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具有創業知識的專業人才,多數都任職於創投或大企業。這一群人身懷絕技,卻難透過一般勞動市場招聘。「副業」的形式,反而是接觸他們的新機會。
搶人才
|共5篇|
日企人才爭奪戰,從正職搶到副業
要進一步活用副業人才,就要面對「切割既有業務」的問題。以保健電子產品聞名的歐姆龍(Omron),其應對方法是跨部門徹底討論現況,開創新課題來共同解決。
企業搶人才的五大法則
近月,香港政府揚言要在全球範圍「搶企業,搶人才」,但同時移民潮持續,香港民意研究所月初公佈的民意調查中,50% 受訪者相信未來兩年香港人才外流的速度將會加快。而近日也有報道指多個行業出現請人難的問題。佐治美臣大學經濟學教授高雲出版新書 Talent 講述企業招募人才的秘訣,正來得合時。
搶人才的 DNA:該如何評估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
在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強調香港要「搶企業」、「搶人才」,其後接受媒體專訪時又指,香港有美貌有智慧,具吸引人才的 DNA。究竟政府會推出甚麼實際措施「搶人才」,該些措施又會如何實踐,市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近年學界就進行過一些研究,分析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talent attractness)。
搶人才大賽:各地如何吸引高薪一族?
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承認,香港在過去 2 年流失 14 萬勞動人口,因此要推行多項「搶人才」計劃,成為外媒報道重點。有外媒亦發現特首李家超求才若渴,演說最少 60 次提及「人才」,更即時比較新加坡方面的簽證政策;柬埔寨在內的其他國家,同樣推出疫後通行證吸納人才和資金。究竟甚麼樣的政策最吸引高薪 Ex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