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遊戲最好玩的地方,在於內心糾結是否要成為怪物,畢竟此舉表示自己放棄了人性與良知,又與敵人有何分別呢?所以我堅持只吃兩枚仙丹,保持我作為人類的良知,享受內心的矛盾與交戰。相信我,在面對勝利誘惑時堅持道德高地,不變成怪物,能夠讓你自 high 到分泌很多快樂激素。
道德
|共70篇|
鄭立:學生島耕作 —— 年輕的建制派眼中的社運
這樣的故事恐怕很值得社運人去看吧?這比起在同溫層中,只跟一些和自己同聲同氣的人說話更有意義,道德並不是只有一種面向,普世價值、天下大愛、人人平等是道德;先照顧好自己的家人,讓他們吃飽穿暖也是道德。
唐明:哪有甚麼「真小人」?
因為這種君子和小人的二分法,因此順理成章又有了「偽君子」和「真小人」之對立,但英文的 hypocrisy(偽善),批判的反而是裝君子的那一端,對於「小人」或者說道德有瑕疵的凡人,即使滿身都是缺點,倒是予以寬容甚至諒解。中西文化的一大差別,就在於有無這條「底線」。
【泰國示威】國王失德動搖君主立憲制,問題在哪裡?
泰國示威浪潮發展至今,各地媒體報道的重點之一,便是當地改革君主制的訴求。香港便有倡議型媒體評論指,在君主立憲制度下,國王身為一國精神領袖,依然可「在國家陷於危機時作出一鎚定音的裁決」,又云「這種王權若要生效就不能夠單靠憲法加持,國君本人的道德修養亦是其感召力的重要泉源」。然而,要求君主以道德素養臻善君主制,是否倒果為因,值得探討。
極權鷹犬的歷史負債:史太林近身護衛回憶錄
究竟滿手鮮血的極權鷹犬,會為家庭留下甚麼樣的遺產?這問題一直困擾美國作家哈伯施塔,全因祖父充當蘇聯獨裁者史太林近身護衛多年,為家人帶來社會特權,又留下無法磨滅的烙印。有後人因此義無反顧投身反共,有人千方百計逃難西方,哈伯施塔則決定要翻開沉重的歷史包袱,親赴前蘇聯拜訪祖父與家人,編寫成的家族故事,也成為蘇聯社會的一道側影。
前線醫護的心病:道德創傷
歐美國家疫情嚴重,呼吸機和快速測試劑等醫療用品供不應求,在有限資源下,醫護人員被迫決定要「拯救誰」和「放棄誰」。掌控生死大權的他們,即使最後成功治好部分病人,也難抵心中的罪咎感,從此影響精神健康,甚至患上「道德創傷」。
李衍蒨:巨人骸骨的意願
Charles 的骸骨自然有著重要的醫學價值,但是否應該因此違背逝者意願呢?難道真的沒有另一個選擇嗎?這進退兩難的醫學道德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不過肯定的是,生者如何對待死者,展示了其對人性的衡量。
呼吸器嚴重短缺時,如何決定誰生誰死?
美國現為全球感染武肺個案最多的國家,雖然總統杜林普已經下令車廠生產人工呼吸器,但速度未必趕得上大爆發。一旦重病者太多而呼吸器不足,前線醫生將要面臨一個艱難局面 —— 決定誰能得救而誰被放棄。本以救急扶危為己任,卻被迫主宰他人生死,專業判斷以及道德良心,同樣備受考驗。
Moyashi:英雄不准跨境執法
寫一個英雄的戰鬥故事,作者需要為主角安排戰鬥的理由,而更重要是安排戰鬥的正當性。大家同樣揮拳舞劍,但「正當性」就成為英雄的基本理據,與敵人明確地劃清界線。「正當性」是一種道德判斷,是作者傳遞給觀眾的訊息。
唐明:為甚麼要他們道歉這麼難?
為何道歉這件事,在中國社會,是如此艱難呢?這就要回到「道歉鞠躬等於下跪」的變態邏輯上了。
唐明:「不惜一切」思維的背後
譬如法家的帝王術,鼓吹帝王為了保持權位,不惜用恐怖統治,務求臣屬變成匍匐拜倒的奴僕,而國民只不過是可供驅使的工具,使所有人喪失人格,易於管治;又譬如被譽為梟雄的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毒咒,也廣傳為至理名言。
道德運:好人真可以一生平安?
在農曆新年,大家會聽到各樣祝福,有些人會到廟宇,祈求健康運、桃花運、文昌運,但相信很少人聽過所謂的「道德運」(Moral Luck)。西方有些哲學家指出,我們成為好人抑或是壞人,有時都是運氣使然,一個人能否做好人,並非完全自己決定。哥德堡大學哲學家 Robert J. Hartman,就在去年於老牌學術期刊 Philosophical Studies 撰文,捍衛道德運的概念。
Moyashi:自動交通意外
道德選擇很可怕,但將道德選擇外判更可怕。
「非人化」不是人類殘暴的根源?
人類極端的殘酷行為,普遍認為只有在非人化或物化情況下才會發生,例如納粹德國將猶太人貶為「次等人類」,盧旺達大屠殺中胡圖族視圖西族為「害蟲」、香港「反送中」運動示威者被親中派稱為「曱甴」等。然而,美國網媒 Vox 一則兩年前的訪問經整理後重新刊登, 再度提醒非人化不是人類殘酷行為的真正主因,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獸性仍有可能爆發。
Moyashi:抱歉我的慘叫聲打擾了你
你可以爭取自由民主,但拜託被子彈射中時,鮮血不要濺到我的衣裙上,血跡有多難洗,你不是不知道吧?
鄭立:黑夜之神 —— 點解葛咸城嘅人,小丑講乜佢地就信?
到底是葛咸城的人沒甚麼想像力,別人給他們一個框架去想事情,他們就會無條件接受;還是葛咸城的人全部都沉迷道德,一見到有疑似道德問題,就見獵心喜,像是嗜血的狗看到食物,就衝去談論道德,而忘了道德以外的所有事情?
Moyashi:道德無雙
「道德無雙」是因為有現代文明在背後支持,不過作品用開掛的方式跳過了血腥的歷史,直接空降現代文明,進入充滿人道主義的理想世界。如果要為作品重新改名,應該是「資本主義的鐵拳」。
為何他們下得手?施暴者扭曲卻又合理的心態
五個多月的時間裡,死亡、暴力與香港這國際城市愈走愈近。美籍作家 Dave Grossman 的經典作品「論殺戮(On Killing)」,系統地探討人類的殺戮行為,其中一章仔細分析與殺戮如影隨形的「暴行」。Grossman 在書中以「針對非戰鬥員的殺戮行為」定義「暴行」,以這標準或不完全適合於香港套用,但作者對施暴者的分析,對了解其心理、邏輯,值得時人借鏡。
【善則延年】惡人比較短命?
人性善惡之說,古今中外議論紛紛,不過,人人皆知善良好,醜惡壞,這是普世認同的價值。然而,善良又有甚麼回報呢?有說法指「上帝讓好人成為好人,就是最好的獎勵」,充其量是心靈慰藉,實際上又有何作用?美國近日就有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善良有助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