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共62篇|

醉駕的另類功用:車直送烏克蘭當後勤

自去年 2 月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得到各國軍事援助,包括美國承諾的愛國者導彈系統、英國的軍事訓練、德國計劃提供豹 2 坦克(Leopard 2)等,最近更收到來自拉脫維亞的醉駕充公車,用於當地軍事後勤工作,讓違法司機被沒收的車輛可重用於正途上。

中國電動車搶佔東南亞市場,下一步是攻略歐洲?

新年想有新氣象,不少車主或正考慮更換座駕,包括轉開相對環保的電動車。過往由於它們價位偏高,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卻步。但「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隨著東南亞多國提供補貼,相對便宜的中國出品成為搶手貨,威脅在當地汽車市場處於領導地位的日本車廠,甚至準備爭奪歐洲市場。

電子迷你車:道路革命新方向

現時每年大概有 130 萬人命喪於交通意外,是年輕人的頭號殺手。同時,交通運輸亦佔全球約 17%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車輛停泊也佔用了大量用地,是很多地方樓價高企的元凶。於是,各國都持續改善交通規劃,以應對一連串的社會和環境問題。電子迷你車興起,可能為道路改革提供新方向。

汽車大廠撤出中國,東南亞成供應鏈新基地

過去 20 年,中國在汽車零件行業崛起,更成為全球領導者,歐美汽車製造商把愈來愈多零件外判給中國,以降低成本。不過現在情況有變,「金融時報」引述行業高層和供應鏈專家指,整個行業正重新思考物流業務,以減少對中國零件製造商的依賴。那麼,當歐美大廠逐步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哪些市場將取而代之?

日本如何變成道路最安全的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字,全球每年大約有 130 萬人死於交通意外,是 5 至 29 歲年齡群的頭號殺手。各國都嘗試改善道路安全,尤其是像美國般以汽車主導交通模式的國家。香港人熟悉的日本就成為各國取經對象,經過 60 年努力,日本戰勝了昔日的交通戰爭,成為世上道路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埃及主辦 COP27,卻連共享單車也搞不成?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將於下月初舉行,主辦國埃及除了在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加緊籌備,以迎接全球政要和代表,還在月前於首都開羅展開首個共享單車計劃。但獨立新聞網站「中東之眼」報道,計劃至今毫無進展,成為減排努力一大挫折。

劍獅子丸:人工智能的戒定慧

先不要想太遠,其實每一件人造之物,本身就一定涉及道德問題。簡單如一個飯盒,是否合乎食用安全標準,以至外觀,是否關顧在特殊情況被迫受困的心理需要,也實屬道德問題。故對人工智能的道德思考,是新物事刺激我們審視舊議題。細思之中,發現佛教早有對此的探索進路。

香港車主捱貴油之謎

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禍及全球,殘忍的是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更殘忍的事實卻是香港汽油價格貴遍全球。雖說一眾香港車主早已「習慣」捱貴油,值得探討的是,為何多年來問題依然持續,油公司繼續賣貴油,令香港車主及一眾搵食車苦不堪言?

英女王服務國家的起點 —— 汽車維修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因「偶發性行動不便」,缺席國會開幕大典,令人們關注女王的健康。今年適逢伊利沙伯二世在位 70 週年,當地正籌備一系列慶祝活動及回顧展覽。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WM)早前便有特別發現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仍是公主的伊利沙伯,在本地輔助服務團(ATS)服役的影片及照片。

在加州,停車場是高樓價的凶手?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