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運輸服務的新戰場,從陸地打到天空

A+A-
今年初 GSMA 主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平治展示了新的 3D 地圖顯示器。 圖片來源:Joan Cro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自從 Google 推出 Maps 服務之後,幾乎隻手改變了整個行動運輸產業。儘管作為全球龍頭霸主,Google 強龍終究無法壓過地頭蛇,地圖服務還是需要依靠當地業者的第一手資料,也讓全球掀起一場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大戰。

MaaS 指的是將汽車、電車、巴士、的士等全面整合,提供的多項交通行動服務。根據羅兵咸永道(PWC)的報告,最近一年才崛起的 MaaS 將在 2030 年攻佔 3 成車市利潤,服務獲利更勝賣新車。

走在技術最前端的,是德國的地圖服務 Here。這家公司原本是諾基亞(Nokia)旗下,2015 年為德國三大車廠 BMW、奧迪(Audi)、丹拿(Daimler)合資收購,現在歐美裝載導航系統的汽車中,高達 8 成都使用其數碼地圖服務。

據報 Here 正積極建立自動駕駛車的地圖聯盟,為了進入亞洲市場,與中國北京四維圖新、韓國 SK 電訊策略聯盟,提供自動駕駛車所用的數碼地圖。

但 Here 的野心不僅如此,他們瞄準的是「地圖之後的世界」。目前 Here 的服務,不只可以即時因應塞車及交通事故,正確預測抵達目的地時間。他們更進一步與電力公司與家電廠商合作,結合智能家居與物聯網,就能在車主到家之前,事先自動放好洗澡水,或先啟動冷氣開關,把數碼地圖功能進一步提升到智能生活。

當場景從德國拉到日本,作為最大的地圖資訊供應商、曾是 Google 最倚重的合作夥伴 Zenrin,正把戰場從陸地拉到天空。

創立於 1948 年的 Zenrin,在日本地圖領域居於執牛耳的地位。除了不斷更新住宅地圖,更涵蓋全日本 1,741 個市區鄉鎮,號稱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無一遺漏。直至今日,Zenrin 每天仍出動 1,000 名調查員,以及 70 輛可拍攝 360 度全景的攝影車,持續更新地圖資訊。

不過,攝影車已經無法滿足 Zenrin 的野心。今年他們開啟了無人機拍攝計劃,把地圖維度從二維平面提升到三維立體,目的是在替未來的電子商務無人機送貨計劃做準備。例如樂天和東京電力,今年起就以輸電纜線為路標,開始了無人機送貨實驗

汽車品牌大廠豐田也沒有缺席。自 2017 年起,兩年來該公司與日本第一大汽車零件廠電裝(DENSO)合作,透過車載設備,蒐集了泰國曼谷約 13 萬輛商用車的行駛、定位數據。以此大數據進行測試,從交通狀況整理最佳送貨路線,以及將乘客及的士自動配對。

分析採用了加拿大新創企業 D-Wave 研發的量子電腦,運算速度遠快於現今的超級電腦,能在龐大的可能選項中,找出最佳解答。

像是日本軟件公司 A 星量子(A*Quantum),便為日本郵政計算出最佳運輸網,光是測試期間,就讓埼玉縣東部原本夜間執勤的 52 輛貨車,減少為 48 輛,成本縮減約 7%。若擴展至全日本,一年甚至可能削減 100 億日元。

不只是行車路線,影像辨識也能化為移動數據。日本電氣(NEC)就在新加坡研究機構外的轉角設置了攝影機,將眼前行駛過交叉路口的汽車、電單車、單車、行人都拍攝下來。再以人工智能(AI)辨識影像中的目標。

甚至連半導體企業,也投入移動資訊的影像分析。美國 NVIDIA 行政總裁黃仁勳強調:「我們不只測量周圍車輛的行動,也有預測最佳路線的技術。」NVIDIA 的半導體技術,能同時處理大量數據,並結合影像辨識和 AI,目標在塑造業界標準,成為自動駕駛車的「眼」和「腦」。

移動革命帶來的商機,光是數據蒐集就充滿各種想像。再加上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將開拓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