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古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肆虐至今的瘧疾(malaria)原來在超過 7,000 年前,已經影響人類聚居的群體。
考古
|共57篇|
李衍蒨:骨骼比較學?
基本上,法醫人類學家的工作就是從骨頭中拆解及分析逝者的故事,再以我們的話語逐一複述。因此,他們首先要找出屬於自己工作及分析範圍的骨頭。而透過「骨骼比較學」(comparative osteology),就能夠有效分辨出人類與動物骸骨。
李衍蒨:鐵器時代的結核病患者
最近,在科學鑑證的幫助下,研究團隊對一副從英國多實郡(Dorset)Tarrant Hinton 村莊挖出的骸骨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更由此得知在鐵器時代(Iron Age)居於當地的人的生活模式,以及其散播傳染病的途徑。
全民考古:鼓勵大眾參與的公共考古學
水務署在深水埗主教山施工期間,發現古羅馬式的戰前圓拱蓄水池。在一眾街坊、區議員和專家爭取下,特首林鄭月娥也終於開腔表示主教山遺址值得保留。城市學家黃宇軒指,早在古蹟未被發現前,一眾街坊、山友已由下而上把主教山營造成有人情味的社區,呼籲守護古跡之餘,也要守護山中的社區寶藏。多年來,學界就有關於「公共考古學」(Public Archeology)的討論。
李衍蒨:骸骨對關懷與愛的啟示
在發現骸骨的附近墓地看來,團隊頗肯定當時的糧食供應並不穩定,饑荒幾乎是經常會發生的事,周邊的骸骨也有營養不良的跡象。但在當時的社區或社會中,人們依然願意以僅有的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人及生命,是備受重視的。
2020 是史上最差一年?問問歷史學家再說
「時代週刊」以「史上最差一年」作為年終總結,但放諸數千年的人類歷史維度,如此說法又是否經得起考驗?有歷史學家就認為,答案其實是公元 536 年。當年有神秘煙霾蔽日遮天,歐亞大陸陷於漆黑近 18 個月,此後農作物失收,大量人口饑荒死亡,致命鼠疫緊隨其後,究竟現今科學如何解答連串異象?
李衍蒨:5,000 年前接受開顱術的人
俄羅斯考古學團隊於克里米亞附近,出土了一顆約 5,000 年前,來自青銅時代(Bronze Age)的頭骨。他們發現,當中竟然有動過開顱手術的痕跡!
李衍蒨:推翻狩獵採集定型的女獵人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前人在社會及家庭分工的角色,都有既定的感覺及印象,就是「男主外、女主內」。而在以前的狩獵採集(hunter-gatherer)社會中,就有著男性負責狩獵,女性負責採集的說法。不過,最近在秘魯(Peru)安第斯山脈(Andes Mountains)Wilamaya Patjxa 高原的一個深坑考古發現,就證明了這個既定印象並不準確。
李衍蒨:有著通姦證明的盎格魯-撒克遜頭顱
從頭顱上看來,這名女子的鼻子及嘴唇都曾被利器所切割。其鼻子(接近人中的位置)有被刀切割及劃過的痕跡,而從骨頭的修復情況所見,當中並沒有任何癒合跡象。換句話說,在此事發生後的一段短時間內,事主便已離世。
維京人南征北討,全因獨男過盛?
以兇暴強悍見稱的維京海盜,為後世留下不少傳奇,但缺乏書寫傳統下,我們難以摸索維京人的社會面貌。有瑞典考古學家出版新書,透過考古成果提出多項有趣發現 —— 維京人盛產獨男,可能是其南征北討的重要誘因;有女性可在軍中身居高位,有男性竟以全身女裝下葬,性別秩序超乎當今尋常。
李衍蒨:商朝「人祭」骸骨
考古學家意外地發現了不少墓穴,而最突破性的發展,就是在墓坑中找到一副被斬頭的骸骨。這副骸骨在出土時依然呈雙膝下跪的模樣,面朝北方、雙手放在胸前,甚至有人在照片中發現,該骸骨依然十指緊扣。
李衍蒨:骸骨性別錯判?(下)
能夠以「不確定」總結骸骨的性別推論,就等於接受了性別上的多元及重疊性。但這不代表骸骨「非男非女」,只是沒有簡單或清晰的方式作出分辨。
李衍蒨:骸骨性別錯判?(上)
基因與生物化學的「交流」關係,會使一些男性骸骨帶有女性骸骨的特質,又或者讓某些女性骸骨有更突出的男性骸骨特徵。因為每個人的基因及生物化學的獨特性,使人類這個物種隱藏著無限的多樣性(variations)及可能性。
李衍蒨:啟發「花木蘭」傳說的骸骨
最近,透過考古學,我們可能找到多位歷史裡面的「花木蘭」。
李衍蒨:東周牙齒探秘
如果有讀過我的文章,都會發現我不止一次提及牙齒的魅力及持久性。若沒有受疾病影響,在理想的保存環境下,牙齒都可以存放很久。最近,紐西蘭的奧塔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分析了 2,500 年前來自中國的牙齒,讓學者們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性別不平等。
李衍蒨:考古與癌症
1993 年,考古學家發現一名西伯利亞「公主」木乃伊,她的紋身從肩膀延伸到手部。當地原居民指出,「公主」對他們來說是「先知」般的存在,其紋身預示著給人類的訊息,亦深信她自願放棄生命保護地球。最後,研究發現「公主」死於乳癌,且有服食大麻止痛的習慣,她所謂的「先知」能力,有機會是因為服食大麻而出現的幻覺。
李衍蒨:法醫考古學
很多鑑證科或有關調查人員,從沒有了解過如何尋找隱藏墓地或亂葬崗,甚至比較少接觸和處理這類案件。他們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愈快找到並挖起骨骸或屍骸愈好,這很容易導致骨骸損毀、並破壞骨骸周邊的證據!法醫考古學的出現,就是想減低這類可以避免的錯誤。
李衍蒨:屠殺(下)
希望這兩篇有關屠殺的文章能協助大家從不同層面了解屠殺的本義,令大家能夠及早發現身邊或世界各地的有關事件,繼而盡自己所能去提供協助,甚至阻止這一切。
李衍蒨:從解剖看兩性死後平等
一直以來,解剖學背後都有一個假設:屍體解剖以男士的優先,因為男士身體內的肌肉組織相對發達。最近兩名考古學家的研究,似乎可以論證這個假設的對錯。
人腦變大,源於溫泉煮食?
大約 200 萬年前,早期人類祖先進化出大的腦袋,並開始塑造相對先進的石材工具。部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變化是因為發明了「煮食」而來。直至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地球生物學教授 Roger Summons 找到方法,支持這個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