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

|共6篇|

呂嘉俊:在「劏房」煮團年飯

過去住公屋,300 尺空間住一家四口,卻仍有一個四壁圍起的完整廚房,有完善的爐頭,良好的抽氣系統,足夠放大砧板的工作檯,媽媽和姐姐在內煎炒煮炸,做出一頓團年飯。如今即使樓盤名字改得多美好,樓下會所雕欄玉砌,我們還是貧窮得要吃外賣,談不上甚麼品味。看新聞,有劏房戶因居住環境太細,每天在廁所內煮飯,再把飯菜拿到床上吃,社會在這數十年到底有沒有進步過?一個家居廚房大概可說明一切。

救世軍:一餐住家飯,對劏房戶家庭的意義

每星期的餸菜包均有菜、有魚、有肉,並已切好及配備調味料,方便他們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住家飯。「不少單親媽媽跟我們分享,她們缺乏煮食器具,以前只能與孩子吃快餐,沒時間做一頓住家飯,覺得自己未能盡母親的責任,又擔心孩子不夠營養,感到自責。然而,這個餸菜包能讓她們為孩子做到一頓住家飯,除了減省開支外,更重要的是她們從中找回自己作為母親的角色。原來一餐住家飯對這些家庭別具意義!」

巴黎最貴的劏房

近日有法媒報道巴黎一間貴價「閣樓」(loft),32 呎劏房售 5 萬歐元(約 43 萬港元),標題非常聳動:「巴黎樓價瘋了嗎?」香港人見了,冷笑一聲,由太古康怡花園到青衣盈翠半島成交呎價不時高見 13,000 港幣,劏房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法國人實在太大驚小怪--C’est la 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