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化學家和諾貝爾獎得主 Paul Crutzen,將「人類世(Anthropocene)」一詞普及至科學界及媒體中。蘇聯科學家更早在 1960 年代就曾使用「人類世」一詞。現時,地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正在認真考慮這一說法。
人類世
|共4篇|
雞,人類改造自然的未來化石標記
雞隻經歷數千年緩慢演化,何解在短短數十年間基因突變,骨骼急速長大,骨質卻疏鬆易變形,在全球極速繁衍多達 230 億,是野生禽鳥總數的 3 倍。不尋常的丕變,全歸因於人類數十年的工業改造,將會透過化石銘刻在數十億年的地球史上。
我們正邁向新白堊紀?
人類談論全球暖化危機多年,氣候變化到近年已經愈來愈著跡,聯合國亦警告溫度升幅超過 1.5°C 水平,一切將不可逆轉。有人樂觀認為,地球氣候始終會達到新常態,人類可以適應過來,但科普作家作家 Peter Forbes 最新文章卻指出,按目前預測,地球氣候最終可能與 6,500 萬年前白堊紀相似,那是恐龍尚未絕種的地質年代,人類不可能適應得來。
【學術論爭】4200 年前全球大旱災,改寫我們身處的地質年代?
從今個夏季起,全人類在不知不覺間落入新時代。你應該聽過侏羅紀,亦可能聽過寒武紀,最近國際地層委員會重新劃分地質年代,則把我們身處的時代命名為「梅加拉亞期(Meghalayan)」,以 4,200 年前全球大旱災,導致多個古文明崩壞為起點。但決議未能一錘定音,學界正反陣營劍拔弩張,由氣候變化牽扯到古文明歷史課題,牽連到地質學、考古學、埃及學等專業,令整場筆戰極富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