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書法是精神的體現。當你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你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當你看到一個隸書題字的招牌,你心裡也會泛起陣陣莫名的「和風」,還有日本人規矩有禮的態度。不論是榜書、北魏還是隸書;字,不僅能觀人性,還能察民情,你說不是嗎?
書法
|共7篇|
伍常:令人懷念的大學校長 —— 蔡元培
除了教育上的貢獻,蔡元培先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或許是在民國初年的國難時刻,仍然堅持以「美育救國」的主張,並提出「要將書法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伍常:「惡莫大於無恥」
所謂「惡莫大於無恥」,弘一大師的格言如是說,對照當下香港,實在令人欲哭,無淚,也無言。
伍常:梁啟超給香港的啟示
身邊不少朋友都為近來發生的大大小小社會動盪感到悲哀,繼而憤怒、失落、迷惘,甚至抑鬱,日思夜想:香港最後會點樣收科?我城終將何去何從?這個時候,我的個人經驗是:「書」,永遠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香港文摘】「閒閒地」的藝術境界:訪書畫家區大為
在大病之後,區大為也沒有在創作上減產,只是稍為「閒啲」。就如他常常提及的一個篆刻作品:「閒閒地」(這次也有展出)一樣,他認為人要有所進步,必須要有空閒的時間。有空閒的時間讓自己的心也閒下來,才會有時間思考,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條件不是勤力如牛。努力不懈的練習只適用於初學階段,當技藝已達到某一水平時,就不能太勤力,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的勤力,不會進步,要多想,想到新的方法時要嘗試,這才是能否成為藝術家的關鍵:「不要相信練習要『數十年如一日』這些說話,這些說話是好不負責任的,日日都在寫字的人不是藝術家。」
伍常:從蘇東坡的億元傳世畫作說起
「魅力無邊、創意無限、卓爾不群」,是林語堂給蘇東坡的評價。他曾說:「在中國,一提到蘇東坡,總會讓人露出真摯而欽佩的笑容。」小時候,可能因為只是十分單向或平面地閱讀蘇東坡的文章字句,對於別人對蘇東坡的這種敬愛之情,坦白說沒甚麼「共鳴」。及至後來開始學習和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逐漸迷上蘇東坡以及一切與之有關的人與事,包括藝術品。
陶傑:有自己的命數
中國的元朝,由蒙古人滅亡宋代之後統治,劣幣驅逐良幣,公認是歷史上黑暗時期。元朝之後的朱姓明代,也一樣殘暴。但元明兩代,不論如何停滯倒退,畢竟還產生了可以流傳後世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