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共7篇|

黃宣游:字觀民情

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書法是精神的體現。當你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你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當你看到一個隸書題字的招牌,你心裡也會泛起陣陣莫名的「和風」,還有日本人規矩有禮的態度。不論是榜書、北魏還是隸書;字,不僅能觀人性,還能察民情,你說不是嗎?

【香港文摘】「閒閒地」的藝術境界:訪書畫家區大為

在大病之後,區大為也沒有在創作上減產,只是稍為「閒啲」。就如他常常提及的一個篆刻作品:「閒閒地」(這次也有展出)一樣,他認為人要有所進步,必須要有空閒的時間。有空閒的時間讓自己的心也閒下來,才會有時間思考,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條件不是勤力如牛。努力不懈的練習只適用於初學階段,當技藝已達到某一水平時,就不能太勤力,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的勤力,不會進步,要多想,想到新的方法時要嘗試,這才是能否成為藝術家的關鍵:「不要相信練習要『數十年如一日』這些說話,這些說話是好不負責任的,日日都在寫字的人不是藝術家。」

伍常:從蘇東坡的億元傳世畫作說起

「魅力無邊、創意無限、卓爾不群」,是林語堂給蘇東坡的評價。他曾說:「在中國,一提到蘇東坡,總會讓人露出真摯而欽佩的笑容。」小時候,可能因為只是十分單向或平面地閱讀蘇東坡的文章字句,對於別人對蘇東坡的這種敬愛之情,坦白說沒甚麼「共鳴」。及至後來開始學習和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逐漸迷上蘇東坡以及一切與之有關的人與事,包括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