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創新者兩難魔咒」,BMW 的轉型之路(下)

A+A-
BMW 正加快速度研發自動駕駛系統。 圖片來源:BMW/YouTube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是電影「功夫」中的經典台詞,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東方不敗殺遍四方的心法。

速度這兩字,運用在當代科技公司的經營上,就是「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其核心概念是:在設計階段不硬性固定規格,在開發過程當中,便能更靈活地更改規格或者變更設計,並且也能一邊引入新技術成果,以開發產品。

與其他車廠一樣,至今 BMW 的開發都採用所謂的「瀑布模式」,開發工程被劃分為「企畫」、「設計」、「安裝」、「測試」等部分;當前一個工程結束時,才會進入到下一個工程。但是,BMW 資訊總監 Klaus Straub 卻抱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以瀑布模式來開發應用程式,要費時約 3 年,實在太慢了。」

要將自動駕駛付諸實現,除了需要有感應器之類的硬體零件,在性能方面作配合;同時如何透過軟件,將硬件汲取到的資訊,轉換成有用的資訊,也是一大要因。Mobileye 行政總裁 Amnon Shashua 強調,「現今在汽車產業當中,快速的軟件開發是最重要的。」

BMW 決定全面採用敏捷開發之後,將開發題目分配給約 10 人為單位的小組,每組都肩負著產品設計、安裝與測試的全部工程。每組將產品生產的製程,區分為兩週、或一週,有時甚至被設定為 30 分鐘或者 1 小時。

圖片來源:BMW/YouTube

以集結各個軟件為大成的自動駕駛研發為例,開發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系統,首先依照機能,編成 4 到 8 個小組,諸如讓汽車持續行駛於車道上、維持車間距離、變換路線等等,各個項目都編列有個別小組來對應。每個小組在兩週左右的短時間內,反覆進行設計、開發、測試,將軟件一口氣完成。

在整體系統上收到反饋後,再不斷投入開發、發表成品的循環。藉此,迅速製作自動駕駛系統。

就連辦公室的配置,也徹底改變。在慕尼黑的自動駕駛和軟件開發分部,管理階層和職員一樣,把辦公桌放置在相同的開放式辦公空間中。如同美國矽谷的科技企業,辦公室四處設置了社交空間和白板。此番用心,目的都是為了活化溝通。當開發極為複雜的軟件時,也能藉敏捷管理,讓有效的共同作業付諸實現。

速度之外,也要搭配「吸星大法」,透過吸納他人內力,快速強化自身實力。落實在企業經營上,就是引入外部策略合作夥伴。

2015 年,BMW 與同為德廠的奧迪(Audi)、丹拿(Daimler),共同收購地圖公司 Here,這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數碼地圖領導企業。2016 年起,先宣佈與美國的英特爾(Intel)、以及後來併入英特爾旗下的以色列新創、開發出駕駛輔助晶片的 Mobileye 攜手合作;隔年,快意佳士拿(FCA)也加入陣營,四強共同研發建設自動駕駛平台。

BMW 行政總裁 Harald Krüger 的目標是在 3 年內,也就是 2021 年,在市場上推出不須由人介入駕駛、「第四等級」的自動駕駛車。在他的規劃中,屆時 BMW 將擺脫「創新者兩難」魔咒,再次獨領車界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