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如何真正實現革命,各國就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善用天然資源,當中最難解決的相信是「土地問題」(當然不是香港政客經常掛在嘴邊的那種土地問題)。
土地問題
|共25篇|
綠色和平:假如 Tinder 詐騙王推銷明日大嶼人工島?
忽發奇想,情境換轉在香港,美好願景不如有樓揸手,如果「課金」8 萬元作首期,每年收息,換來 10 年後「上車」機會,兼坐擁無敵海景,這種承諾會否更易引人「落疊」?
墓地不足,雅加達可下葬 6 層?
香港缺乏土地,不止房屋供不應求,就連墓地或骨灰龕位也長期面臨短缺。公眾墳場下葬需於 6 年後撿拾骨殖,骨灰龕位則需排期至少 4 年。然而需求有增無減,購買私人墳場墓地需 28 萬港元,私營龕場更高達 30 萬。但原來除了香港,印尼同樣面對墳地不足的問題,而其權宜之計,竟是於同塊墓地,向下葬深至 6 人。
從被迫遷到買組屋,一切新加坡政府都安排好?
在幾乎人人有樓住的新加坡,超過 8 成人口居於政府興建的組屋,其中 9 人擁有業權。新加坡之所以能滿足多數人的住屋需求,其中一個土地來源是向國內的村莊「甘榜(kampong)」徵收土地。但發展至今,國內只餘下最後一個甘榜。有往日的甘榜居民至今仍懷念當年的甘榜時光,但為了城市發展和人民利益,就該由政府決定誰來付出代價?
Airbnb 賣樓大計:共享家居能解決土地問題?
Airbnb 近日推出新計劃,以共享為目的設計及建造房屋,人們既可在 Airbnb 置業,並在同一平台租出房屋。計劃旨在令無論買家或短期租客,都能根據心中所想,隨意轉變家居。但在共享潮流下,未來「家居」的概念,或許亦因而有變。
陶傑:魄力大提升,心智大解放
由連改建工廈也不敢的一名小局長,升級到豪擲萬億大填海的女特首,不但令人想起昆蟲的進化:一隻蠶蛹如何破繭而出,變成一隻有翅膀的蠶蛾。
鄭立:珊瑚物語 —— 拿某個理由填海,填完卻用別的理由用掉
當然辯論是多餘的,因為用膝蓋想都知道政府會霸王硬上弓,反正誰都知道香港的高官只是一些毀滅香港後去英國、加拿大退休的生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最好的反應是怎樣呢?當然是玩桌遊了,毫無疑問,「珊瑚物語(Reef)」是一個有關填海的桌遊,讓大部分無法晉身政府當公務員的我們,共享摧殘毀滅珊瑚的樂趣。
巴塞隆拿禁劏房,議員:「那是棺材」
全港約有 20 多萬人居住在劏房,租金中位數超過 4,000 元,呎價媲美豪宅,但政府卻沒有作出針對措施。在巴塞隆拿,有公司打算為基層工人興建廉價膠囊住宿,卻惹起眾怒,當地政府斥該計劃不合法,更有當地議員直指那是「棺材」。
綠色和平:住屋郊野不對立
這片世外桃源,近年卻不斷被高官與權貴們「擺上枱」,特首甚至在諮詢期間「出口術」,指可考慮在郊野公園興建住屋,試圖將基層市民需要與郊野公園對立,營造「兩個只能選一個」的假象。
高科技生態村落,能解土地問題?
城市居大不易,生活環境欠佳,生活價格卻居高不下;郊區較為舒適,但歸園田居又怕面臨諸多不便。一間技術及再生住宅房地產開發公司準備建立「高科技生態村」,重塑郊區成居住好地方。
鄭立:希臘有靚地 —— 土地不夠就填海,但填完土地還是不夠
在「希臘有靚地(Attika)」這個遊戲中,表面上你扮演的是希臘某個城邦的政府。這遊戲的政府,對國泰民安完全無興趣,也無關係,勝利條件是把手頭上多個地產項目(碼頭、公路、豪宅區等等)全部建出來,把該消費的水泥全部消費掉。可見,這遊戲的所謂政府,只是一些偷竊搶劫市民餵建商的狗。
外資搶地,冰島人民怨聲載道
美劇「權力遊戲」加上雪山、火山、極光,招徠大量外國旅客前往冰島,成功令該地在破產困境中華麗翻身。但冰島政府現在希望外國人來看看就好,不要肆意購買屬於他們的土地。
Live Norish:北歐社創(一)—— 瑞典長幼共居
「跨代共居」(Intergenerational Cohousing)是指青年與長者共用居住空間和設施,為歐美社會創新研究以緩解青年住屋問題的對策之一。瑞典知名的社創家 Niklas Adalberth 早年推出計劃,輕鬆地示範了瑞典社會如何實踐長幼共居。透過網站登記付費成為會員後,便可根據地區、喜好、身體健康狀況和業主或租戶配對。
綠色和平:上樓無望,只因唔夠地?
最近屯門某新住宅樓盤開售,有大學生喜孜孜向傳媒透露,已獲父母資助成為業主,其父更興奮表示要「斬隻雞慶祝」。香港樓價驚人,年青一輩若無「父幹」,往往上樓無望。政府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覓地,甚至提出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公私合營釋放地產商農地等極具爭議的建議,以應對市民住屋「貴、細、擠」的困境。可是,假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無視規劃不當、房屋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即使移山填海,賠上珍貴的自然環境,恐怕也幫不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
夏威夷人住近活火山,全因土地問題?
岩漿如海嘯般淹沒農田、吞噬房屋和汽車…… 一幕幕災難電影般的畫面,最近出現在夏威夷基拉韋亞火山(Kilauea Volcano),附近 1,700 名居民緊急疏散。其實基拉韋亞火山噴發是否沒有先兆呢?不,恰恰相反,這座火山自 1983 年起便持續活躍,但為何有這麼多人「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偏偏要住火山腳不可?其中一個原因,正正是房價問題。
土地問題,先人要「上樓」了
人口爆炸土地不足,生人要有斗室安居尚且奢侈,逝者遺體更是無處安放。在據分析已超前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的印度,礙於宗教規條所限不能火葬,墳場空間不足唯有層層疊式安葬先人,新人疊舊人,盡用有限墳地。除此以外,更有填場辦起垂直墳墓,只為壓縮墳墓佔地。
海上都市 —— 解決「土地問題」的未來藍圖
香港政府近年常將社會大小問題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其實放眼世界,無一倖免,不少發達城市都陷入相同煩惱。覓城市而棲,結果無家可歸,土地不足固然是人類當代的重大社會問題,另一個潛在困擾,則是海洋水位上漲。有專家建議,人類應該轉而投產海上都市。如今一批海上企業家深信,與其對抗海洋,不如利用海洋,相信最終人類可以將一座城市搬到海上。更有人相信,海上都市將為人類社會樹立一個全新形式的政權。「在這個海上政權,將很難出現暴君統治情況,因為當你表現不濟,你的島國隨時會被國民解體。」是政治烏托邦的雛型,抑或只是想天開?
【短片】70年代東京蝸居 膠囊疊建大廈
60 年代日本逐漸掙脫戰後的頹唐,經濟高速增長,大都市人口劇增,東京很快已浮現土地問題。當年政府表示發展基建及房屋為施政的「重中之重」,竟促成亞洲唯一一波建築思潮——代謝運動(Metabolism)。
英國經驗:為甚麼你買不起樓?
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大經濟體樓價急遽攀升,拋離經濟與薪酬增幅,除非有「父幹」,否則愈年輕上車愈難。近日一本新書「反思土地與房屋經濟學」(Rethinking the Economics of Land and Housing)以英國為例,主張樓市之所以脫離現實,癥結在於地價結構性上漲,金融措施再進一步促進惡性循環。
游兒:新同居時代 消失的室友
室友之間的不滿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滋生,例如有一次港女超時工作回家後,把 O 買的唯一一罐冰凍可樂喝掉。又有一晚,港女籌辦完公司活動後累極回家攤在沙發上,不知為何 O 卻氣得炸起來。「我真的不明白你是如何管理你自己的。你嚷著減肥嚷了好幾個月,也不見你去做運動還買雪糕放在雪櫃,而我每星期抽幾天到會所跑步早就瘦了下來。你說花了幾千元去電髮,弄完卻跟之前一模一樣,不過是浪費金錢。」當時的港女被 O 突而其來的氣勢嚇倒而不敢作聲,後來,過了多年之後,港女還是覺得每一個香港人都擁有懶惰和浪費的自由,而一個室友並沒有資格對她的人生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