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

|共31篇|

人來我走:德州湧入移居者,本地家庭遷別處

德州近年成為美國人以至大公司的新家園,尤其令矽谷所在的加州「人財兩失」。光在去年就有逾 10 萬加州人遷往德州,科技巨擘甲骨文、Tesla、Google 以至其他行業龍頭亦爭相進駐。不過,較為相宜的地產市場、政治氣氛和工作機會等吸引落戶的條件,也使一些德州家庭不得不走,甚至反過來搬到加州。

英國租賃業權制度改革,認識當中利弊

英國政府正向國會提交法案,旨在改革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租賃物業制度。該法案名為「租賃產權和永久業權改革法案」(Leasehold and Freehold Reform Bill)原意是賦予租賃產權戶更大權力,令住屋市場更公平。不過,倫敦大學城市學院講師 Mark Andrew 的分析指,有關改革反而可能對租務市場、樓價和家庭財政造成各種負面影響。

漫天烽火,烏克蘭樓價不跌反升?

受俄羅斯入侵影響,去年烏克蘭經濟萎縮 3 分 1,通脹率升了 4 分 1 以上,需要仰賴西方社會的數十億美元資助來替政府買單。但戰事持續至今,僅得靠近前線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樓市重挫,反觀西部的樓價增幅高達 75%,就連首都基輔北部的樓房也熱賣當中。為何漫天烽火之下,地産交易如此旺盛?

碧桂園,曾經是港人憧憬的美好生活

在 2022 年底,碧桂園負債已高達 1.76 萬億人民幣,近月其財務危機持續發酵,8 月 12 日宣佈中國境內 11 隻債券停牌。2007 年碧桂園上市時,是香港股值最高的內房股,但到今年 8 月 15 日股價已低見 0.81 元。碧桂園當年冒起,繫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旗下的中產式樓盤,也盛載過不少港人對美好生活想像。

甚麼時候到了「房地產泡沫」?

在千禧年代,寬鬆的貸款標準和次級按揭,導致一場房地產泡沫,重創美國各地、特別是一眾中產階級家庭。而在此之前,1997 年東南亞貨幣危機引發房地產泡沫爆破,很港人至今記憶猶新。一旦樓市泡沫爆破,負資產個案會隨即暴增,對受害家庭的影響可以代計。Business Insider 就解構何謂房地產泡沫,讓一眾投資者小心留意。

英國的小型財政預算案:當地專家如何評價?

9 月 23 日,英國財政大臣關浩霆公佈「小型財政預算案」(mini-budget),大幅減免稅收,涉及金額多達 450 億英鎊,幅度為 50 年來最大。卓慧思內閣希望藉此刺激經濟增長,帶領英國走進新時代,但預算案公佈後,英鎊兌美元持續暴瀉,在 9 月 26 日一度創歷史新低。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就徵集了英國一班政經專家對預算案的意見。

疫情造成樓市失控,老弱殘將流離失所?

根據「華爾街日報」,美國於 2020 年 4 月正式走出衰退,結束始於去年 2 月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緊縮,創下兩個月擺脫衰退的紀錄,為有記錄以來最快。這本該是值得慶賀的現象,但實際狀況卻令人憂心。因為就像病毒奪走的多半是「老、弱、殘」等人性命,這波因為疫情而造成的經濟變化,也正在剝奪全球最底層人民的基本生存權。

疫情加劇全球貧富差距,樓價成各國央行穩定金融關鍵

當 2020 年新冠疫情首次爆發時,許多人認為這將會像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一樣,帶來十年一度的經濟大洗牌與財富重新分配。極少有人會預料到 18 個月後的今天,全球貧富差距竟然是加速走向極端,其中的關鍵就是急遽上漲的樓價。

儲夠錢退休?杜拜等你來買樓

當眾多大都會正為人口老化而愁,富甲一方的杜拜卻能獨善其身。推動經濟的外勞大都正值壯年,到了退休之齡便會回國;在夜店和沙灘尋歡作樂的遊客,也是年輕男女居多。「經濟學人」更指,杜拜政府甚至反其道而行,招攬全球長者移居當地。因為這個中東城市缺的不是勞動力,而是有錢老頭來買那一大堆吉屋。

市民買不到樓,政府束手無策?紐約有第三者幫手……

香港買樓上車之難,難於上青天,市場樓價難以控制,施政報告不見首次置業上車盤,只聞出租公屋數目要在 80 萬「封頂」。自由市場的操作模式下,紐約也面對同樣問題。自金融海嘯以來的 10 年間,紐約市房屋危機愈趨嚴重 —— 租金穩定的單位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發展商只會建造民眾難以負擔的房屋,儘管市長 Bill de Blasio 視此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卻是力不從心。但紐約起碼有非牟利機構 Interboro Community Land Trust,提供一系列永久經濟實惠的住宅單位,令紐約市民不用再苦於作「樓奴」。

英國「第 9 大銀行」:父母銀行

香港每當有新樓盤發售,傳媒總愛到現場抓住和子女一同揀樓的慈父慈母,打聽是否代子女付首期,甚或全數付款,有受訪者亦笑言買樓要「識投胎」。上樓靠父幹,讓一眾無產階級青年百般酸味在心頭。父幹重要不只是香港專利,法通保險早前在英國進行的調查發現,「父母銀行」(Bank of mum and dad)是英國第 9 大的房貸來源,與提供按揭服務的「約克郡建築協會」相若。

英國經驗:為甚麼你買不起樓?

近數十年來,世界各大經濟體樓價急遽攀升,拋離經濟與薪酬增幅,除非有「父幹」,否則愈年輕上車愈難。近日一本新書「反思土地與房屋經濟學」(Rethinking the Economics of Land and Housing)以英國為例,主張樓市之所以脫離現實,癥結在於地價結構性上漲,金融措施再進一步促進惡性循環。

陶傑:全球一體化的困局

年輕人買不起房產,並非香港獨有,只是香港問題最嚴重。克林頓上台推動銀行規例鬆綁,以前擁有土地房產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還惠及麥當勞的一個收銀員和汽車油站工人。結果是銀行瘋狂借貸,風險打包,金融惡性膨脹,造成海嘯。

蘇二:全力封殺曾俊華

梁特首在公佈控制樓市新辣招的記者會上,公然剝奪鬍鬚發言權,如非鬍鬚成功突襲,搶咪發言,他即變成垃圾桶劉江華,在記者會上全場「齋坐」。莫名其妙的是,鬍鬚原非擅於辭令之士,即使讓他發言,理應不會對梁特構成重大威脅,但在狗急跳牆的心理主導下,梁特機關算盡,架空鬍鬚,無非就是要證明他未能做到「心無二用」—— 為選特首,忘卻本份。

東京樓價長期平穩之謎

近年中港流行日本置業,市面出現一本又一本的買樓天書,日本樓如此吸引,主因當然是價格較低。過去廿年,全球各大城市樓市大幅見漲,溫哥華飆升近五倍,倫敦漲逾四倍,香港則已升穿九七高峰,唯獨東京增幅極微,僅四成半。東京平穩樓價背後原因眾多,金融時報東京分社社長 Robin Harding 認為,主因在於自由放任的城市規劃。

Live Norish:樓價高企的斯德哥爾摩

啟德一號早前開賣,一日之內便全部售罄。雖說是港人港地計劃,但單位售價一點也不低,兩房單位索價 700 餘萬,但香港人依然趨之若鶩。人人說香港樓價高到望塵莫及,原來斯德哥爾摩的情況也不好得多。大家也許沒有想過在這最快樂國家之一的地域,瑞典人也如我們一樣擔心土地問題吧。

Live Norish:挪威奧斯陸都有土地問題

最近香港因土地問題鬧哄哄的,想不到挪威這邊同樣。挪威那麼大也有土地問題?其實正確一點來說是房屋問題。想買樓的朋友,都叫苦連天,因為樓價升得太快了,尤其是在首都奧斯陸。在奧斯陸樓價升得最快的區域,現在是 52 平方米標價 320 萬,計起來也不用 6,000 港幣一呎,而且實用率接近 100%,還好吧?表面上是還好,但別太天真被這數字給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