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3 月,澳洲發生首宗自動駕駛汽車的嚴重意外,有途人被撞至危殆。但在追究責任的法律程序上,人工智能作為不透明的汽車「黑盒」,即使是製造商亦無法完全掌握其運算,結果造就新研究領域「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將為未來交通意外調查的關鍵。
自動車
|共8篇|
人工智能汽車,如何作出人命攸關的道德抉擇?
相信大家對「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都耳熟能詳:有軌電車失控高速行駛,快將輾斃前方五人,你可即時切換到分支路軌,但分支路軌有另一個人會因此喪生。如此一命換五命的道德兩難,將會是未來全自動汽車的考驗。究竟人工智能會如何抉擇?系統又會否計算人命價值、乃至社會評級,在生死關頭作出取捨?
發展 AI + 機械人上,日本也要失敗?(下)
系統開發大廠日本電器(NEC)每年收到 500 宗左右的企業諮詢,都是為了「想引入 AI」。該公司人工智能分析事業部長池田雅之表示:「很多個案根本就不適合使用 AI。」
行動運輸服務的新戰場,從陸地打到天空
自從 Google 推出 Maps 服務之後,幾乎隻手改變了整個行動運輸產業。儘管作為全球龍頭霸主,Google 強龍終究無法壓過地頭蛇,地圖服務還是需要依靠當地業者的第一手資料,也讓全球掀起一場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大戰。
打破「創新者兩難魔咒」,BMW 的轉型之路(下)
速度這兩字,運用在當代科技公司的經營上,就是「敏捷開發」。其核心概念是:在設計階段不硬性固定規格,在開發過程當中,便能更靈活地更改規格或者變更設計,並且也能一邊引入新技術成果,以開發產品。
廖康宇:AI 無人汽車的道德兩難
無人駕駛技術在近年相繼取得技術上突破,在路試情況下,車輛自動操作已非天方夜譚。但這是否代表在未來不再需要人類司機?這一點筆者並不認同,因為 AI 不能(亦不應該)代替人類作出道德判斷,這是科技應有的界限。
陶傑:AI 無人汽車如何研製?
AI 人工智能到底幾時能應用於汽車駕駛?
Chester Ho:自動車挑戰人類道德?
自動車最基本的原理是利用 GPS 衛星定位、車上的雷達裝置及超聲波感應器,去判斷汽車位置及周圍環境的阻礙物位置。但誠如 Tesla回應,要做到 99% 安全相對容易,困難的是做到 99.9999%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