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放寬香港的 BNO 限制,讓持有人可以方便移居英國後,相信大家都會留意多了華人在英的生活狀況。嚴亢泰的漂流經歷,令我們都不免又想到自身,作為一個很早就隻身移居到英國,又在香港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華人,亢泰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2020 年,全球都受到武漢肺炎的侵襲,英國也是其中一個受害嚴重的國家,年中更實施過封城等措施。早年在英國與亢泰相依為命的母親早已去世,身邊也沒有親人,遇上武漢肺炎的肆虐,一個年過 70 的老人,會感到害怕嗎?
移民
|共160篇|
如何犒賞抗疫「恩人」?一個新身份
移民要入籍法國並不容易,由申請到等待審批,分分鐘要花上數年時間。但該國近日宣佈,自 9 月開始防備第二波疫情以來,當局加快批核 700 多個入籍公民申請,這些申請者均是奮勇抗疫的前線工作者。法國公民事務部副部長 Marlène Schiappa 說:「在冠狀病毒危險期間,外國工人奉獻出自己的時間,並為我們所有人迅速行動,現在應該由本國向他們邁出一步。」是次受惠的,不只有醫護人員,更包括清潔工、管家及收銀員等基層人員。
鄭立:老夫子,一個移民到香港的外省人
以前的老夫子只是像作者的家人般,乘著他的記憶,從京津一起移民到香港,並成為他寫出異鄉人心聲的代表,得到了新的生命與生活而已。如果老夫子留在中國,結果會是發揚光大,還是被湮沒消失,大家心知肚明。何必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移英?東歐人卻正離開英國
自從英國放寬 BNO 持有人移民限制後,不少香港人正舉家移民這個前宗主國。但「經濟學人」報道卻指出,10 多年來大舉移民英國的東歐人口,如今正顯著減少,甚至有人回流祖籍國,究竟是為甚麼?
【短片】語文陶話廊:移民英國 首先要讀的雜誌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計劃移居海外,英國則是不少人的首選。居英不容易,要融入當地社會更絕非易事,今集「陶話廊」,陶傑就分享他的秘密武器。
方禮倫:Memories of Snow 異鄉初雪
常住在熱帶,適應下雪也要一些心理空間。年幼的子女通常會覺得很興奮,對雪人、追逐擲雪球,在山丘蹲坐著塑膠雪板由高處滑下,是滑雪運動的先修課。作者離開香港,見到英國的新雪初冬,不免觸景生情。
方禮倫:英國、園藝、香港 Life Springs From The Barest Stem
文章結構分三部分:開頭以細緻的筆觸描述怎樣打理花園,然後由園藝中頓悟人和自然的關係。最後一部分,還是想到了香港。
港產加拿大總督:伍冰枝
在上世紀,加拿大就是香港人移民熱點,更改變了加拿大地景、社會和文化風俗。不少港人移民及後代成功打拼出一片天,例如位至加拿大總督的伍冰枝。
方禮倫:Emigrating to the UK 移居英國
方禮倫以過來人的身份,向香港人建議:移民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與其說選擇英國,不如換一個角度思考:是非要離開香港的時刻到了,不要想「移居英國」,而是「必需離開香港,因為香港的生活方式變了,不再適合我」,這樣會令自己好過一點。
方禮倫:Change Itself Is A Beautiful Thing 變化之美
這是一篇情理兼容的抒情文。其中盛載作者的真感受。作者小時候在英國住過,但此刻重臨也感到陌生。「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景,時值初秋,香港涼意早生,英國卻已經是蕭瑟驚惶。作者由季節的更迭感悟世變無常,季節的變易可以預料,但你生長的地方變質了,卻從未想到過。此刻回到另一家鄉,遂倍覺傷感。
Gloria Chung:美國飲食文化的精髓 —— 移民
無論如何,美國的政治和文化,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歐洲人常取笑美國沒深度、沒歷史,看來也是出於了解不足。我常覺得,要了解一個地方,從飲食開始最為直接了當,也最貼身處地。
亞美尼亞人靠海外移民打國際戰線?
去還是留,是很多人近來的掙扎,有人批評移民就是逃兵,但最近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戰爭中,離散各地的 700 萬亞美尼亞人再次證明,海外社群在國際戰線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去或留並非對立,關鍵始終取決於心態。
Irene Lee:一手樓?二手樓?哪個更為保值?
有評論說,過往香港家庭的「移民三部曲」 —— 移仔、移錢、移民,在 BNO 政策改變下合而為一。移仔(女),當然就是找個好學校;至於移錢,就是買樓,那麼應該買一手樓好,還是二手樓好?
Irene Lee:買英國樓,先要記住的兩個詞
開始研究英國物業的投資者,很快會發覺兩個少有接觸的術語 —— Freehold 及 Leasehold。在真正花錢投資之前,最好先了解兩者的含義,才會知道自己投資了甚麼,最終又會獲得甚麼。
Irene Lee:投資英國樓前,必須釐清的概念
英國利好消息不斷,加上放寬 BNO 政策一出,移民英國、購買英國物業馬上成為香港熱話,投資者們磨拳擦掌。然而,同樣是買樓,不少香港人對英國樓宇買賣的概念卻頗為陌生,最好先搞清楚,方是投資上策。
移民火星,死也值得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表示,第一批移民到火星的人,有機會過早死亡,他與團隊正在想辦法減低因太空旅行之艱難過程,而導致早死的風險。
馬來華人為何擁有中國心?(下)
1930 年,海峽殖民地政府通過法令,宣佈國民黨在當地為非法組織。抗議該法令的民國政府,則保證國民黨沒有興趣干涉馬來亞與英國事務。美國拉洛奇大學社會學教授 Azlan Tajuddin 認為,散居馬來亞的華人,對國民黨專注本土、忽略他們的做法愈益不滿。因為身在外地的他們,希望推動的政治議程,乃著重於馬來亞華人本身,而非中國本土。
馬來華人為何擁有中國心?(上)
一個中國公民脫離中國國籍,成為其他國家的公民,那他還算中國人嗎?擁抱華人文化,可以與「中國人」此一身份認同區別嗎?這些問題,由不同海外華人回答,答案可能截然不同。對部分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來說,中國可能仍是他們的「祖國」。美國拉洛奇大學社會學教授 Azlan Tajuddin,2018 年在「國際與全球研究雜誌」發表文章,從 1826 年英國開始在新加坡、馬來亞及檳城建立殖民地,到 1957 年馬來西亞獨立,講述不同馬來華人在流散海外的不安感驅使下,如何構成對中國的政治身份認同。
中國人的走資天堂:葡萄牙的黃金簽證計劃
近年,中國強勢崛起,民族主義直席捲全國,卻愈來愈多人走資、移民。現時,全球有約 100 個國家提供俗稱「黃金簽證」的投資移民計劃,葡萄牙的黃金簽證就深受中國人歡迎,2012 年起,已有數以千計中國商人跑到葡萄牙去。
陶傑:大小一帶一路
撇開政治與政權的是非,純粹以生存的經濟而論,本在理論上,「一帶一路」沒有錯,而且是到了 21 世紀中國人要生存的必然邏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