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及任何一位德國官員,何時開始警覺到中國高層的意圖,答案總是相同:2016 年中國家電廠美的集團以 45 億歐元,收購當時德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 Kuka。
史諾比
|共183篇|
歐盟企業對中國:sell or not sell,that’s a question
取消交易 IMST,象徵德中關係籠罩在愈來愈多的不信任之中。這也為擔任了 15 年總理的默克爾退出政治舞台後,德國對中政策的未來走向提供了重要指引。
疫情中突起的股市黑馬,日本小物流商成亞馬遜核心夥伴(下)
在疫情下搭上電商浪潮,成為亞馬遜合作夥伴,因而股價暴漲的日本小物流商丸和運輸,社長和佐見勝為了進軍送貨上門領域,很早就開始強化與協力公司之間的網絡。
疫情中突起的股市黑馬,日本小物流商成亞馬遜核心夥伴(上)
為何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會在強權充斥的日本物流業界中,選中一家只在業界營收排名約 20 的中型企業,並將其定為首都圈的配送夥伴?
非洲成為 Google、Facebook 淘金新戰場
非洲網絡流量正在爆炸式增長 —— 變得更快、更密集、更本土化,這對當地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疫症大流行除了使網絡使用量急劇增加,亦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更吸引了全球的基建投資者。一場「淘金熱」已經開始。
非洲網絡要起飛,得先解決電力問題?
全球網絡公司也注意到,投資升級非洲的數碼基礎設施,可以讓它們降低當地用戶在這個基本上尚未開發的市場,使用其服務的成本。但是,這裡存在著明顯的地理不平等。
設計未來辦公室,讓同事在線上「巧遇」?
隨著各公司計劃迎接後疫情的未來,多數公司都要設想出一種「在辦公室」和「在家工作」的混合工作模式。
Work From Home 扼殺創造力
隨著歐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區面臨新的封鎖,人們愈來愈擔心,長達數個月的線上工作正在損害創造力。
氣候極端的下一個戰場:法庭(下)
近年來,環保人士和投資者對歐洲石油巨頭施加愈來愈大的壓力,要求它們為自己對氣候變遷的損害承擔更多責任。這迫使石化業採取初步行動 —— 從投資低碳技術和綠色能源,到宣佈目標淨排放為零。但在外界對石化業審查力道不斷提升的同時,疫情摧毀了業者財務狀況,威脅它們轉型的能力。
氣候極端的下一個戰場:法庭(上)
5 年多前,荷蘭在一項迫使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官司中敗訴。這是法律首度強迫政府就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並在 2019 年得到上訴法院支持,意味著荷蘭當局需要減少的碳排放為 1990 年排放量的 25%。如今,在 2015 年打贏該起官司的律師 Roger Cox 有了新的目標 —— 蜆殼公司(Royal Dutch Shell)。
疫苗問世將造成更加分裂的美國?
對美國準總統拜登(Joe Biden)來說,「打疫苗計劃」就是他將面對的最重要課題。他的總統聲望,很大程度將取決於能否向夠多的人提供疫苗,以協助結束國內疫情蔓延。
疫情 2.0 再起,歐洲各國金融崩潰在即?
隨著意大利和許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衝破今年春季第一波疫情高峰,歐洲各國已重新實行不同程度的全國封鎖,試圖遏制疫情再度蔓延。餐館、酒吧、健身房、電影院和劇院被迫關閉。法國、愛爾蘭和比利時關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引起店主不滿。
mRNA 能治武肺,也能治癌?
於 1961 年首次被發現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其主要工作與郵差一樣,攜帶從 DNA 中複製的遺傳資訊,以產生建構及控制人體器官和組織的蛋白質。Uğur Şahin 夫婦認為,如果利用得當,mRNA 能充當免疫系統的交通督導員,可控制、調節和重新定向身體的資源,以對抗特定的癌症和病原體。
牛痘以來最快的疫苗開發 —— BioNTech 是如何跑出?
儘管 BioNTech 不是唯一使用革命性技術治療 COVID-19 的公司,但他們研發的疫苗最先獲得全球兩大最具公信力的監管機關批准,是科學與商業的成功典範。
信息隨時傳出,但為何溝通仍然錯誤?
如今,大多數具有如此重大風險的資訊,都內建了錯誤檢測,例如信用卡上的校驗碼。
增產百倍,企業提升士氣之道?
組織愈大,部門間愈難合作,上下溝通也愈難,危機來臨時就無法靈活應變。日本日用品大廠花王,歸功於社長澤田道隆的「遠大目標」,讓公司上下得以一條心,將疫情危機化為轉機,不只獲得消費者信任,更擴大業務規模。
日本鐵路公司因應疫情虧損之道二:改造郊區都市
受疫情影響,人們希望不用進入市中心,也能完成各項生活需求,因此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商業設施等一應俱全的核心城市。而鐵路公司亦寄望於此,由於沿線坐擁商業設施、公司、計程車等資產,比起房地產公司更具優勢。
日本鐵路公司因應疫情虧損衝擊之道:開共享辦公室
今年 4 月至 6 月期間,正逢日本宣佈緊急事態宣言,18 間主要鐵路公司全部以虧損作結。各鐵路公司正想盡一切辦法來削減成本。
杜林普下台也改變不了:全球供應鏈撤出中國
即便拜登宣告獲選,白宮紛擾仍未歇。牽動世界局勢最深的美中關係,在過去四年杜林普主義的雷厲風行下,短期內也幾乎不可能全面倒轉,加上疫情毫無和緩跡象,兩大因素夾擊,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仍徬徨在「向東(中國)走、向西(美國)走」的十字路口。
Tesla 翻身之道二:常人沒有的「終局思維」
馬斯克之所以能用終局思維帶領 Tesla,除了眼光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善用資本市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