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前,英國當局只給予約 5 萬名香港人居英權,其餘只獲發 BNO;但在一海之隔的澳門,大部分土生居民都擁有葡萄牙國籍,當中葡就澳門前途問題談判時,澳門人國籍問題就成為一大爭議點。
澳門
|共15篇|
成就祖國好孩子的澳門「一二.三事件」
澳門政權移交中國迄今 20 年,據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藝晚會上評價澳門 20 年來全面貫徹一國兩制。然而,要說澳門「回歸 20 年」,部分學者或有異議。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 Carmen Amado Mendes 則認為,1967 年,澳葡政府就「一二.三事件」認罪賠償、承認澳門為中國領土後,已失去「對澳門事實上的主權」。
色彩背後的縮影:俄國油畫中的「斯國斯民」
想了解俄國油畫的魅力與歷史,不一定要千里迢迢到彼岸。澳門藝術博物館現正舉行「斯國斯民 —— 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精品展」,展出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由 18 世紀末到 20 世紀中葉的珍藏,合共 70 件油畫和雕塑作品;展覽分為 3 個時期,從而了解俄羅斯的主要藝術風格及箇中演變。
藝評:跳躍薈萃 —— 第 18 屆澳門城市藝穗節
舞蹈,在藝術表演當中能夠備受專業舞者的關注,但亦是容易被一般純粹追求娛樂的觀眾忽略的範疇,其種類繁多,古今中外各有獨特的編舞風格,魅力無法比較;如何憑創作與大眾共享,全賴每一個演出機會。遊走澳門城市藝穗節,舞蹈表演節目的比例與戲劇差不多,給舞蹈界灌注了支持。以下 5 個作品,包含了 10 多個製作單位及表演團隊的心意,也反映出澳門社會與舞蹈藝術兩者之間的協調性。
Gloria Chung:澳門如何成為真正的美食之都
過去的週末,我去了澳門一趟,主要是為了澳門國際美食論壇。這個活動在南灣雅文湖畔舉行,台上有各國廚師表演廚藝,台下有十多個美食檔攤,市民只需要讚好澳門官方旅遊局的微博,以及玩遊戲就可以獲得美食券,用來換取食物,所以基本上是免費的。老實說,這類型的活動,幾乎每隔兩個月就在澳門舉行,我相信在香港也不乏同類型的,不過身在其中採訪兩天,我有幾個觀察和想法,也許能解釋一下為甚麼澳門雖然這麼小,但是能有與香港在美食界爭一席位的能耐。
Gloria Chung:米芝蓮可信嗎?
又到年尾,各式各樣的餐廳指南、頒獎典禮,一一出爐,很多人還是問一個老掉牙的問題:米芝蓮可信嗎?
中美相爭,澳門博彩業恐成大輸家?
儘管澳門博彩業的經營利潤仍在攀升,預計 2019 年收入將達到破紀錄水平,但業界普遍相信,打自 2019 年開始,增長將會顯著放緩,具體原因包括中國經濟下滑,導致富豪級賭客大減,同時鄰近地區如日本亦積極涉足賭業,將成為澳門未來的競爭對手,分薄利潤。不過,當前一大難題,是勢必持續的中美貿易戰,隨著戰火曠日引久,不只工業或轉口貿易受到重創,更預期會蔓延到一眾美資賭場營運商。
藝評:讓微小發生的城市藝穗節
在非常規的地方演出,是近年的慣常模式,並不算新鮮了,因此好奇,由澳門城市藝穗節所帶來的各種經驗,除了引領我進入從未踏足過的空間以外,還會打開甚麼樣的經驗和想法?如果香港藝穗民化節能重新啓動的話,我們又能從中學習到甚麼?
陶傑:在中國建一個賭場
美國彭博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立一個「改革小組」,準備在中國海南島開設賭場、網絡賭博和模仿香港英治時代的「六合彩」。
張景宜:遊走於澳門新區與舊城之間
一程短短的路程,如常地坐到市中心的賭場,看著法老王外燈箱沒有影像,舊城有著狂風掃過後的落寞。掃掃手機,還有幾天就是立法會選舉,各大候選人不約而同都在回顧風災後,政府的效率。建制、社團,民主派都忍不住說出特首和官員的不是。和諧看來不是現金和津貼能創造。
救世軍:8 月颱風催生港澳兩地手足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救世軍港澳軍區成為橋樑,運用資源聯合港澳市民救援,開放在澳門的教會和服務中心收集捐助物資,同時組織過百人的義工隊分發物資、上樓檢查和探訪、清理街道和回收膠樽等,同心共濟。
陶傑:以「願」抗「業」
一場颱風將澳門的「一國兩制,推行良好」吹襲現形。據說中國的現代化可以不必引入西方的普世價值,只須「基建硬件」做得好。澳門政府和澳門人,在自主權交還中國之後,乖順聽話,而且據說「發展一日千里」,吸引美國拉斯維加斯投標賭牌,變為東方現代化賭城。但怎會一場颱風,「東方蒙地卡羅」慘淪為所謂「東方威尼斯」,除了浮在水面上的建築,澳門的「建築美學」與威尼斯其實沒有得比?
藝評:談「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今年 5 月最後一個週末,匆匆趕上澳門藝術節的尾班車,兩天內一共欣賞了四個節目,每一個都有其特色。不過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就集中點評兩個無論在演出規模,還是其表演形式上都南轅北轍,但卻同樣動人的演藝佳作:「梅田宏明雙舞作」與「巧手陶偶」。
藝評:澳門「玫瑰堂」聆樂記
澳門文化局近年積極開拓另類場地(或因太缺正規音樂廳吧),「教堂音樂會」、「大炮台音樂會」等特色音樂會已成澳門音樂節賣點。玫瑰堂是最常舉行音樂會的澳門教堂。12 月初,我在此聽了澳門樂團的「拉丁隨想曲」音樂會,擔任獨奏小提琴的,是澳門樂團首席保羅‧莫連拿(Paolo Morena),指揮是羅伯特‧賈諾拉(Roberto Gianola)。雖然是免費音樂會,但節目內容毫不馬虎,約一小時的曲目包括:巴卡羅夫(Bacalov)「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隨想曲」(Capriccio Italien),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隨想曲」(Capriccio espagnol)。
藝評:資本主義與冷酷異境——「愛比資本更冷 Deconstructed」的異化和疏離
「愛比資本更冷 Deconstructed」似乎證明新文本/後現代劇場的劇場語言對處理反抗資本主義的主題如魚得水。類似的劇場形式和問題意識似乎有著根本的連結--支離破碎的肌理和呈現,與市場的無形之手掌控一切、個人對體制甚至人生自主顯得疏離,有著根本的哲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