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空氣」幾乎是日本社會互動的構成原理,理解秘而不宣的「空氣」是群體成員的合格證明,但在當代階級共同體已經失效的前提下,價值多元社會不再存在統一的「空氣」,「閱讀空氣」淪落成失控的盲猜遊戲。
偶像
|共39篇|
【我推的孩子「真人版」】受私生飯困擾的偶像
日本二人偶像組合「最終未來少女」 23 歲成員藤咲凪日前自爆是單親媽媽,育有兩名子女。藤咲被指為動漫「我推的孩子」真人版,故事中的角色星野愛是隱瞞未婚生子的年輕偶像,最終被瘋狂歌迷上門殺害。現實中,藤咲則是受到專挖掘偶像私隱的瘋狂支持者滋擾,才決定公開離婚並已生子一事。
【BBC 都報了】喜多川性醜聞,為何日本主流傳媒保持沉默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推出專題節目,探討日本男偶像搖籃 Johnny’s 事務所創辦人 Johnny 喜多川多年來的性侵醜聞。雖然醜聞流傳已久,雜誌「週刊文春」早已刊登過涉及多位受害人的報道,但日媒大多選擇沉默。即使這次節目令人嘩然,仍沒有日本主流電視及報章願意多作報道。
南韓 Kpop 新趨勢?元宇宙建虛擬女團
近年元宇宙成為大熱話題,文化產業也開始走入元宇宙的世界,南韓娛樂界正在探索各種可能。南韓公司 Kakao Entertainment 與遊戲開發公司 Netmarble 最近合作,推出首個完全在元宇宙創建的虛擬女團 Mave:,Kpop 與虛擬世界的結合,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愛在左右】追星做慈善 不一樣的FANS
從前,偶像似乎遙不可及;時至今日,偶像已變得親切,甚至可以和 FANS 互動和傾談。追星也彷彿進化至另一層次:不單是買相、印海報、製作應援品,更能以偶像生日名義作慈善之舉、作為認識香港文化的橋樑,亦為不少人療癒時代的傷口。
紳士大哥:正義光環被粉碎,Mirror 因禍得福
Mirror 演唱會事故發生已經有約 1 個月,傷者要康復恐怕只能祈求奇蹟,對於發生這宗如此嚴重的意外,難免會讓人思考到對 Mirror 會否是一次致命傷?撇除心理障礙,單純以市場角度去看,我認為這次重大事故會有一個頗堪細味的結果走向。
曾詩敏:從網球偶像中學習
36 歲的「泥地王」拿度(Rafael Nadal)第 14 次在法國網球公開賽稱霸,也是他個人第 22 次大滿貫捧盃,將 2 項紀錄同時刷新,亦是法網史上最年長男單冠軍。以這個年紀,帶著腳傷繼續身處網壇巔峰,真的好癲。
防彈少年團的背後:ARMY 如何推動社會變革
5 月 31 日,韓國男子團體防彈少年團(BTS)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訪問白宮,出席「亞裔美國人及夏威夷.太平洋島嶼原住民」主題月活動,討論針對亞裔的歧視和仇恨犯罪問題。在席間,拜登盛讚 BTS 不單是才華洋溢的藝人,更加為社會傳遞良好訊息。其實,除了團體自身,近年多家外國媒體都讚揚其粉絲團「ARMY」能發揮強大網絡,推動社會變革。
廖康宇:壞時代下的樂壇盛事
每一次筆者寫流行文化,都有讀者覺得這是做「港豬」的表現 —— 關於做一隻「港豬」,大意就是指一個人沉醉於飲食娛樂,忘記了自己生而為人的社會責任。但筆者可以斷言,香港近年的流行文化產物,包括歌影電視,絕對不是「港豬」的飼料。
與自由世界共抗納粹極權:初代女團「安德魯斯姐妹」
Viu TV 的「全民造星 4」,今次以塑造香港新一代本土女團為目標,再次掀起全城關注。早在 20 世紀初,現代流行音樂工業剛發展前期,已經可以找到全女班的偶像音樂團體,慰藉過很多代人的心靈。其中在美國,有一隊女子組合曾陪伴國民渡過二戰時的艱苦歲月,走訪各地盟軍基地提振士氣,她們名為「安德魯斯姐妹」(The Andrews Sisters),至今仍是美國歷來最暢銷的女團。
陶傑:昂山素姬「林鄭化」之後
西方輿論對於昂山素姬的判刑,反應極為冷淡。傳媒簡短報道,西方沒有幾張報紙的社論聲援。比起二十年前,人道光環的女神形象,實不可同日而語。
陶傑:香港奇女子,香港奇電影
電影「梅艷芳」引起爭議,中港台海外,掀起一片「寒梅滌艷憶芳華」的熱潮,對於兩小時的電影,就梅艷芳的一生如何取捨,為甚麼有這場戲、有那個人;卻又為甚麼沒有了那場戲、沒有了那個人,觀點與角度議論紛紛。
數十年來,為福爾摩斯回信的人
倫敦貝克街 221 號 B(221B Baker Street)—— 福爾摩斯推理小說迷必然認得的地址。柯南道爾創作的人物福爾摩斯,與其拍擋華生所居住的這個地方本不存在,但世界各地的名偵探支持者卻一直投寄到上址,終於自 1932 年起,有了專責為福爾摩斯回信的人。
曾詩敏:在賽場上,向對手索取球衣?
偶像也有偶像,這都正常不過。就如不少運動員在奧運期間,也會在選手村與碰上的國際級體育明星「集郵」,無傷大雅,但前提是要在適當時候做適當事情。
土耳其整頓「飯圈」,K-pop 將成犧牲品?
中國嚴厲打擊追星文化,官媒斥責「娘炮和小鮮肉」明星,使年輕人「失去強悍和陽剛的雄風」,結果「就像當年蘇聯一樣,任國家崩潰」。無獨有偶,土耳其保守派最近亦譴責追星文化,指控當地流行的 K-pop「鼓吹同性戀」,防彈少年團(BTS)更是眾矢之的,家庭與社會事務部正研究監管韓國流行文化。
串流大行其道,韓國唱片卻愈賣愈多?
串流普及以後,CD 幾乎淪為「化石」。但在南韓,自 2016 年起唱片愈賣愈多。銷量榜營運商 Hanteo Global 的最新報告指出,今年首 6 個月 CD 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34.25%。這歸功於 K-pop 熱潮,以及其追星文化 —— 買碟就要買複數。因為偶像的名氣,以及對偶像的熱愛,均要用數字來衡量。
【泰有心】用 K-Pop 應援的政治動機
疫下的曼谷空蕩蕩,草根的士「篤篤」司機因沒有生意而陷入財困。在此艱難時刻,泰國的年輕反政府示威者兼 K-pop 歌迷選擇在篤篤車尾落廣告,宣揚對偶像的愛,同時幫補基層司機生計。
為甚麼人們如此沉迷於明星感情生活?
日本國民偶像新垣結衣與銀幕拍擋星野源閃婚,消息傳出後,震驚東亞,令無數粉絲心碎暴動。明星也是人,結婚是很平常的事,何況我們又不認識他們本人,但聽到明星結婚的新聞,人們總會異常失落或者高興。過去就有心理專家嘗試解釋,人們何解如此沉迷於明星的感情生活?
夕立:日本當代追星文化有甚麼不同?—— 看「神推」動畫
為甚麼在這種新型追星文化中,親衛隊等大型組織卻愈來愈少見?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偶像對粉絲的承認變成了整個消費的一部分。
除了造星,還造出族群認同
香港某電台的造星節目,成為很多市民近來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同類造星真人騷近 20 年風靡全球,同樣引起過學術界的討論。雖然這些節目設計感覺千篇一律,有研究卻指出,節目組會按本土市場和品味調整,而觀眾投票互動的環節,更可能與本土族群認同產生互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