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態度

|共48篇|

美國勞動力不足,是因為少了「工作狂」

過去 3 年進入後疫情時代,美國工人短缺,企業難以請人。人們普遍歸咎於失業救濟金過於慷慨、外地輸入勞工不足、太多工人患有長新冠,或純粹因為人類愈趨懶惰。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去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發現減少了的工時,大部分來自就業人士,反映了工人還在,他們只是不再如以往般拼命地工作。

莫坤菱:疫情後再看「窄路微塵」,不過時的相濡以沫

總共看了兩次「窄路微塵」。第一次是去年香港亞洲電影節首映、訪問導演林森前,在試映室的小銀幕,已覺是驚豔。兩個小人物面對命途多舛,依舊咬著牙關,默默存活,不知不覺戳到每個觀映者的心坎…… 還只是共鳴感作祟?如今世界通關,疫情已過,一切恍如隔世,翻看一遍「窄路微塵」,卻覺相濡以沫更耐看,尤其是本來有點不明所以的結局,吃過每記苦難後,是帶點餘韻的明志。

呂嘉俊:在「劏房」煮團年飯

過去住公屋,300 尺空間住一家四口,卻仍有一個四壁圍起的完整廚房,有完善的爐頭,良好的抽氣系統,足夠放大砧板的工作檯,媽媽和姐姐在內煎炒煮炸,做出一頓團年飯。如今即使樓盤名字改得多美好,樓下會所雕欄玉砌,我們還是貧窮得要吃外賣,談不上甚麼品味。看新聞,有劏房戶因居住環境太細,每天在廁所內煮飯,再把飯菜拿到床上吃,社會在這數十年到底有沒有進步過?一個家居廚房大概可說明一切。

向古代犬儒大師學習,告別鬱悶循環

在亂世之中,要做一位善良而快樂的人很難。很多人因為對世界,對自身遭遇的不滿,變得愈來愈憤世嫉俗。這股怒火可能會形成一個鬱悶循環,令人否定一切事物,但又找不到具建設性的方法。我們有時會稱這些人為「犬儒」,但「犬儒主義」(cycnism)本來並不等同消極,哈佛商學院教授 Arthur Brooks 就在雜誌「大西洋」撰文,重新探索其本意。

懶散至上:日本人的生活解放

前些年在日本,尚在議論主婦在超市買熟食當晚飯是否偷懶。但經歷數波疫情、久居在家、減少應酬等日常劇變, 愈來愈多人尋求更放鬆自在的生活態度,甚至把「懶散」(ズボラ)奉為最高原則。從煮食到打掃,都有不少網民分享省時慳力的心得。這股懶活之風興起,如何把人從高壓社會中解放?

紳士大哥:移民外國如何由二等公民進化成一等公民?

某些人口中的「二等公民」,說來說去,不就是「因為無錢所以要做下欄工作」。說著這些話的,包括身上早拿了別國護照的既得利益族群,或是沉迷於民族主義但經濟條件差得沒選擇餘地的守舊者。這些人所認識的「生活」,就是在每一件事都標上價錢牌,生命就只剩下單純的金錢數字。

下一個創意企業集中地 —— 日本糸島

相對於東京、大阪、札幌等廣受歡迎的日本城市,位於福岡縣西部的糸島市顯得寂寂無聞。但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這個小城市近年正在急速冒起,發展成最受創意企業家歡迎的目的地,成功吸引到世界各地的人才。去年,探討全球議題及生活方式的雜誌 Monocle 評選世界年度小城市,在 25 個城市中,糸島獲選為第三名,僅次於葡萄牙的波圖及比利時的魯汶。

要成為整全人類,需要找回人類的動物性?

很多香港中學生都會讀過孟子的學說,他觸及的其中一個命題就是「人禽之辨」,所謂「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認為人與禽獸最大的分別在於其道德自覺。「人禽之辨」的討論,在西方哲學世界也存在,但近年,不少西方學者反對人類中心主義,英國的環境哲學家 Melanie Challenger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認為人類要重新探索自身的動物性。

開爐日:工作倫理如何把工人變作奴工

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城市,平均做足 48 小時。當有些達官貴人以香港所謂的「獅子山精神」感到自豪時,很多人即使窮忙大半生,生活質素也得不到改善,而自嘲「奴工」、「社畜」。很多發達經濟體也有工時長的情況,香港只是最極端的寫照,米德爾堡書院社會學副教授 Jamie McCallum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與大家一起探討「工作的暴政」(Tyranny of work)。

曾詩敏:你今日「慢」咗未?

在速食的社會,即使大家意識到「慢」的好,卻可能會變成另一場競技,讓我們鬥「快」去「慢」;在提倡自然的過程中,又不小心落入刻意。所以最後想說的是,筆者都是學習中的都市人,在每天的奔波中,努力保持自覺,才能更有血有肉地知道自己的選擇。想快想慢都可以,重要的是要多一點去思考。

人生應享樂?認識伊比鳩魯學派

人生苦短,有文人會勸勉大家及時行樂,例如李白「將進酒」名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也有哲學家呼籲人們要好好自我約束,方能成就一番事業,例如中國儒家就提倡「修身齊家」。西方也有類似討論,古希臘有所謂的「伊比鳩魯學派」(Epicureanism),提倡享樂至上,但卻被其他哲學家打壓。有學者就認為在亂世之中,我們應該再讀伊比鳩魯學派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