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香港政府揚言要在全球範圍「搶企業,搶人才」,但同時移民潮持續,香港民意研究所月初公佈的民意調查中,50% 受訪者相信未來兩年香港人才外流的速度將會加快。而近日也有報道指多個行業出現請人難的問題。佐治美臣大學經濟學教授高雲出版新書 Talent 講述企業招募人才的秘訣,正來得合時。
人力資源
|共10篇|
美國選舉背後,嚴重超荷的點票制度
美國中期選舉的點票工作仍在進行,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戰情比媒體想像中接近。美國主要選舉不時都會鬧出點票爭議,尤其是關於郵寄選票和電子點票機。一些主流媒體會認為這只是陰謀論,但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學副教授 Amel Ahmed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警告,整套點票制度已經嚴重受壓,工作人員要不斷超時工作。
【邊一個……】人在辦公室比工作效率更重要
香港人每星期工時中位數為 44 小時,不過,上班族雖然長時間在辦公室,卻並非每分每秒都努力工作,有時甚至處於低工作效率的狀態。但對於上司、老闆甚至部分打工仔而言,重要的是打卡出勤,即使只是在辦公桌前「扮工」,或是要拖著病軀上班,人在似乎比一切重要,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解釋這種職場怪現象。
在農田中央開超商,日本老米商的轉型之路(二)
除了抓住農家這片藍海市場,開展門市的策略也是米利(コメリ)另一個強項,讓競爭對手難以模仿。
應徵「客戶服務忍者」:何以要為職位另立新頭銜?
找工作時,不難發現高級職位較以往多,更有不少新職位湧現,但不免為「新瓶舊酒」,像肉檔檔販現稱肉類分割技術員,代客泊車現稱座駕管理專員,在美國出現更為另類職位頭銜,如「客戶服務忍者」、「銷售搖滾明星」,工作範圍與一般客戶服務員及銷售人員無異,那何以要從新為職位改名?
遊戲化職場:以「獎勵」包裝的監控
現代人愛以「遊戲術語」形容日常大小事情,諸如過關、升級、完成任務、成就解鎖…… 流行用語以外,形形式式的遊戲化(Gamification)設計,更隨處可見,表面上能讓員工互相提升競爭力和生產效率,但同時是一套借用遊戲設計的無形監控工具。遊戲元素充斥現實生活,甚至用來評核員工價值和社會地位,最終,人們會否完全依賴和利用遊戲手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日本百年人生世代,企業向德國取經
技術進步加速的情況下,要有效活用有限的人才,企業就需要提供二次培訓的機會。當日本已經進入一百年人生的時代,德國企業反倒成了他們效法的對象。
從微軟招聘準則,看看求職者常犯錯誤
自微軟行政總裁 Satya Nadella 上任後,要求員工應有「無所不學」(learn-it-all)的好奇心,強調專業知識以外,亦要兼備各種非技術技能,並重視他們的情緒智商,所以在招攬人手的取向上,也有所改變。究竟這間每年收到 200 萬份求職申請的頂級電腦科技公司,會考慮些甚麼呢?負責微軟全球招聘的 Chuck Edward 提供了幾個小貼士,讓應徵者見工時更得心應手,同時鼓勵他們裝備自己。
過勞死是員工的事?瑞銀:員工健康才是公司潛在優勢
根據瑞銀(UBS)日前發佈的企業健康白皮書,企業健康指的是公司勞動力的身體、心理和情緒健康及員工工作環境的健康。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過勞與壓力。當財務報表將員工視為「人事成本」而非「公司資產」時,健康議題永遠不會受到重視。瑞銀認為,一間重視人才的公司,健康不應被視為企業營運的成本,反而應被視為潛在的競爭優勢。
怎樣的公司才能留住人才?
甚麼樣的公司可以留住人才?即使你的公司不是 Google 或 Apple,也有資格捫心自問。以美國為首,新世代的職場風氣已經有變,無論傳統大公司,還是新晉小企業,都有必要留意今天的打工仔要求甚麼,才能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