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3 日,東京高等法院決定把「袴田事件」發還靜岡地區法院重審。這宗日本著名的死刑冤案,在事隔 57 年後終於等到翻案的機會,但事主袴田巖已年屆 87 歲,直到開始重審程序的 2014 年為止,已經當了48 年階下囚。
法律
|共106篇|
林喜兒:Perry Mason —— 舊瓶新酒,新世紀的傳奇律師
上季 Perry Mason 還只是律師行的調查員,帶著從戰場上回來的創傷,加上與前妻關係破裂,不能與兒子見面,終日酗酒,因為工作所需,見盡最低層、不見光的人與事,後來決心要成為律師。來到第二季,Perry Mason 已開設自己的律師行,剛開始卻不是處理刑事,而是民事案件。
土耳其「抗震」建築,為何倒成如斯慘狀?
土耳其週一連續發生兩次強度 7 級以上的地震,超過 1.2 萬人喪生。不少現代高樓呈「熱香餅式」(Pancake mode)結構性倒塌,被詬病為傷亡慘重的主因。英國廣播公司(BBC)亦報道,一些近年興好、聲稱抗震且建築質素佳的大樓,同樣不敵地震而迅即崩塌。專家質疑,即使這次地震強烈,但建造得當的建築物,理應不易倒塌。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最新戰場:環境仲裁
近日阿塞拜疆對同屬南高加索國家的亞美尼亞提出法律挑戰,指控亞美尼亞在佔領具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近 30 年期間,破壞當地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這是首次有國家根據「伯恩歐洲野生物種保育和棲地公約」(Bern Convention),尋求與他國之間的仲裁,如果阿塞拜疆勝訴,將會開創先例。
陶傑:「毒舌大狀」和香港人心理土壤的回歸
香港電影「毒舌大狀」大賣座,票房突破 6,000 萬元。顯示香港電影繼功夫、警匪之後,在港版國安法籠罩之下,在「背靠中國」的亂局之際,又在電影創作的座標上找到另一個起點。
軍事政變兩週年:堅持「盡做」的緬甸人權律師
兩年過去,不少政治犯還在緬甸牢中受虐,她也繼續每天來到牆外,為家屬提供法律諮詢,在打壓以至死亡威脅下,堅持「盡做」到底。
陶傑:蘇格蘭的變天
但是蘇格蘭獨立的情緒也不可低估。通過 16 歲可以申請變性此一法例,如果被倫敦否決,很容易演繹為無法獨立之下的更大焦慮。
【烏克蘭戰爭】囚禁無名的平民人質
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表示,俄羅斯侵略至今接獲近千宗尋人求助,指烏克蘭平民基於不明原因被敵軍俘獲,逾半數仍然被囚。烏國人權特使 Dmytro Lubinets 近日更指,這類「平民人質」或許超過 2 萬名。他們從未參與作戰,部分人卻被當作戰俘長期扣押,其他甚至連這個「名分」也欠缺,以無罪之身被關在秘密設施,不知何時能重獲自由。
AI 聊天機械人 ChatGPT 可取代律師專業?
Elon Musk 有份投資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OpenAI,最新推出聊天機器人 ChatGPT,不但能夠回答人類問題,甚至可撰寫完整報告和學術論文,推出一星期便有百萬用戶,引起學術界震驚。衝擊還不止於此,就連律師專業也有被取代風險。
書店們:正義迴廊
改編自「大角咀父母肢解案」的香港電影「正義迴廊」,自 11 月頭上映至今,已突破 1,000 萬票房。獲得如此佳績,當然不只是因為該案件的嚴重性,電影對男主角張顯宗及男配角唐文奇的性格及犯案心理,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都有全面的描寫。另外,除了檢控官和兩位被告的辯護律師所作的辯論內容外,導演也力圖再現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中,陪審團對案情作出法律與道德的激烈討論。
大麻一定係毒品?波蘭不是這一回事
波蘭有法律嚴格規管毒品,但大麻卻能夠在民間廣泛使用。因為在寬鬆的藥用大麻規定下,吸食者只要知道「門路」,便可以透過「看病」取得處方。
因電動滑板車傷亡,責任誰屬?
電動滑板車的租賃熱潮席捲全球,相關交通意外及索償問題也愈受關注。澳洲雖已授權地方政府禁止於公共道路和行人路使用電動滑板車,惟多個地方議會至今仍批准行駛作臨時測試,更缺乏統一的監管架構、風險評估與索償機制。
預防金融危機,首先要令金融家問責?
專家警告世界可能正面臨一場龐大的債務風暴,規模可以遠超 2010 年的歐債危機。若要應對未來的經濟挑戰,並不是要向金融家賦予特權。倫敦大學城市學院金融系教授 David Blake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指,要避免下一波危機,就要銀行家為不當的投資行為問責。
Moyashi:日本死刑的門檻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街頭演說中途被殺,凶手山上徹也被即場逮捕。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是政治暗殺事件,不僅岸田首相立即發表聲明,表示要守護日本的民主制度,不屈服於暴力之下,檢察部也透露或會要求法庭判處死刑。然而,死刑判決在日本沒有這麼容易。
香港陪審團制度與法治之確立:裕城辦館毒麵包案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當遇上涉及政治敏感案件時,設立陪審團不太適合,因為陪審團成員沒有受過法律訓練,要摒棄個人政治傾向,以絕對法律原則處事,實在相當困難。其實香港開埠之初曾發生世紀懸案「裕城辦館毒麵包案」,大量洋人中毒,甚至包括寶寧港督及其夫人,但寶寧堅持由陪審團裁決,最終疑犯脫罪,成為香港法治的經典案例。
墮胎權判決被推翻,美國醫生從此左右為難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判決,不再視墮胎權利受憲法保障,把規範墮胎的權力還給各州。這意味著 50 州會各自詮釋,醫療程序當中何謂恰當及犯罪。美國婦產科學院警告,這將影響墮胎以外的醫護處理、為患者帶來新風險,並可能增加孕產婦死亡率。部分醫生更憂慮,新禁令的灰色地帶迫使他們作抉擇,是要違背誓詞,還是違反法律。
陶傑:「中國最偉大的律師」的悲哀
被譽為「中國律師良心」的傳奇律師張思之早前病逝,享年 94 歲。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後,其時為左傾知識專業人士的張思之協助中共接管北平司法機構和法院,成為「建國」後第一代獲發律師資格證的律師和第一代法官。
自動駕駛釀交通意外,可向 AI 問責?
今年 3 月,澳洲發生首宗自動駕駛汽車的嚴重意外,有途人被撞至危殆。但在追究責任的法律程序上,人工智能作為不透明的汽車「黑盒」,即使是製造商亦無法完全掌握其運算,結果造就新研究領域「可解釋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將為未來交通意外調查的關鍵。
Ryan Fung:ESG 知易行難,唯有訴諸法律?
正當大家滿以為歐洲的氣候行動一向領先全球,歐洲審計院日前就披露的真相卻令人意外。
Moyashi:米奇老鼠的永續版權
1928 年 11 月 18 日,迪士尼第一部有聲動畫「汽船威利號」在紐約上映,米奇老鼠首次在世人的眼前出現。說米奇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卡通人物,應該沒有人會反對。這隻早在 1928 年動畫的中登場的角色,雖然在接近 100 年後的今天,版權仍然握在迪士尼手中,但也許明年終於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