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

|共91篇|

移民家庭最關心的問題:在哪裡養育孩子最好?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最近發表一項有關兒童福祉的報告,根據全球最富裕國家的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環境、教育體系、育兒假政策等進行排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參考了其中一些評分,為準備移民家庭尋找養育孩子的理想地。

西班牙的「液態黃金」

隨著對健康及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2022 年全球橄欖油市場規模達到 105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149 億美元。目前世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是西班牙,據歐洲新聞台報道,當地南部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盛產橄欖樹,可產出食用橄欖以及「液態黃金」—— 頂級橄欖油。

呂嘉俊:獨裁政權最怕分子料理?

要認識分子料理背後的創作精神,大概可由西班牙的黑暗時期說起。熟讀歷史的,都知道佛朗哥將軍的可惡,他在位期間,禁絕西班牙一切的公民運動,長年壓制文化藝術和言論自由,以個人取向情傾馬德里,要全國人民向這個中心位置膜拜,打壓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等地區,以中央集權形式,消滅地區特性,阻止方言的傳承。

熱浪下,西班牙葡萄收成如何?

熱浪之下,攝氏 40 度的高溫令工人難以在日間進行戶外工作,馬德里附近酒莊 Bodega Andres Morate 的葡萄園工人於是轉在日落後頭戴電筒,到田裡採摘葡萄。同時,因為熱浪高溫及氣候變化導致乾旱,西班牙的葡萄園在本季度需要提前數星期開始收割作物。

「活化」鬥牛場:西班牙的舊地新用

鬥牛這項西班牙傳統競技,已不復數十年前般興盛,2019 年舉辦的賽事較 10 年前少近一半。兩年多的疫情再加快其式微步伐,全國約 1,700 座鬥牛場大多變得凋零。但問題是,這些場館不只佔地龐大,還多坐擁市中心的優越地利,任其空置未免浪費。如何「活化」此類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成為當地重要課題。

西班牙人重施故技,任羊群嚼草踩地防山火

熱浪席捲歐洲,巴塞隆拿亦難倖免。在酷熱天氣和乾旱的影響下,山火頻生,威脅性命和財產。當局遂在今春找來 290 隻綿羊和山羊,在市內最大公園盡情嚼草以作防火。這個近來在美國日漸流行的做法,對西班牙人來說原來只是故技重施。早在 20 多年前,南部人便已活用這些草食動物,作為保護山林的好幫手。

【書展系列】梵文版「唐吉訶德」—— 以最古老語言,翻譯首本現代小說

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創作的「唐吉訶德」,不僅是文學史上首部現代小說,其閱讀量和出版量亦冠絕全球。就在約一個世紀前,兩位克什米爾班智達作出創舉,將它翻譯成梵文這個最古老語言之一。但如此珍貴的手稿,卻被遺忘在哈佛大學圖書館數十年,直至一名德國教授把它拯救出來。

自己疏忽造成意外,自行承擔救援費用

若有人在惡劣情況下仍選擇登山下海,出現意外需要救援的話,通常會被視為佔用寶貴資源,而救援人員亦要因不負責任的行為而面臨危險。有見於這種情況愈來愈嚴重,西班牙城市聖塞巴斯提安(San Sebastián)正起草立法,計劃向因魯莽及疏忽造成意外者收取救援費用。

人在西班牙,種大麻就是大毒販

在西班牙的阿爾塔霍納,一個外表看來平凡樸實的農夫 Juan Luís Yabar Jimeno,正是當地警方於 4 月公佈破獲歐洲最大宗非法種植大麻案的主人翁。他在 11 個總面積達 67 公頃的園區,種植超過 40 萬株大麻,警方估計市值 1.08 億美元。由於西班牙的相關法規複雜而混淆不清,大麻種植者的合法農作物可能會被警方摧毀,同時面臨遭竊匪掠奪的危機。

東南亞工人安奎基:世上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16 世紀是大航海時代的高峰期,歐洲的超級帝國打通了世界各地的航通,在亞非拉建立殖民地,榨取廉價勞動力和資源,為往後歐洲急速發展打好基礎。近年,西方社會積極反思帝國主義陰暗的一面,承認被殖民者的貢獻。很多讀者都知道,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探險是由麥哲倫(Magellan)帶領,但他其實未返回歐洲已經命喪菲律賓,東南亞工人安奎基(Enrique)才是首位環繞地球一周的人。

【展覽】過百真跡呈現達利的「瘋癲・夢境・神曲」

2022 年初,台灣還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展覽 :「瘋癲.夢境.神曲 —— 天才達利展」。畫家達利與畢卡索、米羅被譽為西班牙 20 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藝術家;達利以超現實主義的作品而聞名。這次展覽除了有其知名作品之一「記憶的永恆」,即軟化了的鐘錶畫像,亦有達利繪製的「神曲」詩篇全系列一百幅畫作等。展場設計融入「踏在夢境中的現實」概念,真跡與環境佈置相配合下,主辦方希望觀眾能有一個沉浸式的超現實體驗。

陶傑:論國家級躺平主義

中國政府對於民間躺平主義十分緊張,認為下一代拒絕生育、官場做事不積極而一味觀望、生產企業又遭到追稅打擊,「躺平主義」蔓延。尤其人口老化,前景令人擔憂。然而世界五百年來,各國互有興衰循環,來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更發現這兩個大航海的第一代帝國主義老牌霸權,基本上處於超過一百年的躺平狀態。

西班牙與遊客:Omicron 又如何?

Omicron 變種病毒在港傳播,香港繼續以「清零」政策應對。不過,香港媒體形容疫情「嚴峻」的歐洲國家如英國,英格蘭地區已計劃解除遏制 Omicron 疫情引入的限制措施。另一病例高企西歐國家西班牙,截至本月 16 日,七日內每日平均確診數字超過 13 萬,但這個陽光明媚的國家,不僅提倡對待 Covid-19 如同季節性流感一樣處理,也打開國門歡迎遊客。

【Soul Monday】管弦樂團再造廢棄物,也再造弱勢青年的人生

羅馬尼亞少女 Cristina Vazquez 在馬德里貧民窟長大,管弦樂似乎離生活很遙遠,她小時候從沒想過自己會拉小提琴。但今天,她使用由回收材料製成的樂器,成為環保管弦樂團首位小提琴手,並教授其他弱勢青年拉奏樂器,希望用音樂改變命運。

巴塞隆拿開發「藍色經濟」,推動超級遊艇維修業

在全球遊客被困家中之際,熱門目的地之一的巴塞隆拿正在努力轉型。這座曾經船廠林立的城市,加上一個投資 2,000 萬歐元的私人碼頭,逐步發展為地中海最大的超級遊艇樞紐,供億萬富翁停泊及維修他們的名貴「玩具」。當地積極開發海洋的「藍色經濟」,作為旅遊業以外的財路,為何本地居民卻不太樂意?

宗教迫害的痕跡,人造衛星也看得見?

運作 4 個世紀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為人類史上最持久的宗教迫害,不但蠶食宗教自由,還損害經濟社會發展至今。有學者通過人造衛星的航拍照片,考察西班牙夜間燈光亮度,量度各地方經濟發展程度,結果昔日宗教裁判所審判頻繁的地方,今日的經濟活動亦傾向較弱,其他社會發展也相對落後。

得獎「女」作家竟是三位男編劇 —— 文學惡作劇可以接受嗎?

西班牙「行星文學獎」上週五頒發,獲獎作品是該國犯罪小說家 Carmen Mola 的小說「野獸」。據報 Carmen Mola 是一位大學女教授的的筆名,然而頒獎典禮上卻有三名男子上台領獎,並表示他們是合著作家 —— Carmen Mola 本人。「自爆」身份後,包括該國政治人物、LGBT 運動人士 Beatriz Gimeno 在內,部分人批評三人男扮女發表作品的「騙子」行為。不過,文學惡作劇(literary hoax)當真不可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