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沒有這一類偶像歌手。後來才知道,嚴格來說她不是演員,而是歌手,「我一個人住」就是她唱的。曾想過買收錄了「我一個人住」的專輯「六月的茉莉夢」,但又想,自己似乎還未喜歡她到一個值得付出百多元買她專輯的程度。在韻彙把 CD 拿起,掙扎了一段時間,又放回原位。
CD
|共9篇|
月巴氏:1994(27)——「魔鬼的情詩」
我也有買「魔鬼的情詩」CD。實在太喜歡陳昇的「把悲傷留給自己」。第一次聽,是在一個週六的電視台音樂節目,那一集還有陳昇做嘉賓。這麼不有型甚至稱得上平凡的男人,竟能創作出這麼深情的歌,要把悲傷留給自己。原來深情,跟樣貌無關。
月巴氏:1994(25)——「十誡」
一直喜歡鄭秀文,她的碟我沒有買齊,但大部分都有買,最喜歡「Never Too Late」和「快樂迷宮」—— 不少人嫌「Never Too Late」封套上的她形象太過成熟,成熟到有點老成持重,偏偏深得我心。
月巴氏:1994(24)—— 「Forrest Gump The Soundtrack」
買 Forrest Gump The Soundtrack,是因為偶然看見某本雜誌 B 書的樂評,說這是一齣將上映電影的 Soundtrack,收錄了大量美國搖滾金曲,簡直就是一次濃縮版美國搖滾發展史 —— 其實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最重要是當中收錄了 California Dreamin’,在「重慶森林」裡被阿菲不斷聽的那一首歌,那一首令她夢遊,遊到去加州的歌。
月巴氏:1994(4)——「一生一心」
枱上留下她的小袋。我拿起,跑出去,已經見不到她。
本以為她會回來,但到了晚上 11 時我收工,她都沒有來。我再等,等到深夜 1 時,沒辦法,要回家了。
一直都沒有把袋打開 —— 始終不道德嘛!但我一直把它拿著,硬硬的,裡頭應該是一盒東西。
深夜 3 時。可能夜深,人的道德感被黑夜侵蝕,我把袋打開。
裡頭是梁朝偉的「一生一心」CD。記得是年頭推出的 EP,收錄了 3 首歌。
月巴氏:1994(3)——「Parklife」
我們去了沙田廣場的唱片舖。當以為李克勤又出了新碟,健竟然走去擺放英美音樂的貨架,並在「B」那一排,拿起一張 CD,封套上沒有李克勤,只有兩隻正在賽道上跑的狗。瞥見專輯上有兩個英文詞語,但我只識讀其中一個:Parklife。
串流大行其道,韓國唱片卻愈賣愈多?
串流普及以後,CD 幾乎淪為「化石」。但在南韓,自 2016 年起唱片愈賣愈多。銷量榜營運商 Hanteo Global 的最新報告指出,今年首 6 個月 CD 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34.25%。這歸功於 K-pop 熱潮,以及其追星文化 —— 買碟就要買複數。因為偶像的名氣,以及對偶像的熱愛,均要用數字來衡量。
2016 年最暢銷的音樂人是……
2016 年最好賣的音樂人不是 Beyoncé 也不是 Kanye West,而是來自 18 世紀、今年 225 周年忌辰的莫札特。據環球音樂統計,莫札特合輯「Mozart 225」在 10 月 28 日推出,5 星期內售出 CD 突破 125 萬張,銷量高於 Beyoncé 的白金新碟「Lemonade」。古典音樂明明日益式微,莫札特的反彈究竟別具意義,抑或只是一場意外?
日本音樂經濟學:為甚麼 CD 還是那麼潮?
隨著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等音樂串流 Apps 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年輕一代於音樂上的消費方式亦有改變。縱使外國音樂產業已不再視實體音樂產品為消費市場重心,走向數碼化的大勢,日本依然故我,CD 還是潮物,支撐音樂市場的興衰。究竟,CD 在日本歷久不衰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