領,問題總是出現在招牌字體之上;筆者將之歸咎於兩個主要原因。

黃宣游:字觀民情

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書法是精神的體現。當你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你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當你看到一個隸書題字的招牌,你心裡也會泛起陣陣莫名的「和風」,還有日本人規矩有禮的態度。不論是榜書、北魏還是隸書;字,不僅能觀人性,還能察民情,你說不是嗎?

Google 第 4 個字母「g」的隱藏身世

比起 Google 的 6 個英文字母顏色順序,更讓網絡用戶答不出或不曾察覺的是,到底 Google 由 90 年代開始沿用到 2015 年的舊標誌是怎樣呢?尤其當中的第 4 個字母,那個造型頗為怪異的雙圈細楷 g。一般人都只會記得細楷 a 有兩種寫法,而忽略了細楷 g 同樣有兩個形態。令人費解的是,我們從小接觸到的教科書印製品,大部分都是使用雙圈細楷 g,但我們則多數被教導和習慣寫一種單圈細楷 g。

字體揀得好,讀寫障礙自然好

據調查顯示,全球約 10% 至 20% 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Dyslexia),當中有 7 億個小童和成年人,會因而影響到長遠的讀寫能力,甚至遇到受社會排斥的情況。設計師 Christian Boer 長年因無法順利閱讀而感到困擾,終於激起決心設計一款解除讀寫障礙者煩惱的新字型,「讀寫障礙體(Dyslexie font)」。與傳統的字體審美觀不同,「讀寫障礙體」的觀感強烈地不對稱、亦不均勻,但這一點是它讓讀寫障礙者看得舒服順暢的竅門。靈感主要是來自手寫字體,不少讀寫障礙者都覺得手寫字其實易看過電腦字型。因為電腦字型更容易令一篇文章的觀感變得面目模糊。

電腦屏幕字型美醜談

談起中文電腦字型,微軟系統的新細明體,大概無人不知。不過因為這種字型只是為屏幕顯示而製,如果有人將這種字型用作平面美術作品,就容易惹來行家的批評了。例如去年台灣華航公司有新機啟航,名叫「帝雉號」,公司特意在機身印上這個大名,而大名所用的字型,是新細明體。結果坊間議論紛紛,多數人也覺得航空公司選錯字體,結果公司改以某楷體字型重印機名。電腦顯示專用的字型,對平面設計師來說,甚為顧忌,有人甚至說,如果平面美術作品上有這種字型,這份作品就不算是完成作。

摩登字體無襯線:是簡約美還是悶平庸?

在 19 世紀初,歐洲的印刷字體多數用傳承自羅馬帝國的襯線作修飾。後來,印刷廠新製出一種無襯線的字體,看起來就像用間尺砌出來一樣。這些字體逐漸普及,有人很喜歡,還有人為它寫書作紀念。無襯線的字體沒有修飾,能使讀字的人專注意思,不會因為字體華美而分心,給人一種踏實、不拖泥帶水的印象。不過也有人對這些字體感到厭倦,認為它們大都一樣,只有高矮肥瘦的分別,失去了個體的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