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共23篇|

土星環「消失」的原因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外貌最獨特者要數有顯眼行星環的土星。科學家仍未確定土星環最初由甚麼形成,但就有研究提到,它在未來 1 億年內可能消失。這一天你我他都肯定無法見證,不過土星環也會於 2025 年暫時「消失」—— 隨著土星自轉,地球人將看不見土星環。

人工反射陽光有效解溫,為何至今無法實行?

全球暖化,極端高溫天氣頻率增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太陽地球工程一直備受科學界討論,遮暗陽光可能是扭轉氣候問題方法之一,但具體如何運作?既然地球工程的方法能改變全球暖化的趨勢,為何仍有人反對?

「長途跋涉赴月球,但最震撼的,是我們的故鄉。」

當被問及地球的外形,你我大抵都有些概括的印象:圓形、藍色⋯⋯ 可是,這個今天看來的「常識」,其實得來不易。1972 年 12 月,美國阿波羅 17 號登月任務期間,拍下可能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其中一張照片「藍色彈珠」(Blue Marble),首次清晰、完整地捕捉整個地球。中央蘭開夏大學史學家普爾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回溯這段科學史,以及地球攝像對環境保育的意義。

為何地圖總是北上南下?

北上南下的概念深植人心,現代亦多以此呈現世界地圖。但地球既為球體,似乎難以斷言北方必為地圖上部。然而,指南針兩端各向南北,為甚麼絕少南上北下的地圖?今天常見的世界地圖,為甚麼被部分人斥作殖民、種族主義產物?自由記者 Gary Nunn 訪問地圖學家,解釋影響製圖的歷史原因。

宇宙奇問:地球是否愈來愈大?

我們自出娘胎,就活在地球之上,對於這個星球,卻又了解甚少。有讀者早前便向「紐約時報」科學欄目提問:「歷代以來,隨著腐爛植物的堆積,地球是否變大了?」不過,美國太空總署前機械人專家、知名網絡漫畫 xkcd 創作人 Randall Munroe 直言:「地球並非變大,它其實正在縮小﹗」

微型太空垃圾即將「有跡可尋」?

陸地、海洋垃圾何其多,太空亦然。在近地軌跡(low-Earth orbit)中,已知的中、大型太空垃圾約有 1.2 萬件,但礙於科技限制,現時只能偵測到長、闊、高均多於 10 厘米的垃圾,這意味太空或存在著許多未被發現的微型垃圾,如燃料殘渣,數量甚至有可能高達數十萬,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潛在危機。近日,太空科技公司 Leo Labs 宣布成功研發一套先進的雷達偵測系統,相信能有助追蹤微小的太空垃圾,從此開啟「太空垃圾經濟」。

我們正邁向新白堊紀?

人類談論全球暖化危機多年,氣候變化到近年已經愈來愈著跡,聯合國亦警告溫度升幅超過 1.5°C 水平,一切將不可逆轉。有人樂觀認為,地球氣候始終會達到新常態,人類可以適應過來,但科普作家作家 Peter Forbes 最新文章卻指出,按目前預測,地球氣候最終可能與 6,500 萬年前白堊紀相似,那是恐龍尚未絕種的地質年代,人類不可能適應得來。

分久必合?專家:2.5 億年後,世界將合而為一

人類在地中海一帶居住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九千年的耶利哥(Jericho)城。地中海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此後孕育出眾多文明。羅馬人的「我們的海(Mare Nostrum)」、土耳其人的「白海(Akdeniz)」、猶太人的「大海(Yam Gadol)」等等,都是地中海的名字。然而,地質學家提出,在板塊運動之下,這片重要的海洋,終會消失,並被抬成的山脈取代;甚至最終分裂的大陸亦會一一合併。

閏秒的故事

2017 年已走過一半,但多數人或許已經忘記:2017 年的生命,是多一秒的生命——今年 1 月 1 日「協調世界時」(UTC)於香港時間 7 時 59 分至 8 時正之間加上 1 秒,這 1 秒被稱為「閏秒」(leap second)。自 1972 年以來,世界已總共加了 27 次閏秒。究竟甚麼是閏秒?這一秒是如何產生的?

地球是外星人的動物園?

很多人喜歡到動物園,不論你心目中的動物園是荔園,還是非洲大遷徙;而某些人也試過拿整個國家所有人當做動物園,還非常殘酷,這些時期包括文革、赤柬、納粹……於 1973 年,天文學家 John Ball 提出「動物園假說(Zoo Hypothesis),認為外星人當地球是他們的動物園,所以一直不接觸人類。現在有天文學家計算出這假說的可能性。不過,如果假說是真的,外星人果然較人類文明……至少不像強國旅客,會用錢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