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失聰或聽障人士也可在音樂會體驗管弦樂的美妙了。觀眾只要穿上特製背心及穿戴裝置,就可透過震動上背感受小提琴聲,大提琴及低音樂器的聲響在下背位置,號聲會出現在肩膊,獨奏聲則在手腕。
音樂會
|共17篇|
Percy Leung:Southbank Sinfonia
The one orchestral concert that is forever etched in my mind, however, was not delivered by a widely acclaimed orchestra that charged astronomical prices. Instead, it featured a group of young, talented musicians that have just graduated from some of the world’s leading music conservatoires. The ensemble – the London-based Southbank Sinfonia – was little known outside Europe when that concert took place in 2015.
Percy Leung:疫下的香港藝術節
基於武漢肺炎疫情關係,只有寥寥可數的音樂會能如期進行。不過,本年度的香港藝術節,節目雖然沒有往年的豐富,但仍會於 2 月 27 日至 3 月 26 日期間,在網上及少數場地現場舉辦。
藝評:李嘉齡貼近原味的貝多芬.葉詠詩.鄺展維.小交
這次喜見「小交」的演出,並不用特別提及個別聲部超越其他團員,而是整體在音樂與技巧上的一致提升,這大概亦是指揮最想見到的時刻。葉詠詩「榮休」、與樂團「久休」後的成果,大概是這次疫情帶來的意外。
Percy Leung:新常態下的交響樂團
在這種人心惶惶的局勢下,交響樂團們仍然各出其謀,以創新及充滿防疫意識的方法,為普羅大眾帶來別樹一幟的線上音樂會。
Percy Leung:傳奇音樂評論家
而對我啟發最深、徹底改變了我對古典音樂看法的老師,並沒有教導我演奏樂器,而是教導我一個相對模糊的音樂學術分支:音樂評論(Music Criticism)。此英國人是被公認為亞洲最優秀,最具洞察力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評論家之一,名為岳勵華(Sam Olluver,音譯)。
Percy Leung:我與柏林愛樂樂團的「首演」
以我平庸的音樂水平而言,要跟大名鼎鼎的柏林愛樂樂團同台演出簡直是天方夜譚;而這次的客席演講可說是我「受聘」於樂團的最佳機會。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世界頂級樂團的宣傳單張上,感覺妙不可言。
Percy Leung:柏林愛樂樂團新體驗
2019 年 9 月是我在柏林作為訪問學者的最後一個月,有幸獲邀出席兩場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會。我自 2018 年夏天來到柏林,期間幾乎看遍所有柏林愛樂的演出,自覺了解這支交響樂團的獨特與優越之處。不過,看完這兩場演出,方知自己實在大錯特錯!
Percy Leung:柏林的新音樂時代
兩個樂團演奏的交響曲同時表達了愛、友誼及在社會中互相扶持與融合的重要性,而我絕不相信這只是巧合。或許,全球的政客都應該觀賞一下這些交響樂曲,了解一下如何重新團結支離破碎而二元對立的人文社會。
藝評:在紙醉金迷中尋找午夜爵士
尚隆多(Jean Rondeau)更把這個想法帶進「即興巴洛克」音樂會,把燦爛的巴洛克音樂和率性的爵士樂互相對話,而連結起這場對話的,不只是即興演奏這個元素,而是那種抬頭望月那種午夜寂寥下,自然的想透過音樂流露個人情感,但最後卻因音樂在夜空的迴蕩而更添孤寂。
Percy Leung:2019 年第 47 屆香港藝術節音樂精華
去年第 46 屆香港藝術節的反應稍遜,未能吸引優秀及著名的演奏家來港演出。所幸的是,第 47 屆香港藝術節將邀來眾多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蒞臨演出,場面定必星光熠熠。以下介紹三個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音樂表演節目。
Percy Leung:香港古典樂季精選
在上一篇專欄中,我談及城中旗艦級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新樂季的精選,文章刊登後,我又想到,為何不談談香港新的古典樂季呢?以下是我的推介,門票欲購從速!
藝評:奇幻奇觀水音樂
「馭水之音」的靈感來源緣自於藝術總監萊拉.斯科曼德的一個小好奇:如何在水底歌唱。自此她展開各式各樣的實驗,並逐漸與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如藝術家、科學家合作,前後花了十多年的光陰才發展出「馭水之音」,無疑是「十年磨一劍」。
Percy Leung:港樂新樂季精選一覽
自 2012 年梵志登接替艾度.迪華特擔任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後,這支城中旗艦級管弦樂團的水準有著戲劇性的進步。極高質量、精確地奏出每個音符,交融的聲音不同凡響,所有樂手都專心一致地回應梵志登流暢而投入的指揮。港樂新樂季的陣容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精選的亮點。
Percy Leung:香港音樂廳內的尷尬事
光看香港學童學樂器的風氣,其實難以完全說明我城古典音樂發展停滯的問題癥結,讓我們來說說本地音樂廳聽眾各種有/無禮舉止,可能更有啟發性。
By simply looking at how Hong Kong’s children learn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stag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music in our city. It is essential to look at the behaviours and etiquettes (or lack of) in the city’s concert halls. The following two areas deserve greater attention.
藝評:澳門「玫瑰堂」聆樂記
澳門文化局近年積極開拓另類場地(或因太缺正規音樂廳吧),「教堂音樂會」、「大炮台音樂會」等特色音樂會已成澳門音樂節賣點。玫瑰堂是最常舉行音樂會的澳門教堂。12 月初,我在此聽了澳門樂團的「拉丁隨想曲」音樂會,擔任獨奏小提琴的,是澳門樂團首席保羅‧莫連拿(Paolo Morena),指揮是羅伯特‧賈諾拉(Roberto Gianola)。雖然是免費音樂會,但節目內容毫不馬虎,約一小時的曲目包括:巴卡羅夫(Bacalov)「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隨想曲」(Capriccio Italien),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隨想曲」(Capriccio espagnol)。
藝評:聽在當下 Paris Combo Concert 2016
聽音樂會,有時候需要事先調整心情與期待,就像因應約會地點而精心挑選服飾打扮一樣。欣賞 Paris Combo 的音樂會,未必需要動用腦力心力,思考作曲花了多少心思,細數歌曲有多少創新的元素,反而需要打開感官,召喚身體享樂的細胞,讓自己沉醉在當下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