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共29篇|

日本人已掌握久坐的奧秘?

自 2020 年疫情封鎖以來,人們減少出勤而在家工作,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更長,增加失眠、抑鬱、肥胖、心血管問題和死亡風險。2011 年一項針對 20 個國家的研究顯示,日本人坐著的時間最長,平均每個工作日約為 420 分鐘。此外,該國自古以來已有席地而坐的傳統,涉及深厚文化、政治和宗教底蘊。「日本時報」近日就以「坐」為主題,剖析日本人「坐的文化」,探討他們是否已掌握正確坐法的奧秘。

呂嘉俊:在香港吃鐵板燒的禮儀

經過多年文化交流和磨合,大部分香港人都懂得吃日本菜的禮儀…… 反而在香港的日本餐廳,客人有時會比較放鬆,畢竟非在日本本土,大家都認為規矩不是金科玉律。吃壽司還好,食客會嚴陣以待,至於其他日本料理,有時卻會掉以輕心。我訪問了 I M Teppanyaki & Wine 總廚兼創辦人莫燦霖 Mok san,他說做鐵板燒,最怕人遲到。

嘲諷、奚落、羞辱:國際政治的「狡猾」一面

近來英國政府頻頻丟臉,先有首相約翰遜的「派對門」醜聞,再有外相卓慧思就烏克蘭危機出訪莫斯科,反遭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嘲諷,形容會面「像是跟聾人對話」,還被留下獨對全場記者。「經濟學人」就回顧歷史,不只拉夫羅夫早有「嗆人」前科,政治領袖對彼此的奚落和羞辱,更加屢見不鮮。

謎之禮儀:日本人也受不了的社交潛規則

大和民族出名禮貌周到,從鞠躬到道歉也極為講究。但近年某些社交潛規則,譬如「倒酒時要保持酒瓶的商標向上」、「蓋印時要像向身旁的上司躬身般把印微微傾斜」、「交換名片時要像『坐墊』般按職位高低由上至下收起」,不少日本人亦覺得莫名其妙。疫下改為遙距辦工,這種「謎之禮儀」更是變本加厲。

電郵禮儀,從小教起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是美國小學老師 Amanda McCraw 經常遇到的問題。她的學生總在電郵問她:「嘿,你可以將工作紙發給我嗎?」但甚少留下自己的名字,也沒有道謝。McCraw 認為,這種啼笑皆非的情況,最終只會令學生在職場吃虧,於是決定將「電郵寫作」列入語言藝術的課程之一。

La Bise:臉碰臉的禮儀

說起「French Kiss」,多數人會想起浪漫的法式濕吻,但在法國,它同時指向一種傳統禮儀 —— La Bise。有別於握手、點頭和鞠躬,La Bise 以臉頰輕碰臉頰的方式來打招呼、說再見或表示賀意。雖然是法國地道的問候方式,但如何行禮、對誰行禮都大有講究,一個不小心,反而會令人尷尬,新聞機構 France 24 就有報道作詳細介紹。

Moyashi:禮多人奇怪

因為要在臨別前最後一刻表現禮貌,所以分別時鞠躬說再見,這基本上是日本的指定動作。這可以發生在任何日本人身上,但指名上班族是因為他們特別嚴重。有機會對方是上司前輩,如果在他們轉身離開前停止鞠躬、自己先離開,會給人很趕時間或者不禮貌的感覺。所以在對方轉身前,你總會見到鞠躬永不停止。尤其最近年頭年尾,公司有許多忘年會和新年會,完結後一堆上班族同時走進車站,就更容易遭遇上述情況。

唐明:當端莊得體淪為可有可無

如果,我是說如果,這四個人都穿著漂亮精緻的復古套裝,好像倫敦和東京 Tweed Run 活動裡模仿維多利亞時代的那些男女老少,也在火車上扭打起來:踩掉了羊毛襪子,鬆開了絲綢領結,貼身剪裁的馬甲上的玳瑁釦子被扯掉,滾落一地,女士的天鵝絨裙子被撕開,帽子上的一撮羽毛在空中飛揚,那才叫震撼爆炸大新聞呢,不是嗎?

英國皇室禮節太多,美國總統失禮居多?

美國總統杜林普上週到訪英國,首度會晤「事頭婆」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但就犯下一秒惹怒英國人的事。其時,杜林普與英女皇正在溫莎堡一同檢閱御林軍,而當著眾多鏡頭的注視下,杜林普卻錯誤地先行一步,走在英女皇面前。雖然這尷尬場面只是持續了幾秒鐘,但消息在整個週末傳遍英國。BBC 去年曾列出一些與英女皇見面時的基本禮節,其中一項就是切勿用背脊對著英女皇。

Percy Leung:香港音樂廳內的尷尬事

光看香港學童學樂器的風氣,其實難以完全說明我城古典音樂發展停滯的問題癥結,讓我們來說說本地音樂廳聽眾各種有/無禮舉止,可能更有啟發性。
By simply looking at how Hong Kong’s children learn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stag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music in our city. It is essential to look at the behaviours and etiquettes (or lack of) in the city’s concert halls. The following two areas deserve greate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