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

|共6篇|

紀浩基:「異域」—— 一種漂泊的宿命

筆者年輕時讀到柏楊的報道文學「異域」,當時還是以筆名鄧克保來發表,而鄧克保就是書中的第一身,記述 1949 年國共內戰,最後駐紮在雲南,由李彌將軍所率領的國軍第八軍,跟共軍交戰後,退守泰緬邊境叢林的血淚故事。

美國撤僑史:國共內戰期間的圍攻者行動

2021 年 8 月,美國從阿富汗倉卒撤軍撤僑的畫面震驚全球,中俄等國一時間炒起「美國衰退論」。然而,在二戰後的美國史,這些撤僑事件其實很常見,例如 1959 年西貢淪陷、1979 年德黑蘭人質事件、1991 年索馬里內戰等等。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今天要講述的是中國國共內戰期間,美國的「圍攻者行動」(Operation Beleaguer)。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場敗仗:金門戰役

二戰結束後,共產勢力在東歐和遠東等地急速擴張,其中 1945 年爆發的第二次國共內戰,終令國民黨敗走到台灣。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令中國大陸正式納入共產陣營之中。在立國後還不到一個月,中國解放軍就希望武統台灣,最終在金門群島被迎頭痛撃,登岸部隊全軍覆沒,亦造成今天的台海現狀。

1949 年,資本家為何選擇了共產中國?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奪得江山,但有條件離開的資本家,面對以消滅資本主義為綱領的新政權,為何大多數選擇留下?國民黨倚重的上海企業家劉鴻生,曾經把家人和財產疏散國外,形成風險分散的跨國網絡,但他本人最後卻回流中國,與海外家人訣別,資產亦逃不過國有化命運。康奈爾大學中國史學家爬梳資料,重組劉氏回流背後的複雜動機,側寫出國共交替的時代面貌。

陶傑:今日彭斯,昨天的杜魯門

彭斯的宣言力數美國政府對華自清末以來的援助和開化,即使爆發韓戰,不計前嫌,聲稱今日的紅色中國,不顧美國扶助鄧小平開放之後的現代化,借機擴大世界影響力兼推動中共意識思維,侵蝕西方文明和自由世界的基礎和利益。彭斯宣言沒有講到的,是美中關係淪為今日的田地,美國的對華外交,七十年來,有何錯誤的責任。

從游擊隊到教師 台灣主婦背後不可思議的生命故事

那時,她年紀尚小,不懂擔憂,每天與其他小孩們一起跳繩、跳房子。「後來還是父親寫信回來,我們才知道他在台灣,他連名字也換了。我們不敢透露父親在台灣的事,那時共產黨滿凶悍的,只要知道家裡有人過去,留下來的人就會受到影響。」Lauren 猜測父親是 1954 年隨著國民黨到台灣的,但那封報平安的家書,隔了 4、5 年後她們才收到。